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6111
 澄...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誰都有雨天沒帶傘的時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高思在雲》..讀書心得...
作者: 澄... 日期: 2015.08.06  天氣:  心情:
台灣知名政治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最近出版新作《高思在雲》(天下文化出版),
以其深厚的學養及豐富的人文關懷,以獨特的「大歷史觀」概念,指出身處「巨變時代」,
過去所熟知的西方中心世界(West-centric world)沒落,一去不返,
深入剖析在這個劇烈變動的年代,唯有跳脫過去習以為常思維,才可能迎接二十一世紀多元格局的挑戰。

朱雲漢在自序中指出,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正在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結構重組,
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對這場歷史大變局仍渾然不覺;
多數意見領袖還是緊抱二十世紀後半葉形成的主流觀念與思維模式,沒有作好迎接變局的思想準備。這是今日台灣最大的危機所在。

朱雲漢指出,人類社會正面臨數百年來歷史的分水嶺,站在分水嶺上,可同時看到四重歷史的大反轉。
其一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的式微,
其二是第三波民主的退潮,
其三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
其四是西方中心世界的沒落,也可以說是「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這是一體的兩面。

非西方世界崛起,是四重歷史趨勢中最根本層次的結構變化,其中又以中國崛起,
對舉世政治、經濟、軍事所造成的衝擊、對全球秩序的重組,影響最深,這也是貫穿整本書的精神所在。

朱雲漢用中國「興起」,而不是一般常見的「崛起」,因為他認為
中國今天快速經濟發展只是恢復它在世界經濟體系裏的份額,並非從無到有。

要理解中國興起對世界帶來的衝擊,首先要對中國的發展模式有一個客觀比較,才能全面理解。
朱雲漢認為,到今天為止,對於這種理解,很多亞洲周邊國家的社會菁英還處在落後的過程。
之所以會出現巨大的認知落差,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國家太容易用自己熟悉的歷史知識和認知框架,
去理解中國的發展模式,而這樣的認知基礎其實充滿著以西方為中心的謬誤與偏差,以為那是唯一的角度與視野。

根據朱雲漢的觀察,中國發展模式得力於三個特殊條件:
第一是特殊的政治體制,
第二是充分發揮「大」的優勢,
第三是在全球化時代發揮了「後發優勢」。

很多研究中國發展經驗的學者都忽視了特殊政治體制帶來的優勢。
七九年之前三十年,中國建設了動員能力特別強的現代國家體制,
這個體制在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其動員、滲透的能力進入到社會最底層。
中國建立了非常強的國家意識,可以將社會中多數人的意志力凝聚在最需要優先發展的目標上;
在民族復興的大旗下,中央政府享有調動全國資源集中使用的正當性。

另外,中國完成了一場相當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它把私有財產權,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資本與工業資本國有化或集體化。
除了農村土地外,這個龐大國家的集體資產大部分是國有資產,這成為中國後來三十年快速發展的資本。

朱雲漢指出,社會主義讓城鎮土地全面國有化,改革開放又讓國有土地重新進入市場,成為最重要的資本來源與城市建設資源,
這正是中國城市得以快速發展的獨門秘訣。

中國市場發揮磁吸效應...
其次,中國充分發揮了「大」的優勢,它可以充分發揮「經濟規模」,發揮它的磁吸效應。
全世界所有跨國企業無不擠破頭要進入中國卡位,在有「市場」這個談判籌碼情況下,
中國政府可以對外資要怎樣進入中國,設定很多特別的、一般情況下跨國企業不會輕易答應的條件。
比如,美國通用汽車進入中國,就把一個新的研發中心設在上海。

中國模式第三個特點就是「後發優勢」。
中國改革開放的時間,讓它成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不管在生產、產品行銷、金融整合,全球經濟都在這個時期突飛猛進。
過去三十年全球化腳步加速,跨國企業進行全球生產布局,資金跨國移動的限制一一解除。

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化的朱雲漢也為台灣民主把脈,對於台灣民主會走到這般田地,深有所感。
他指出,台灣的政體轉型過程比其他新興民主國家更為平順,
台灣為民主改革所付出的社會成本較低,政治秩序從未出現中斷情況,
政局震盪對於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衝擊十分有限。

但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台灣的民主改革未能畢其功於一役,
社會成本是以「分期付款」與「連本帶利」的方式支付;
台灣的新民主體制仍不免拖著威權體制的泥,帶著「準列寧式政黨」的水。
反對運動與社會運動提前開始分享民主改革的果實,
因而過早喪失深化民主改革的鬥志與誘因;
民間社會還未完全走出「準列寧式政黨」掌控的陰影,
就再度受到惡質化政黨競爭的擠壓與污染。

