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耆婆的高明醫術
頭部開刀
近代西醫在一八八四年,進行過腦的外科手術,首先取出腦腫瘍。
殊不知關於腦部手術,直到最近二、三十年才比較安全可靠,但是,目前的腦部開刀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留下後遺症的情形時有耳聞。
然而,耆婆採用的方法,跟現代腦科手術幾乎一樣,卻能順利完成。此事令人驚嘆,也許現代人很難相信,其實,佛經上記載得很清楚。
根據《四分律》上說,王舍城內有一位長者常常頭痛,十分苦惱。他去看過許多醫生,但醫生束手無策。
有一位醫生警告,七年,必死無疑。另一位醫生說,他只能再活五年,還有別的醫生嘆息,他只有七個月生命了。甚至有些醫生絕望地表示,生命只剩一個月或七天而已。總之,根據《國譯大品》上說,的確有過多位醫生來探病,但都紛紛嘆息離開,顯然他們都放棄這位患者了。
在這種情況下,長者有一天來訪耆婆,希望他龍醫治自己的病。起初,他不抱什麼希望,但是在頻婆舍羅王再三苦勸之下,耆婆診察一下長者,結果毅然表示:「我能把您醫好。」
照理說,耆婆對於頭部開刀的難處,一清二楚。不過,他決定拿起手術刀,可見他充滿信心要向艱難挑戰。
手術開始了,詳情請看《四分律》的記載:
耆婆先給病人吃鹹的食物,讓他口渴,又給病人喝酒,讓他大醉後呼呼入睡。接著,把牠的身體綁在床上,固定位置,準備動手術了。他聚集附近親人,拿出銳利小刀,劃破病人的頭,開剖頭頂骨,展示給那些親人看,說道:「滿頭顱都是小蟲,這就是病痛的原因了。」
從這裡可發現一個有趣的盲點。事實上,世尊逢人便說起勸酒戒,深知酒的害處。告誡世人不要酒醉。不過,世尊也懂得酒在醫學上的用處。因為世尊也曾經釀造藥酒,勸病人服用。
耆婆皈依世尊,深知酒的性質,酒在醫術上很有用。利用喝酒來麻醉全身,也就是善用酒精進行身體的麻醉作用。
全世界恐怕是耆婆最先想出這個點子同時,在醫學手術史上,也可能是他最先使用全身麻醉,以方便進行無痛手術。
耆婆懂得毒的特性,敢將毒物當作良藥使用。
只見他用利刀剖開長者的頭皮,深入頭頂骨,還說「滿頭顱都是小蟲」,是真的有小蟲嗎?我們不敢確定,然而,那就像腦腫瘍一樣。
耆婆告訴在場的人們說,有些醫生表示「七年會死」,也有些透露「七年後,頭腦被蟲侵蝕殆盡,必死無疑」,這些意見都不對。另外,有些醫生診斷五年、一年或一個月後會死也是錯誤。有些醫生指出只有七天壽命,才是正確的診斷。
耆婆說:「倘若現在不醫治,過了七天,腦袋被小蟲蝕盡,必死無疑。」
此時,耆婆手腳靈活地除淨腦裡的病蟲,再將酥蜜放進頭顱裡,然後接合頭頂骨,把頭皮縫奸,擦上妙藥,即等於醫治圓滿、手術結束了。之後,在手術的痕跡上上也長出毛來,跟沒有瘡疤的地方一樣。
不消說,頭部開刀會大量出血,如果沒有嚴密消毒,很容易引起手術後的感染症,會留下後遺症。關於這些情況,耆婆也能逐一克服,手術相當圓滿。這不僅是耆婆個人的醫術高超,也可看出當時印度的醫學水平。
但話要說回來,也幸虧遇到卓越的耆婆,手術了才順利成功,若遇到一群庸醫,早就一命嗚呼了。
耆婆擁有卓越的醫術,想出手術不痛的方法,這是因為他有一顆溫暖仁慈的心,而這顆心一定早已感受到佛法的慈悲。
醫好小兒的腸閉塞
在耆婆的醫術裡,除了頭部手術以外,還有一件值得大書的是腹部手術。即使在今天也要有良好設備與技術,才能進行順利。
