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善業道經-18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十善業道經-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說十善業道經-19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1.09.27  天氣:  心情:


佛說十善業道經 (19)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佛在」,『佛』是主講人,即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與住的意思不同,「在」是隨緣,「住」是攀緣。佛無所住,《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在講,佛住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的住處。而凡夫的觀念:「我有個小房子,這是我的住處」,這個住是堅固的執著,這個境界很小,心量也小,迷失了自性。所以,經典上字字句句都含著很深的意思。

 

「住」就是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在」,無處而不在,哪個地方有緣,哪個地方就現身。諸佛如來如是,我們雖然做不到那麼自在,可以做到相似的自在。哪裡有緣,我們就到哪裡講經弘法,決定沒有一個固定的住處,有固定住處就與「無住生心」完全相違背。「無住生心」是覺,違背是迷。

 

「娑竭羅」是梵語,意思是「鹹水海」,大海的水都是鹹的。這個鹹水海,佛當年可能指的是印度洋。

 

「龍宮」,這是大龍菩薩的道場,這位菩薩也是法身大士,他的空間維次和我們不同。譬如電視螢幕,他與我們雖是同一個螢幕,卻是不同頻道。所以,大龍菩薩是真有,不是沒有,只要換一個頻道,就能見到。今天科學發達,潛水艇非常精密,但深入海底,卻沒有發現龍宮,這是因為空間維次不同。

 

菩薩、鬼神,與我們皆是不同維次的空間。史傳記載,唐朝法照禪師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化現的大聖竹林寺。他不是妄語,這是他有特殊的緣分,就是現在人所說的進入時光隧道。他能進入另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見到大聖竹林寺,文殊菩薩在講經說法。他還聽了一會,並向文殊菩薩請教許多問題,其中問到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性逐漸遲鈍,修學哪個法門較適當?文殊菩薩教他修念佛法門。他向文殊菩薩請教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薩教他念阿彌陀佛,還念了幾句給他聽。他學起來,就是以後所傳的「五會念佛」。法照禪師離開竹林寺之後,還一路做記號,下次還要再來。正在做記號時,回頭一看,大聖竹林寺不見了,只看到一片荒山,這才知道是菩薩示現。離開大聖竹林寺,他又回到我們這個時空的頻道,之前的頻道就不見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慈悲三昧水懺》中,唐朝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的故事,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悟達國師在年輕時,遇到一位窮苦生病的出家人,無人照顧,他誠心誠意的照顧他。待他身體康復後,告訴悟達國師,你將來遇大難時,到四川來找我。悟達國師後來得了人面瘡,延請天下名醫無法治癒,於是到四川找這位出家人。這位出家人就是迦諾迦尊者,尊者用慈悲三昧水洗人面瘡,替他釋冤解結;冤結化解,人面瘡就好了。這也是阿羅漢的道場,離開之後,回頭再看,宮殿、樓閣都消失了,只是一片荒山。這都說明時間與空間不是真的。

標籤:
瀏覽次數:28    人氣指數:2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善業道經-18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十善業道經-20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