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題目是「靈魂存在嗎」,但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
當我們問「X是否存在」,首先一定要先定義這個X,在沒有定義之前對於X的任何談論都沒有意義。
例如常有人問「愛是甚麼?」或者「你愛我嗎?」,如果問與答雙方對於「愛」沒有相同的定義,這個問題只是一番抒情罷了,在「認知」上沒有意義。
當然,並不是做甚麼事都必須在認知上有意義,天氣熱的時候大喊一聲「好熱啊」不會使你對溫度產生更多知識,更不能降低溫度,但可能可以降低一些不爽。
所以當情人問「你愛我嗎?」最好不要當成「認知性」的語言,問的與被問的都不要這麼想,只要當作抒發愛情就夠了。比方男人被問的時候如果反問:「妳說的愛是甚麼意思?」;或者當男人回答「我愛妳」的時候女人追問一句:「請你提出證據。」那麼這次談話就會朝向「知性」發展,對智力有幫助,但與「性」或「浪漫」背道而馳。
基於本文討論「靈魂是否存在」與性或浪漫沒甚麼關係,是純粹知性的探討,因此必須要先給「靈魂」下個定義。
下定義很簡單,可要下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定義就不簡單了。比如「靈魂就是指生物除了物質以外的成分」,馬上有人要反對──因為生物除了物質之外還有「能量」,卡路里就是一種能量,不是物質,但沒人會把卡路里稱為靈魂(雖然靈魂歌手的卡路里含量通常很高)。
基督徒認為人的靈魂是上帝特別「吹」進人體的,所以「人」以外的生物沒有靈魂。那麼改成「人體除了物質與能量以外的部分」好嗎?問題又來了,「思想」算不算靈魂?思想沒有質量也沒有能量,如果你要說「貝多芬將他的靈魂灌注在第五號交響曲」,這句話似乎也可以成立,成立一種帶有詩意的頌揚。但這與我們一般在認知意義上的靈魂似乎又不是同一回事。此外「精神」、「氣質」、「感情」、「韻味」都能在人身上看到,也都不是物質或能量,似乎也不好都定義為靈魂。
其實下「定義」這件事取決於你要談論的目的,會比較有「實益」。例如我要討論馬英九是不是一個好總統,那麼我會給「好總統」下一個定義──「讓人民日子過得更快樂」,或者「不貪污」也行。如果有人覺得這個定義不好,要加上「使台灣的主權更加強壯」,也可以,顯然他想討論的是「馬英九是否讓台灣主權降低了」這個問題。怎麼定義都行,取決於你想討論的重點。如果我要在這個定義中加上「好總統必須是地球人」,行嗎?當然可以,但這等於脫褲子放屁。一個好的定義要讓議論有「反對者」存在的可能性,否則像「好總統的定義是地球人,馬英九是地球人,所以他是好總統」,這種論證很正確,卻也很無聊。
同樣的,如果把靈魂定義為一個人的精神或意識,那麼誰也不會反對精神或意識現象的存在,沒甚麼可議論的。但如果要談論的問題是「人死後有沒有靈魂」,這個定義就有意思了,因為人死後還有沒有精神或意識現象,是有爭議的。
先說結論吧!我認為「人死後還能繼續存在精神或意識,是不可能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精神或意識完全是腦神經的活動,腦死了就不可能有意識存在,甚至腦還沒死人都可能會「無意識」。比方背後有人偷襲我,我還沒來得及意識到這件事身體就閃開了,等我意識到了之後只能說一句好險。可見意識只能支配身體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又例如你太久沒吃飯開始胃痛,能不能用意識讓胃不痛?等你吃了飯能不能用意識讓腸子不蠕動?幾乎大部分的身理機能都不是意識可以控制的。
反過來說,你的意識在很大的程度反而受控於你的生理機能。例如一邊挨餓一邊讀書,鄰居家的烤肉香味傳來讓人難以專心(這經驗我有),顯然你的意識不是你可以完全掌握的,胃會對腦子大聲嚷嚷:「吃飯吃飯吃飯………!」有人說男人用下半身思考,的確是,換句話說,性的生理作用也會影響意識,甚至影響判斷。這就是為甚麼面容姣好的姑娘寫一句「天氣好熱我中暑了」這樣也可以得到兩百多顆愛心。
女人也差不多。有些女人在每個月的某幾天會顯得焦慮不安、脾氣暴躁、意志力薄弱、出爾反爾。這些明明都是精神或意識的表現,但她不會承認自己的心智有問題,而是子宮內膜的問題。為甚麼一個純粹生理化學反應會影響「靈魂」呢?這又是一個明證。
我要強調的是,人的肉體與精神意識是分不開的,意識隨時受到肉體狀態的影響。我之所以看得見,是因為眼睛裡有水晶體與視網膜;之所以聞得到味道,因為我有鼻腔黏膜組織;我聽說某件事,因為耳朵裡有耳膜;覺得天氣熱是因為皮膚有感溫神經。如果這些東西我都沒有,或者這些東西的功能都喪失了,我還要「想」甚麼嗎?大概「此情可待成追憶」了吧!
