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如兒:我今年16歲,日前與同學談到很多問題,包括鬼是否存在、信不信風水、應否依一些有宗教背景的傳統習俗辦事等。我是基督徒,她也知道,與一位非基督徒討論這些問題有點像信仰衝擊。當我提到我的信仰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時,同學問:「難道相信某種宗教就是要相信其所有觀念?那豈不是盲從?」
她舉例說,認為一間學校是好學校,只不過是在某方面是好的,並非指它是完美的。她有道理,但我也反駁認為,宗教包含更多的信心問題。雖然我未能想到更有說服力的答案,但總算堅定立場。可是,信心和事實是兩回事,常常信仰的問題有疑惑,只能相信其答案─「得個信字」。而且很多人成為基督徒時都只因基督的愛,之後才認識自己所信的是什麼。我覺得這些討論結果很矛盾,該怎樣解釋和理解呢?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藹玲(Irene媽媽):
這是一個好難回答的問題,如果不能解開你的疑問,請不要放棄你對答案的追尋,因為追尋、是真理的開始。
我不是宗教專家,無法分析任何教義,但希望以真理的追尋者跟你分享我的心得。
信仰有時被認為是宗教的同義字,但我認為有些許的差異。對於無法解答的問題,宗教家會說:「請用你的心,不要用你的頭腦。」但是,很多時候,心是不夠的!虔誠的心加上開放的理性才是最理想的配合。
如同悠久又嚴謹的天主教,從無法接受伽利略之「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的說法,到接受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可以和天主的意旨合一,其中勢必經過激辯無數,最終是堅強的信仰和偉大的理性結合才得出的結果。
不同的文化社會背景,產生不同的宗教,如同不同的語言,描述相同的物體或感動,歧異處之外亦有共同處!
基督教的本質是愛,但對於台灣其他宗教或民間信仰的儀式,嚴格說來,基督教採取排斥的態度,認為拿香、祭祀是屬於崇拜偶像,這些儀式與基督教信仰唯一的真神有很大的差異。
但我認為,殊途同歸。從宗教中我們學習謙卑,在信仰的選擇上,選擇和自己心念、文化相契合的宗教,並尊重包容其他的宗教。
「包容」是人類史上進步的元素,缺乏包容,會產生殺戮或是敵對事件。上帝愛世人,如同其他宗教的真神也在傳達善與愛。千萬不要以人的有限、揣度上帝之無限!
本專欄由富邦文教基金會企畫製作、吳若權主持的「媒事來哈啦」節目提供,每周一至周六16:00- 17:00於中廣流行網播出,關心親子教養議題。本專欄內容由聽眾提問。每周四Irene媽媽節目中分享親子教養的觀念和方法,收聽頻率查詢:www.fubonedu.org.tw
【2009/12/20聯合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