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因為慣於邏輯性思考,連行動都非常講究最佳化與效能,總是想盡辦法拚命去把事情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再忙著下一個目標,直到把全部事情都做完才安心。快不快樂?不重要,結果才是重點!!!
這兩天在聽的網路讀書會課題是要我們做會讓自己快樂的事,因為只有真的讓人心甘情願去做的事才會有快樂的感覺,而且要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去享受樂趣,不是在等到事情完成後才會有快樂的感覺。
若問說:怎可能只挑喜歡做的事來做,不喜歡的事怎麼辦? 呵呵....那就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不喜歡的事上門? 為什麼不得不做不快樂的事?
時常聽聞人們訴說自己的辛苦時的基本應答:
問:何時才不會煩惱?
孩子還在襁褓期....
答:等到小孩開始讀書就會輕鬆
孩子讀完大學...
答:要等孩子找到好頭路就會輕鬆了
孩子就業後......
答:等到孩子結婚後就會輕鬆
孩子結婚了
答:等到孩子生了孫子就會輕鬆了
孩子生了孫子後.....
回答就如上的重複下去。
常言道:苦盡甘來。但是!!!如果苦盡甘不來怎辦? 就真要一直苦下去?
當我們在期盼的事情成真時,快樂的時間有多長? 幾秒?幾小時?幾天? 為了達成目標,忐忑不安的心情總是參雜在事情的進行過程裡常輕鬆不了,這過程與結果的心情時間相較,我們願意給自己快樂的時間真的太少了。
是不是因為多數人的信念:人生是苦的。(這是源自哪套理論來的? 部分認同https://kknews.cc/zh-tw/fo/28l5p5e.html 文中對苦的定義) 才會一再地讓自己陷溺在選擇過上苦日子是理所當然?
生命的本質其實是喜悅的(以後再聊這主題),離苦得樂才是人生該走的道路,要問如何離苦得樂?基本上只要離苦就自然會得樂了, 呵呵....好像是沒營養的廢話,那要如何離苦?
個人的想法,
首先就是要改變信念,轉個念:我們是來這世界體會美好與喜樂,把眼光焦點放在快樂與喜悅上,偶有苦痛發生,其實不過是老天給的禮物,用來提醒我們要走上快樂的人生旅途。
再來就是要時時留意自己的心情,當心情低落時,不急著做所謂的正面思考,反倒是個了解自己心境的好時機,找到原因之後,再做改變。
雖然自己的信念已是:生命是喜悅的! 但是對於偏邏輯的慣性行為一時間改不了還在調適中,時常手裡還在進行的事件的當下,心卻早已關注在接下來要做的事,急急的邊吃著晚餐,心裡卻邊想著等下要運動,要看電視......完全忘了細細品嘗食物的味道,享受在當下的樂趣;最近的功課,就是這個啦~活在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