台灣扭曲變形的民主導致政治內耗不斷。
朱雲漢指出,有三個耗損治理品質的元兇,
第一是憲政制度缺陷,
第二是藍綠政黨惡鬥,
第三是惡質化的媒體競爭。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喜歡唱衰中國大陸,說大陸遲早會分裂,
最有名的觀點是前總統李登輝的「中國七塊論」,
這種支解中國的論調證明經不起時間考驗,隨著中國崛起,台灣五味雜陳,
立場偏綠的媒體不改其志,依舊選擇性地聚焦大陸的各種問題與落後,
表現出另一種的阿Q精神。

數據支持美國霸權衰落...
《高思在雲》在學界引發激盪,朱雲漢大膽指出西方國家所熟知的世界已一去不返,
並以實證與數據說明美國霸權正衰落。
另一方面,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世界則迅猛興起,開啟人類文明以來少見的「奇蹟」。
這對習於以美國觀點看世界的台灣不啻當頭棒喝。

朱雲漢說,這本書也是對台灣的「補課」,希望能引導大家去思考台灣處境的問題,
要把台灣未來幾十年可能面對的大的格局的變化,不管是全球的或東亞的,
大致在心理上要有一個思想準備,「然後再看我們該如何自處?怎麼樣趨吉避凶?」
但他擔心的是在井底之蛙的環境中,台灣現在社會所累積出來的願望、情緒,
在他看來不但不是趨吉避凶,而是「趨凶避吉」。

今年五十九歲的朱雲漢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
這位台灣極具國際聲望的政治學者於二零零九年當選為美國政治學會理事,
為該學會成立一百多年來第一位來自亞洲學術單位的理事,
並於二零一二年七月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成為一九四九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另外一位是朱的老師胡佛院士)。

朱雲漢經常提醒台灣大學生,面對一個歷史巨變的時代,要有膽識回答幾個根本性的大問題:
我們從哪裏來?處在什麼階段?要往哪裏去?為什麼過去信奉的標準與制度難以為繼?

立志做一個「明白人」的朱雲漢在《高思在雲》一書中,反映了他對這些大問題的初步思考。
走過四十多個國家,尤其受邀參加美國知名學術思想研究機構亞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
與美國政治菁英、學界領袖、企業巨擘等經常有機會深入對話,使他對全球政經變遷有一種異於常人的穿透性理解。

早在八十年代朱雲漢在美國唸書時即發現美利堅走向衰敗,其間美國就由淨債權國淪為淨債務國,
之後的伊拉克戰爭猶如戰爭錢坑,耗掉近三兆美元,直逼二戰,
加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讓美國所扮演的全球霸權角色出現戲劇化轉折,
當時朱雲漢即大膽指出這個超級強權的民主化與市場化危機,
但學界並不理會他的說法,覺得他算老幾,憑什麼這麼說。

福山不再捧民主與市場...
與此同時,朱雲漢的好友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他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書中曾大膽斷言:「自由主義的民主,……是人類政府的終極型式」。
在這種視野框架之下,西方知識分子即假設全世界將服膺美國的領導,
因為美國是打造世界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的龍頭。
接下來的發展與當時的樂觀期待幾乎是背道而馳,
經過多年沉澱,福山也承認自己預測失準,現在他已經不再高捧民主與市場。
也證實了朱雲漢的先見之言,福山的說法反成了他新書的「註腳」。

二零一四年太陽花學運,社會多數站在學生這一邊,
朱雲漢在《天下》雜誌發表「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一文,
聲討學生佔領立法院的行為,呼籲民眾正視國會遭到踐踏的本質,
並質疑抗爭學生的人數和手段嚴重背離比例原則,
展現身為知識分子直言不諱的特質,被認為是代表沉默民眾的怒吼。
以下是朱雲漢接受亞洲週刊訪問的內容紀要:

你的大作《高思在雲》的主軸,感覺是在強調中國興起,
包括你提到當前歷史面臨的四大反轉,也多少都有中國崛起的影子?

我們現在身處在數百年不遇的大的歷史變局裏面,在這個變局裏面,
我也梳理出四個主軸,但這裏面有一個驅動的力量,會觸發改變,衝撞原來我們熟悉的歷史架構跟秩序,
那就是中國興起,這是最突出的。
不過我也強調中國興起要把它擺在非西方世界全面興起的一個脈絡裏面,
當然在這裏面它最突出,但它並不是唯一的,
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整個非西方世界在歷史舞台上會扮演非常非常關鍵的角色,
不管政治、經濟、文化,每個領域都一樣,而且這個趨勢越來越清楚,
從二零零八、二零零九就已經呼之欲出,要不然也不會有G20(二十大工業國)?
為什麼G7七大工業國要去分享過去它們獨佔的主導全球事務的地位,
現在它必須跟這些國家協調,甚至要它們分擔很多責任,
而且這個過程還在持續,只會加速。

美國想方設法要遏止中國興起,為何最後還是遏止不住?