耆婆在小兒的腸閉塞方面,也曾經完成很成功的手術,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遠在世尊時代,居然有腸閉塞手術成功的例子,當真是舉世無雙。
腸閉塞的毛病,出自某種原因,讓腸管的食物不能通暢,堵塞在腸子裡,呈現各種嚴重的症狀,迅速地迫使全身惡化,導致生命危險。此時需要緊急手術,當然不在話下。即使在目前,如果手術遲了,也有許多不良反應,死亡率多達二成上下。
據《四分律》的記載,詳情如下:
那時候,拘睒彌國有一位長者,他的兒子翻滾遊戲時,不知怎地讓腸腹內凝結。食物無法消化,也無法排出來。
據同一部《大品》裡,也有一段描述:
某年,婆羅奈斯有一位長者,他的兒子在玩翻筋斗,不幸造成內臟纏絡的毛病,結果,小孩子哭泣,飲食無法消化,吃粥也不行,大小便不能通暢。因此,小孩日漸憔悴和瘦弱,膚色愈來愈黃,連皮膚的血管地出現黃色了。
這時候,耆婆出現了。
再看《四分律》的記述:
在他的國家沒有醫生能醫好兒子的痛,但他聽說摩竭陀國有一位大醫,能替人治病,就派人來央求國王:「拘毯彌一長者的兒子生病,準備請耆婆醫治,請大王派他去好嗎?」
頻婆舍羅王把耆婆叫來,問他:「拘睒彌國一位長者的兒子生病,你能不能去治療呢?」
耆婆回答:「可以。」
「既然能,你就快去醫治。」
耆婆搭車走訪拘睒彌國。當他來到時,適逢長者的兒子死了,由樂隊送出來,耆婆聽了問道:「這是康樂隊的鼓聲嗎?」
且說摩竭陀國的耆婆奉命來看病,當他的座車來到一看,周圍的人們以為長者的次子已經死了。但是,耆婆迅速來看長者的次子,立刻判斷:「他還沒死呢。」因為他從症狀診斷出這個小病人患了腸閉塞,非立刻動手術不可。
一般腸閉塞絞痛的原因有:一、腸子內長出腫瘍;二、腸子受到外面壓迫;三、手術後,腸子外面跟其他腸子黏著或跟腹膜交纏著;四、腸管的內腔裡,有腸子陷進去,叫作「腸重積症」,幼兒比較多;五、腸于彎扭了,叫作「腸于捻轉」,容易發生S狀結腸。其他有麻痺性腸閉塞絞痛,不論上述那種情形,都會引起劇烈的腹痛、嘔吐、曬心,每間隔一段時候會發生陣痛。
到了這種情況,塞在腸內的食物會引起不正常的發酵,造成毒性物質,被腸子吸收進丟,致使腸子的血液循環不良,由於不停的嘔吐,迫使水份不夠,全身都會僵硬。不久,雙眼發黑、脈動轉弱、手腳冰冷,以至於死。照腹部的X光,可看見特有的形象,若有這種醫療器具,診斷會很容易,那時候沒有透視鏡,耆婆若要診斷腸閉塞絞痛,除了依靠豐富的臨床經驗,還得有銳利的診察眼力。
要治此病,只有仰賴手術才行。
當時,耆婆下車,拿出手術的利刀,剖開腹部,披露腸內的結塊,告訴他旁邊的父母和親友說:「他在玩翻筋斗時,腸子打了結,才使飲食無法消化,這種情況不是死亡。」耆婆開始解開腸結,再放回原處,縫好皮膚,合上肌肉,並擦上妙藥。
可見他在動腹部手術時,發現腸子一部份打結,致使食物不能暢通,他剖開讓長者看,解開結處,再放回原位。《大品》上也有記載:「他解開糾纏的內臟,再放回原處。縫好腹部,貼上膏藥,不久,長者的兒子病癒。」
這跟現代的手術一模一樣。其中沒有提到麻醉的過程,也許因為是在暈死狀態才免去這一節吧!這次的腸閉塞絞痛也許是因為腸重積症,或s狀結腸的腸子捻轉才引起的。
醫治阿難的癰(腫膿)
「癰」是一種腫膿,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附在皮膚上的化膿菌,會從毛囊擴散到周圍組織與皮脂腺,而後發起炎症,叫作「癤」,一個地方有數個癤聚集,逐漸腫大叫作「癰」 。全身最容易長癰的位置,在臉上、頭部、腋下、背後或腰部等處。
