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善業道經-35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十善業道經-3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說十善業道經-36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1.10.16  天氣:  心情:
佛說十善業道經(36)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學佛從哪裡學?從這些地方學。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因此入門也不一樣,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古德常講:「人貴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修學就方便了。世間迷惑顛倒的人,不認識自己,狂妄自大,這種人在世法、佛法都不能成就。我們仔細觀察果然不錯,凡是狂妄自大的人,在社會上一無所成;真正有成就的,謙虛恭敬,表現得處處不如人。《了凡四訓》裡,袁了凡看人的標準也是如此,看到這些應試的舉人,只要是謙虛恭敬,表現得樣樣不如人,他說這個人決定考中;而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人決定落第,都被他料中了,這裡頭有大道理。

 

福德的根是什麼?十善業道。諸佛如來百千億福德的根本,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講的就是這一句,但是有輕重的差別,它是以「孝親尊師」為重。《十善業道經》與《地藏菩薩本願經》無二無別,偏重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部經合起來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就圓滿了,諸佛菩薩從這裡修起,也在這個地方完成。發心起修,就是發心住的菩薩,功德圓滿就是究竟的佛果。究竟的佛果,只不過將這一條十六個字圓圓滿滿做到而已。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然後才曉得怎樣修學。

 

《地藏經》云:「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想想我們,我們今天的身是從百千億業障所生,從罪業所生。我們念念都是自私自利,這就是罪。佛是福德所生,佛起心動念決不為自己。怎麼知道?《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所以他成就的是無量福德。我們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這是具足四相,所以無不是罪。這個事實真相明白,就知道應該怎麼做。

 

「從百千億福德所生」,這是因;「諸相莊嚴」,這是果報的總說。世間眾生福薄,佛陀示現在世間,總是與一切眾生現同類身,現同類身裡的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比較能體會到。而經中讚歎佛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凡夫無法理解。世間有志之士,如同阿難尊者,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發心向佛學習。這是把果報展現出來,如果你覺得這個果報好,你也想要,就要像佛菩薩一樣修因,因圓果就滿了;不修因,果報決定得不到。

 

「光明顯曜」,這是顯示果德。『光明』,就是中國人常講的氣氛,外國人說的磁場,佛法稱作光。無論是說氣氛,或是說磁場、光明,凡夫所感觸到的,只是貼近這一個發光的物體,感覺到目眩。這個光明,實際上它的範圍是遍虛空法界。物質的波動,愈遠愈弱;從情識裡生的思想波,雖然不同於物質的波動,它也是愈遠這個波動的力量愈微弱。可是自性的光明不同,大乘經常講,「諸佛菩薩,光明遍照」,他那個光明是均勻的。但是凡夫依舊不能覺察,原因是被自己的煩惱障礙,如果把煩惱習氣斷除,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感受佛光明遍照都是圓滿的。

 

這就是性德與修德之異,修德是有濃淡之分,像我們感受這個氣氛一樣。我們親近一個有德行的人,就感覺得這個氣氛特別濃;雖不在他的房間裡,也能感受到。甚至於在他的庭院也能感受到,庭院之外就愈來愈薄,就感受不到。其實在理論上講,他的磁場、氣氛、光波,也是遍虛空法界的,但跟佛、法身菩薩不一樣,他的氣氛雖然好,煩惱沒有斷盡。他的煩惱比我們輕,我們感受他的氣氛就好;如果他的煩惱比我們重,我們感受的氣氛就非常不好,我們是混濁的氣氛,他的混濁程度比我還嚴重,就是這個道理。

標籤:
瀏覽次數:5    人氣指數: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善業道經-35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十善業道經-37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