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13637
 sts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自行車田中─二林、芳苑間疾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田中─社頭間長青自行車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焢窯
作者: sts 日期: 2013.01.01  天氣:  心情:
半線風情校外教學─焢窯
101年秋季班半線風情課程最後1次校外教學,剛好在本年最一天12月31日在講師帶領下,於二水鄉某一休閒農場田裡以焢窯方式重溫童年回憶,並帶動親子活動。焢窯係一種費時又費力的團體活動,人數必須眾多且需大家通力合作,如此成本才會降低,且親子活動的樂趣才能於斯產生,所以今天來參加的人有來自不同區域的小團體所組成,甚至有遠從台北市來的,黑壓壓地一大片佈滿整個焢窯區域,總人數大約有5、60人之譜。

大伙兒於9時左右就陸陸續續到達目的地,雖然早上天氣係暮冬陰陰涼涼的,但仍不減大伙的興緻。首先大家分為5隊人馬,不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均捲起袖子,即刻通力合作進行造窯工作;鏟土、疊窯土各個忙得不亦樂乎。疊窯土工作看似簡單,但仍有其技巧性,己經有幾個窯己疊致完成,且點火燒窯了。雖其中有一窯子看似完成,一不小心所疊之土塊崩坍了,經修補也點火燒窯,但還是又坍了,不得已請熟練專家再做補強措施後始完成。

同時間段農場女主人真是多才多藝,教人做傳統小玩具;以小塑膠管用剪刀作成鰕子或其他不同玩具。另一組人則教小朋友繪畫等親子活動,小朋友們玩得歡呼聲四起,不亦樂乎,且不時有照相機聲不停於耳。

再說焢窯了,其次如把所疊之窯土燒得夠熱紅程度,即以鏟子將窯之上層土鏟開,並將己備好之食物〔均己裹上保護不被燒焦之濕泥土、濕紙或耐熱鋁箔紙等〕,小心且妥善地置入窯內,再密封上土,可以鏟子拍打或以腳大力踏,如發現有熱氣冒出地方再填上土,直至密封為止。經過約100分鐘左右〔當然需視田土原濕乾程度而定〕,即可開窯檢拾食物了,此時大夥即發出興奮的呼聲與眼光,爭相覓取所需之食了。

今天焢窯之地點適逢昨天有下雨,因此田園泥土均還甚潮濕,導致燒窯土及封窯時間要拉長,致使到下午四時半左右,只開3個窯而已,且有些食材火候又不足,天氣又相當有寒意且凉颼颼地,所以有些住較遠地方的人等不及,帶著依依不捨的眼光,互道珍重再見而先行離開了。

真如諺語所言;人生何處不相逢,這次到此參加親子活動,真是出乎意料之外,邂逅了我的親小舅子父子倆,他係在台北市某中央政府機構上班。經詢之下,始知其係與農場主人的女兒、女婿同為消防單位同事受邀而來。
標籤:
瀏覽次數:136    人氣指數:2136    累積鼓勵:1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自行車田中─二林、芳苑間疾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田中─社頭間長青自行車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