雖然,世尊竭力避免在人的身體上動手術,但在必要的時候也曾允許。這種手術要控制得很嚴格,絲毫大意不得。原則上,身上長癰可用軟膏擦在布塊上,貼在患處等自然排膿,除非迫不得已才要剖開,讓污膿流出來。
《四分律》上記載:
有一位比丘身上長瘡,得製藥來擦,佛陀說,讓瘡充份化膿,變成癰後再剖開讓膿流出來。
患瘡如果發臭,就應該洗乾淨。不妨用根湯、莖葉羊果湯,以及小便清洗。用手洗時瘡會痛的話,可以改用鳥毛洗淨患處。
這裡所指的瘡,也屬於腫膿。世尊的指導跟現代冶療法完全一樣。洗滌時,用手或鳥毛都不妨。
其中說要用各種藥草湯當洗滌藥,用小便洗亦無不可,因為健康人的小便無細菌,遠比污水佳,溫度也適當,屬於不錯的洗滌液,在緊急的時候,倒不失為一種有用措施。
耆婆遵照世尊上述的指點,曾替比丘們冶癰。其中,耆婆治癒佛弟子阿難的腫膿,也在佛經上記載。
且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的記載:那時的阿難陀背上,長出一塊小瘡,佛吩咐耆婆來治療,耆婆遵照佛的教導,準備替阿難治療。剛巧世尊坐在座上,同一群大眾講經說法,阿難也坐在群眾中聽法,耆婆心想:「我要替阿難治療瘡患正是時候,因為他在專心聽法,全神貫注,割破瘡口,他也不會覺得痛楚。」
耆婆目睹阿難聚精會神在聽世尊說法,才斷然要趁此時替他手術,就這一點來說,耆婆不愧為名醫。因為人全神貫汪某件事情時,不太覺得肉體上的稍微苦楚。何況是世尊在說法,阿難的確聽得入神了,佛法的內容把他的心神都吸引住。他一點也不察覺開刀的苦痛。耆婆好像明白痛苦的本質,也同時通曉人的心理反應。
耆婆有了計劃,便取出妙藥貼在瘡上,因為瘡已經化膿,便用小刀剖開,讓膿血流出來,再以妙膏貼上。
當耆婆忙著手術時,因為阿難全神在聽法,才沒有知覺。
世尊說法結束時,耆婆稟告世尊:「我在聽法的人群裡治療阿難的瘡患,用手術刀把它剖開,阿難毫不知覺。」
阿離他稟告世尊:「我在聽世尊說法時,縱使身體被人割裂,像油麻般破碎,也不覺得痛苦。」
其實,阿難也是不同凡響的佛弟子,據說當時在場聽佛法的人心生懷疑:阿難為什麼背上會長出癰呢?
不消說,從醫學上看,這是因為化膿菌侵入而引起的炎症。殊不知世尊也透過阿難的瘡症,發揮佛法的業論。
「古代某國有一位國王叫作雞羅吒……有一天,一位獨覺聖者到這座城裡來行乞,走到國王的宮門前,國王看見他起了瞋心,便用彈珠打他的脊背。……由於國王起了瞋心,忍不住用彈珠打到辟支佛,才使自己在五百世裡常常在背上長惡瘡,受盡苦報,今後身體仍會受到餘報。」
據悉這位國王就是阿難。由於他有過去世的瞋恚,才造成惡業——用彈珠打擊獨覺聖者——結果在生命流轉裡,不得不接受惡瘡的果報。世尊就根據業因業果的法則,做出一項結論:「縱使過了百劫的悠悠歲月,所造的業不見了,但若因緣際會時,他照樣會遭受果報。」
耆婆醫治阿難的肉體,而世尊卻徹底救了阿難的命。
機智解決暴君的病症
有些事在任何時代屢見不鮮,比如醫生與病人問的微妙關係;通常都是醫生的態度很傲慢,但有時也曾碰到傲慢的病人。
在正常的情況下,醫生不論遇到什麼病人,或在怎樣的治療情況,都要以看病為優先,不能對病人於不顧。而且,醫生的責任是,用最妥善、最安全的治療法對待病人。