思想的內容幾乎絕大多數都是後天由感官帶來的,如果真的有「先驗」的思想(有爭議),那也佔著非常非常低的比重。人死後器官功能全都喪失了,如果真有靈魂,甚至像「他們」說的靈魂還能留在某地,還能與人對話,還能思想,甚至對人或物有物理性的影響,例如使人生病之類的,這些靈魂用的是甚麼「器官」呢?靈魂沒有「聲帶」怎能震動空氣產生聲波?沒有視網膜怎麼看見東西?最重要的,失去腦神經靈魂要用甚麼思想?就算是「此情可待成追憶」的追憶,也要有腦細胞擔任記憶體來儲存才行啊!你看過鬼魂隨身揹一塊抽取式硬碟嗎?
許多人相信死後靈魂會上天堂或下地獄,如果沒有痛感神經,上刀山下油鍋有甚麼好怕的,沒有視網膜天堂再美你也看不見。顯然,相信死後世界存在的人,同時也相信死後仍有「感官知覺」,但沒有感官怎能有知覺呢?一個手被切斷的人說他還能「抓東西」,你信嗎?
以前聽說有人做實驗,把一個將死之人放在秤上,測量這人死亡前後體重的變化,發現少了幾公克,於是宣稱這幾公克就是「靈魂的重量」。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靈魂就有質量了。一個有質量的物體必然與地心引力作用,如果他沒有和地球相撞,必然有相反的作用力存在,例如翅膀或腿或螺旋槳或噴射引擎。靈魂有甚麼作用力與地心引力相抗呢?
事實上,這個流傳多年的「偽實驗」根本就是謠言,從來就不能重複。一個正確的實驗必然具有可重複性,一列火車以多少時速跑了多少距離,無論在台北測量還是在布魯塞爾測量,只要條件控制得宜,答案都會一樣。然而那個死人減重實驗從來無法重複,即使當初真的有這項實驗結果,也只是「孤證」,很可能是水分流失或儀器失誤造成的些微偏差。
人類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生物,人的腦袋尤其複雜,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意志、想像與情感,讓人覺得不是簡單的生理化學現象可以解釋的。例如我看見某個女孩,瞬間就愛上她了,在我心中忽然產生的愛情怎能用化學反應式來表達呢?不可能,必定有些肉體以外的力量促成這件事。說得更玄一點,芸芸眾生我何其有幸見到了妳,冥冥之中必然有甚麼牽引著我們………
因為不瞭解大腦的複雜,所以有這種錯覺。人的腦子是由一百多億個腦細胞構成的,彼此之間又有錯綜複雜的連結點,藉著電位差產生接收、觸發、傳導、輸出等功能產生意識作用。一百多億個細胞之間能有好幾百兆個連結,其中的變化比整個宇宙的星星數量還多,所有的思想與情感都是這些變化的一部分。
人腦和電腦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人腦只是一顆「硬碟」,他的處理程序完全「寫」在大腦裡,也就是腦神經細胞,沒有另外獨立的「軟體」。你可以寫一個軟體程序去控制電腦,教他怎麼「想」,再用同一套軟體控制另一台電腦,那麼兩台電腦「想」得會完全一樣。這個軟體就像電腦的靈魂,移除軟體就等於「靈魂出竅」了。
但人腦不是這樣的。人腦的程序完全取決於一百多億個腦細胞(神經元)「長」的樣子;而這些細胞之所以長成這樣而不是長成那樣,首先由這人的基因控制,其次是各種外界刺激(刺激會導致神經突觸成長)長期累積的結果。例如要複製一個鋼琴家的鋼琴技巧,你必須先複製他的DNA,然後培養一顆新的大腦,再控制他幾十億個神經突觸的成長,這邊短一點那邊細一點,弄出你要的樣子。這比你生一個孩子把他教育成鋼琴家還難上一百萬倍,比你將亞馬遜河流域的每棵樹都修剪一番更加不可思議。
一個鋼琴家的技巧,完全來自他的腦細胞,要是他的某一片腦葉受損,可能再也無法彈鋼琴了。又例如阿茲海默症是因為腦神經出現澱粉樣蛋白斑,患者不但記憶力出現障礙,個性也會改變,有些嚴重的還會產生被害妄想、焦慮、偏執等症狀。如果人的精神現象不是腦的功能,為甚麼腦受損精神也會跟著變化呢?