這個問題很有趣,美國今天自己也在辯論說,我們為什麼沒有更早下定決心去遏止中國?
坦白說,當中國擁有核武的那一天,美國就沒有絕對抑制它的實力,
再加上它的改革是漸進的,它也是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對外開放方式,
並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搞一個獨立王國,或者維持一種對你非常仇視的心態,
這都不是,它以一種參與你們國際的經濟交換關係,
不管是貿易、投資或技術移轉,而且我提供你們好的獲利的機會的可能性。

其實從中國重新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美國也是巨大受益者。
美國有一段時間非常志得意滿,認為進入新經濟,等於說終於找到又能維持中度經濟增長,
讓生產力不斷提升,物價又能控制在很穩定階段等,
其實這都跟中國興起帶給它的好處有關,
因為中國向它提供大量廉價的消費品,這對中等收入跟中低收入的生活水準維持非常重要,
他們還能夠在實質所得沒有增加情況下,還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你是說美國也是中國興起的受益者?

中國參與世界貿易體系是在美國制定的遊戲規則底下參與的,
所以你很難把它排斥出去,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它又沒有跟美國有直接正面的軍事或戰略衝突,
尤其越戰以後,雙方就沒有矛盾,所以美國就不可能竭盡所能去封鎖它,
甚至在尼克森(尼克遜)訪問大陸後,有一段時間美國還依靠它來牽制蘇聯。
當它也願意參加世界經濟體系,然後在這個交換關係裏面,美國又佔了很多便宜,
所以過去美國五百大企業都是贊成跟中國大陸建設性交往的,
因為它們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利益越來越大,
而且這是一個獲利極高的市場,
美國通用汽車二零零九年幾乎要倒閉了,它最大獲利來源是哪裏?
就是上海,它跟上汽合作,否則它哪有能力跟德國、日本競爭?
因為它產品不是最好的。

另外,美國很多企業受惠於中國參與美國所主導的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
美國企業也透過外包才能維持高度利潤,你看美國那麼賺錢的公司哪一個不依賴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
或至少亞洲整個生產基地(包括越南、印尼,以後可能還有孟加拉)。
所以說中國變世界的工廠,對美國的全球供應鏈來講,給它極大的能量,
今天iPhone如果沒有鴻海,怎麼可能這麼成功?
全世界有哪一個代工的公司說,你把設計圖給我,
我在六個月以後就給你交貨六千萬支,而且品質都一樣?
沒有,全世界找不到!

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還不只如此,中國大陸不只擁有核子武器,
有最後嚇阻作用,保證相互毀滅,
它還有經濟上可以相互毀滅,假如有一天中美交戰,美國可能要沒收中國大陸資產,
中國大陸在這之前一定會把它所有資產移開,包括股市、債市,免得被你凍結,
這引起的經濟風暴是沒有人可以承受的,因為雙方關係已經犬牙交錯、難分難捨了。

中國崛起這麼快速,在你看,它未來面臨各式各樣挑戰,但你書中沒說清楚的是有哪些難題不容易跨越的?

當然我可以列舉它當前面臨的很多問題,例如貧富差距、貪腐等,但我認為最嚴峻的是生態問題,
中國先天就處在生態環境、地質環境,相對都是在比較脆弱條件底下,因為過度開發,
快速工業化所累積的問題很快就達到嚴峻的程度,現在不但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而且還願意付出代價解決它。
舉例來講,不僅僅是大家經常抱怨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問題,還有嚴重的農地污染與表土流失,
特別是土壤本身逐漸被重金屬污染等這些問題都很嚴重,土壤一旦使用化肥過量,
重金屬遺留物過多,將長期存在那個地方。
此外,全球暖化以後,它的政權最大挑戰可能是要隨時應對大型的自然災害,
它能不能有效回應它是一大考驗,有些是沒有辦法預防的,或者能預防的有限。

香港為了特首普選問題,跟北京關係緊張,你怎麼看香港未來發展?

