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三魂之分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仙佛靈界耶識 (一)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靈魂與耶識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1.12.22  天氣:  心情:
濟世釋疑:靈魂與耶識


問:一、今「自性依附於靈魂,應緣發展因業,形成果報」及「阿賴耶識依附於靈魂,應緣發展因業,形成果報」,兩種說法何者正確?

二、自性(或者阿賴耶識)與靈魂,兩者間雖互不隸屬,但也不能須臾分離?

示:一、後者始正確。(阿賴耶識依附於靈魂)

二、然也。

 問:一、承上問。若如是,所謂「性在身心在,性去身心壞」中,「性」者,實表示「靈性」,也即靈魂加上自性也?

二、一般所謂「身、心、靈」或「性、心、身」者,此中言「靈」或「性」,應該同樣是在表示「靈性」的意思?

 示:一、正如「體用」之意。

二、一般所意指,較有差別,「靈」指其神,「性」指其後天染著之習性。

(註:此處,仙佛將靈魂歸為「體」,而將自性歸為「用」,故言「靈性」為「體用」之意。)

 問:以弟子所解佛法義,自性與阿賴耶識(含藏識),兩者實為一也,唯若欲強言其不同處,乃在於當體之時名為自性,當用之時名為阿賴耶識耳?

 示:後者所解義可對,唯前者實有區分。

阿賴耶識隨輪迴而潛藏,但自性是耶識隨靈入胎後其潛藏受引發而成,

故仍需有別,譬如夙造惡業,但卻可因後天人工之善而消除其根識,即為「淨化」。

 問:見法寶壇經,於疑問品中有云:「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此說明了「自性」有代表著靈魂的含意;

又,於付囑品中有云:「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

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此亦說明了「自性」有代表著阿賴耶識的含意。

是故佛家所謂的「自性」者,可說是靈魂與阿賴耶識的總稱?

 示:此中「性」指智慧、理性,不代表是阿賴耶識,是在阿賴耶識中組成之一元素,因此不是靈魂與耶識之總稱。

 問:昔示,靈魂與阿賴耶識互不隸屬,卻也未嘗須臾離。因此尚有以下疑問,伏望再示以明真切與否:

一、靈魂支配著生魂與覺魂,完成肢體、五官,乃至器臟的操控與運作?

二、阿賴耶識應緣生起末那識與前六識,成為思維、意念,乃至感官的了別與趣向?

若皆如是所云,可否結論:「靈魂多主在生理層面,而阿賴耶識多主在心理層面」?

 示:皆然也。

 問:一、靈魂(三魂)之清濁與阿賴耶識之淨染,合而為「性之本」?

二、應緣外塵而起心動念,成種種見聞覺知,此即為「心之相」?

三、據此見聞覺知而造作,成種種言行舉止,此即為「身之相」?

四、既成靈清識淨之性,便得智慧而正善之身心世界,是否如此呢?

 示:一、二、:皆可以如此解。

三、是也。

四、可以如此解。

 問:一、見法寶壇經,於疑問品中有云:「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此中所言之「性」,是否即是指靈魂呢?

若非是,那麼,又有甚麼東西在處時,身心世界亦存在;該東西不在處時,身心世界便會壞滅呢?

二、於付囑品中有云:「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

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此中所言之「自性」,是否即是指阿賴耶識呢?

若非是,那麼,又有甚麼東西可含藏萬法,可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呢?

 示:一、可以如是解;靈識亦是。靈識若不存,則身心如植物人,日久壞滅。

二、然也。

又叩問:此「靈識」是指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中之何者呢?

示:阿賴耶。

 問:承上問。若前者「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中之「性」是指靈魂,尚且,後者「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中之「自性」是指阿賴耶識。

那麼,佛家所謂的「自性」者,可說是靈魂與阿賴耶識的合稱,是否如此呢?

 示:靈魂與阿賴耶識是有異,但符合信士所列問。


(摘錄:拱衡寶庫之濟世釋疑)
標籤:
瀏覽次數:137    人氣指數:937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三魂之分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仙佛靈界耶識 (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