假設一個七十歲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死掉了,他的靈魂的「精神狀態」會是怎樣呢?是個「失智的鬼魂」嗎?還是他患病前的狀態(等於康復了)?我實在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腦的「靈體」居然還有腦病變。如果死亡會讓人從阿茲海默症中康復,那麼長期吸菸造成的肺損傷呢?長期營養偏差造成的肥胖呢?近視眼呢?因為窘迫或缺乏自信的抖腳習慣呢?這些在死亡以後還會不會留下來?說不定死後的靈魂呈現你最完美的狀態呢。一個死掉的大肥婆照鏡子一瞧:「哎呀!我怎麼變成蔡依林了!」
是不是相當荒誕可笑?
人的一切都離不開肉體,除了肉體你一無所有。人死如燈滅,一切都歸於虛無;或者說,曾經構成你的那些元素改變了型態,回歸自然,就好比你現在身上的某個原子,幾百年前曾經存在於某隻死老鼠身上。其實人活著從來就不是「統一體」,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知道嗎?這一分鐘你的身體死掉多少細胞,下一分鐘你又生成了多少新的細胞,就是人的個性也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中,記憶隨著腦細胞的代謝流失又建立新的記憶。你也許記得一年前的八月十四日在幹甚麼,但與事實絕對不相符,絕對有些差異。嚴格講起來,你和一年前的你無論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不再是「同一人」了。
死亡也是這麼回事。沒有來世,沒有投胎,嚥氣的那一刻你的世界就永遠地結束了。人只有活一次的機會。
既然這樣,還堅持甚麼呢?甚麼事似乎都變得沒意義了,反正死後甚麼都沒了幹嘛那麼在乎。你可以這麼想,你也可以去信個甚麼宗教騙自己死後有來世,好讓自己這輩子的奮鬥充滿意義。但我覺得一個智能健全的人格不該這樣,事實上沒有的,不能為了讓人生更有意義而去虛構一個騙局,這種靠自欺欺人的方式建構的人生價值,在我看來十分蒼白。
人只能活一次,不是更應該珍惜嗎?正因為沒有來世,油盡燈滅,所以更應該在今生實現所有的價值。那些把盼望留給來世的人,就好像期待下一個馬子更好的混蛋男人,從來不願意全心全意對待身邊的女人;又像個狡猾的生意人,與人合夥卻總是留一手。還有下個回合,選手會在這個回合奮力一戰嗎?他會保留實力。
這種「期盼來世」的人生觀是很糟糕的:如果還有下一回合,保留實力或許只是狡猾;可是人生沒有下個回合,在僅有的一戰中還保留實力,不但愚蠢而且可悲。
記住,這個世界上只有物質與能量,人生只是物質能量的一次偶然交會,你可以把握這個偶然的機會奮力一搏、充分燃燒;也可以虛擲浪費無所謂,每個人價值觀不同罷了。但不要幻想還有第二次機會,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就像一張鈔票燒掉以後化為熱量、氣體與一些灰燼,有沒有可能在另一個偶然中,這些熱量氣體與灰燼又飄阿飄地重新組合成一張鈔票?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