香港得天獨厚,繼承了英國原來的東西,又變成中國一個封閉體系選擇性地對外交換關係,
透過香港,當然它有一些不錯條件:人民素質不錯、法治上軌道、可以提供跨國公司不錯的運作平台,
它也走一個開放港口、高度自由化的路線,這些都OK。
但我們要問說,這種得天獨厚地位可能長期擁有嗎?不可能!
現在只不過中國大陸還沒有完全開放,比如它的資本帳還是管制的,
它還有一點點空間,比如做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相對於深圳與上海,香港很多優勢都在流失,
例如轉運功能,現在只會停滯或往下走,因為那麼多大陸沿海深水港,它的轉運機能或效能都可以慢慢迎頭趕上。
香港一定要思考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創造自己的新利基,改變過去的過度倚賴房地產與金融的畸形發展模式。

習近平在兩會重申九二共識,有人批評了無新意,你怎麼看?

當有人講沒有新意的時候,就是典型的台灣媒體思維,
好像政治人物每天要換一個口號一樣,對中國大陸領導人不是這樣,
一中原則這是根本性、前提性的問題,它怎麼可能經常性改變提法呢?
如果對岸把九二共識看成是兩岸和平共處、深度往來的政治互信基礎,
如果你在大原則上接受兩岸都是中國一部分,在這個原則之下,
大陸才可能以今天的深度跟廣度以及制度化機制跟台灣交往,
如果不是的話,大陸對台灣就完全是另外一種對待了,
也就是今天所有交流合作以及讓利,台灣都不能視為理所當然。
我覺得習這樣講,也是丟一個球給台灣選民去思考,他等於告訴你說,
九二共識這個名字並不重要,重要是它的核心內涵,你也不能只提名字,
但內涵被掏空;更不能換一種說法,但迴避「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
那沒有任何被接受的可能。
當然大陸不會主動說,但台灣可以根據中華民國的憲法,
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有自己的解釋,它默許你有各自表述的空間。

就是馬政府自己講的一中各表?

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你這個各自表述,不能顛覆一個中國原則,
不能表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所以民進黨如果有一天上台說,我不要九二共識,我重新跟你確認共識,
在二零一六跟你確認後改稱「一六共識」可不可以?
我認為它也會說可以,重要是要有核心內涵。
如果你不能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個核心內涵,
坦白說,你就要面臨兩岸關係會生變,也就是習說的「重回動盪不安的老路」,就這麼簡單,
他現在把話講得比較明白,民進黨與台灣選民無法有太多一廂情願的想像,
認為民進黨上台北京給的彈性會比較大,可以繞過一個中國問題。

你認為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可能會怎樣發展?

這一年是關鍵期,大家都在問蔡英文。但我是比較擔憂,因為國民黨太弱,
以前民進黨會覺得我離那個多數只差百分之五,我怎麼爭取那百分之五?
也許在兩岸上要讓大家更放心,我就可以變多數,但現在民進黨會覺得我什麼都不用調整,
我就可以變多數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它就沒有這種壓力,何況民進黨現在年輕的世代,
尤其是像太陽花學運代表的這種支持者,在國家認同上,還是滿情緒化的,甚至也可以說更激進,
更與國際現實脫節,這些人還在後面想在這個問題上往前推,在這個情況下,
會讓民進黨未來領導者內部後面拖的力量更強,拖住她不讓不要往九二共識方向靠近。
以前我還認為老一代非常教條化台獨運動者慢慢凋零以後,也許民進黨會轉型,
現在可能不是這樣,年輕一代更激進,所以選舉競爭態勢沒有誘因讓它去調整,
綠營內部又有很大牽制力量,最後就是蔡英文本人的政治信念,
基本上她還是一個比較執著台獨理念的人,
在所有民進黨領導人中,她自己主觀上還是屬於比較接近深綠,所有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我比較擔心。

馬英九有限的一年多任期中,兩岸關係是否就這樣僵住了?

(嘆了口氣)大概就是這樣,不倒退就不錯。貨貿、服貿要通過立法院都不太可能,這樣也好,
讓下一屆要選總統的都必須表態,無論蔡英文或朱立倫贊成或反對服貿、貨貿,都必須表明立場,
因為下一任總統自己要處理,馬英九不會先幫你把問題處理好再移交給你,你們得表態,不能模糊、也不能模稜兩可。

美國民主體制失靈,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台灣是否也面臨類似民主失靈困境?

台灣民主失靈問題,比美國還嚴重,我們的國會根本是政治亂源,媒體也推波助瀾,
媒體的專業水平非常低,所以台灣的選民要學習,要經過幾輪的教訓,才能更冷靜點,
不會輕易被政治人物的花言巧語鼓動。




標籤:
瀏覽次數:13    人氣指數:1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誰都有雨天沒帶傘的時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