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02719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憤怒是什麼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默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牡丹亭
作者: 日期: 2011.11.25  天氣:  心情:
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领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境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藥,讓石道姑來唸經,但都不見效。
  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裡,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這时,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为淮、揚安撫使,立即動身。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託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
  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缘,才改名柳夢梅。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遊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裡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遊到梅花庵裡,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帮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
  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盗,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禀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
  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时,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为黄門奏事官。這时,榜下,柳中了状元,可到處找柳不着。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盗墓賊。這时,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说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
  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金鑾殿裡,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决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圆。





《牡丹亭》是一部美麗的詩劇,它的抒情氣氛極為濃厚。故事背景雖寫在南宋 但實際上從服飾到其他細節都是一派晚明的風格。

內容大意是:南宋時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私自遊園,在夢中與素不相識的書生柳夢梅幽會,盡男女之歡。醒來幽懷難遣,抑鬱而死。杜寶陞官離任,葬女於官衙花園。柳夢梅上京赴試時路過此地,在花園內拾得杜麗娘臨終前的自畫像。他觀畫思人,終於和杜麗娘的陰魂相會。柳夢梅挖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後柳夢梅考中狀元,杜寶拒不承認兩人的婚事,最終由皇帝出面解決,全家大團圓。

作者細緻而富於美感地描繪了她的不同層面上的感情活動,特別是深入地刻畫了她對幸福人生不可抑制的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如何以內在的剛強支配著她的外在的嬌弱,令人感受到自由的生命的可愛。這是過去的愛情劇中沒有過的女性形像,她的出現,表現了晚明文學家對人性內涵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更大範圍的肯定。

劇中其他人物,也大都寫得比較成功。如杜寶夫婦作為杜麗娘人生理想的對立面,正像我們前面所分析的,並沒有作簡單的處理。值得補充一筆的是陳最良,他不僅是戲劇主題和情節所需要的人物,而且寄托了作者對社會的深切感慨。在一定意義上,他是杜麗娘的對照;他的生命已經被科舉制度、封建教條所僵化,卻一無所得,淒淒惶惶地漂泊於人世。

原著的牡丹亭共有五十五齣,由題目、言懷到肅苑、驚夢、到婚走、駭變、到最後的圓駕為止。經過了近代崑劇的改革,改編成十二齣的劇目,有遊園、驚夢、尋夢、離魂、冥判、拾畫、叫畫、幽媾、冥誓、回生、婚走。

牡丹亭最為人所知的折子,應該就是「遊園」、「驚夢」。「遊園」為《牡丹亭》第十齣前半,寫杜麗娘與春香一起到府後的大花園遊玩,春光雖美,然而滿眼奼紫嫣紅,少人遊賞,只有斷井頹垣相伴。麗娘乘興遊園,卻勾出了年華似水的悵惘。「驚夢」為《 牡丹亭 》第十齣後半,寫麗娘遊春回來,一腔情懷不知向誰訴說,悶懷懨懨,一時困倦,就在繡房裡睡著了。夢中彷彿又來到園中,遇到一個俊美的秀才,拿著柳枝請她題詠,成就了夢裡姻緣。兩情正濃時,卻被喚醒,回到空虛的現實,面對無情的歲月。

在唱詞方面:《 牡丹亭 》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 西相記 》。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户誦,幾令《西厢》减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别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于台上。

明朝萬曆28年,湯顯祖51歲 ,二年前結束15年宦海浮沈,棄官回到了故鄉江西臨川。此時的湯顯祖,對於世事早已看淡,終日在那間「文史狼籍,雞塒豚圈,雜沓庭戶」的玉茗堂裡「蕭閒詠歌,俯仰自得」。在剩下10多年的生命裡,他把殘餘的熱情寄託於藝術的創作,詩文之外,還要寫出《南柯記》、《邯鄲夢》,加上此前的《 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構成了傳唱千古的「 臨川四夢」。

「臨川四夢」裡,最孚盛譽的當屬《牡丹亭‧還魂記》,它的確切創作時間,至遲不會晚於1598年,也就是他決心脫離政治圈的那一年,湯顯祖似乎把對於政治的失望厭倦,完全轉而寄情於此劇了。據說他「運思獨苦。一日,家人求之不得,遍索乃臥庭中薪上,掩袂痛哭。驚問之,曰:『填詞至「賞春香還是舊羅裙」之句也。』」如此苦心孤詣,刻意經營的結果,遂使得這齣講述官家小姐杜麗娘遊園驚夢,傷情致死,芳魂鍾情不散,終於找到夢中情人柳夢梅,並起死回生的戲齣,才一問世,便「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由於湯顯祖在劇中對於深閨少女婚姻愛情不得自主,深表同情,對於杜麗娘打破社會道德習俗約束,熱烈追求理想中的愛情,再三致意。在〈題詞〉裡甚至直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此除了文人之外,這部戲格外受到閨閣婦女的喜愛,湯顯祖還在世時,便有一位十七歲的少女俞二姑因嗜讀《牡丹亭 》,抑鬱難解, 惋憤而終,湯顯祖聞後有感,寫詩悼念:「 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 。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還有馮小青者 ,遇人不淑,傷心而死,也留詩自悼:「 冷雨幽窗不可聽 ,挑燈閒看《 牡丹亭 》。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至於演這齣戲演到傷情倒地而死、吳山三婦合評出版《 牡丹亭 》,更在在說明了這齣戲的影響力。

轉引資料之網頁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30308211

(如有著作權問題,請告知,會儘速移除,謝謝)
標籤:
瀏覽次數:207    人氣指數:8427    累積鼓勵:41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憤怒是什麼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默墨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2-05 10:21
他, 51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30 23:28
他, 56歲,台中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27 05:53
他, 52歲,台中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26 01:02
他, 48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26 00:20
他, 54歲,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25 21:30
他, 47歲,台中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