那麼,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才能進行最妥善的醫療呢?這也是名醫的條件之一。
耆婆極富幽默感與機智力,不妨列舉一個病例來看。
佛經上的記述是:尉禪國有一位國王叫作「波羅殊提」,十二年來經常頭痛不停(《四分律》),據說他患有黃疸病(《大品》)。
病因是他嗜好杯中物。換句話說,他有慢性的酒精中毒,才會引起頭痛,進而變成肝硬化與黃疸病。在這種情況下,他在精神上也常常呈現幻覺與妄想等狀。
《四分律》描述很詳細:
國內沒有人能夠醫治國王的病症。後來,他聽說頻婆舍羅王身邊有一位良醫,簡直能治百病。他即刻派人去央求頻婆舍羅王說:
「我現在患病了,希望耆婆能來醫治。請你派他來好嗎?」
於是,國王把耆婆叫來問話:「你能不能醫治波羅殊提的病症?」耆婆回答:「能醫。」
「那麼,你去看他吧。」國王又說:「那位國王出身嫩子。你要好好自衛,可別把自已的性命斷送了。」耆婆答說:「好。」
這趟治療等於玩命。頻婆舍羅王再三警告耆婆,波羅殊提王的出身來歷跟蠍子頗有淵源,自己千萬要小心,好好保護自己,不能賠上自己的性命。
原來,波羅殊提王的出身有一段秘密——
很早以前,他的父王出國去時,母親性慾難禁,春情發動,剛好看見一隻蠍子走來,她心想:「如果可以,我也想跟牠做愛取樂。」不料,當她產生邪念的時候,那隻蠍子居然變成漢子站在她眼前了。
於是,她跟那隻蠍子做愛,受孕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這位波羅殊堤王。
後來,國王再三盤問母親有關自己的來歷,母親才坦述這段秘密。此後,國王開始有了失眠症。
因為夜裡失眠,才會經常喝酒,沉迷杯中物。後來,他只要一聞到煉乳味,就會嫌惡起來,病況十分嚴重。當然,行為性格也愈來愈乖僻,國人都背後稱他「猛光王」,他只要聽到煉乳的名稱就會大發脾氣,而把對方置之死地。
波羅殊提王獲悉母親不守婦道,才會生下自己。所以,也懊惱自己的出身來歷,久了之後引起失眠症,藉酒消愁愁更愁,顯然陷入惡性循環中,最後,連耆婆也奉命來替他看病了。
耆婆抵達波羅殊提王的寓所,診斷他的異常病狀後,同他表示:
「大王,我要調配熱的煉乳讓你喝下。」
「不行,耆婆,你不許用煉乳,你千萬不能用它來醫治我的痛,我非常討厭煉乳。」
耆婆心想:「國王患了這種怪病,不明煉乳醫不好,我必須調配一種藥草的液汁,放入煉乳讓他服用。」
於是,耆婆放進各種藥物,調製出色、香、味俱佳的煉乳藥汁。(《大品》)
總之,國王警告耆婆,若用煉乳當作藥水,就要殺他,才迫使耆婆調製一種色香味俱佳的藥草汁。不過,當這種藥水含在口裡,進入胃管,就會有煉乳氣,結果還是會被他知道。於是,耆婆對國王說:「因為喝我的藥水立刻有效,所以,請您讓我隨時出城回去。」因此,國王下令備妥一隻巨象,一天能跑五十由旬。
耆婆交代國王的母親,必須先讓國王吃鹹的食物,讓他口渴,待他睡醒想喝水時,馬上把藥水給他服用,一切吩咐完畢,耆婆才出城去。國王醒來,喝下藥水,當他發覺有煉乳味時,趕緊派親信大臣追趕耆婆,誰知道耆婆老早騎了巨象,返回王舍城去了。
據說,波羅殊提王服下他的乳藥以後,果然病癒,他才向耆婆致謝。耆婆的藥水醫治黃疸與頭痛,當然不在話下,甚至能醫好失眠症。至於他能否追根究柢醫好心病,恐怕也不是頂難的事。
總之,耆婆曾用巧妙智慧,打開僵局,施展最好的治療法,佛經上常常出現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