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六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春天的開始,因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和調節心情。中醫認為,心情舒暢,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於陽氣生長。因此市民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
飲食:少吃酸辣食物
春機盎然之時,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給機體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春季氣候開始轉暖,風乾物燥,人體發散現像比較明顯。因此飲食上應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紅柿、蘿蔔等,也能為人體補充水分。但也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多食酸收的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
冬季的時候,不少市民喜歡吃狗肉羊肉來暖身子,但是立春之後,天氣回暖,氣候乾燥,容易上火,而狗肉羊肉是溫熱性食物,春季多吃的話很容易與氣候“撞車”。中醫的解釋是,春季陽氣初升,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生機,人體陽氣得以升發,肝臟得以疏泄,氣血趨向體表,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而人體腸胃經過冬季的長期進補和正月的肥甘美食,積滯較重,因此不宜再吃油膩辛辣之物,以免助陽外洩。
中醫認為,春季應該特別注意對肝臟進行保養,以順應天時。所以,在飲食調養時要考慮到春季屬於陽氣開始升發的特點,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蔔、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具有辛甘發散的特點。
防寒:仍需穿棉衣物保暖
從節氣上看,儘管立春是春天的開始,但在清遠,這個時節還是非常寒冷,而剛剛過去的春節,清遠地區也一直寒雨掩空,難有好天氣。三連一陽地區更是下起了小米雪。因此,應該結合地區和氣候實際進行養生保健。
從往年的氣候變化來看,立春後的一段時間裡,天氣乍暖還寒,氣候變化仍較大。此時人體隨著春季的到來也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不宜過早減少棉衣物,年老體弱者換裝尤應謹慎,不可驟減。“春捂秋凍”是民間一條保健諺語,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損陽氣,稍受風寒,易發宿疾。而這時候如果出汗,應及時擦去,切勿敞開胸懷讓風勁吹。春天適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發生。
另外,立春養生還應當注意保健防病。由於立春後的氣候特徵是以風氣為主令,而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在人體陽氣初生時,溫熱毒邪也開始活躍,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如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另外,由於病變範圍廣,風邪 善行數變,變化無定,上下竄擾,逆上可直達額頂,犯下可侵腰膝,加 之“風勝則動”,凡見肢體運行異常,如抽搐、痙攣、顫抖、角弓反張、頸項強直等往往責之於風邪致病。
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上,首先要順應氣候的變化增減衣服;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注意休息和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在起居方面也要順應自然,早睡早起,適當增加室外活動,使身體的冬藏狀態開始適應春天的到來,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 春季 的開始。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 鳥語花香 ;春是生長, 耕耘 播種。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 氣溫 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 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 油菜 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
立春後,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但由於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以及並不劇烈的球類運動。
在漫步時,市民可以做做揉肺運動。由於立春後人體的毛孔逐漸打開,風邪 夾寒最容易趁虛而入導致感冒、傷風,經常鍛煉肺經可以提升皮膚抵御風寒的能力。肺經在我們手臂的內側,它經過肩窩開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所以取它上下兩端的穴位來按摩就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兩個穴位比較好找,一個是在肩窩位置的中府,另一個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各敲一百遍。
要注意的是,這一時節運動不宜劇烈,不宜大汗淋漓、氣喘吁籲,否則可能耗陽氣,對養生不利。而且由於立春後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今天立春,立春是春天第一個節氣,也是24節氣之首。立,象徵開始;春,代表季節。立春到來,表示萬物萌生的春季已經展開,雖然氣溫依舊寒冷,但過了立春,可明顯感到白晝漸長,氣溫也逐步趨暖,春暖花開的腳步已近。
每年立春都在二月初,雖立春後,陽氣升發,大地萬物生機蓬勃,但此時乍暖還寒,抵抗力差的嬰幼兒與年長者,還是要注重保暖,早晚適時添加衣物,以免受涼感冒。
初春由寒轉暖,不少細菌、病毒此時開始蠢動,包括腸病毒、急性腸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等,隨氣溫回暖湧現。患有氣喘、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兒,定時服藥之餘,也要防範病情在季節交替之際復發。
春季在五行學說中屬木,調節身體血液的「肝臟」也屬木,與春相應;且春主發,代表入春後,人體肝臟機能調節會更加活躍,所以中醫強調春季養生,首重護肝。
肝屬木,介於藍色與綠色間的「青色」也屬木,春季養肝,可多走到戶外踏青,升發陽氣,也可多吃芹菜、菠菜、韭菜等葉菜,促進肝氣循環、消除疲勞與提升免疫力。
飲食不宜再像冬季一樣,偏重高熱量的溫補食材,應開始減少肉類、辣椒等攝取,轉為清淡飲食。體質虛寒者,可適量攝取蔥、薑,不但可抵擋初春寒氣,也可疏肝理氣。
除了藉由清淡飲食養肝,春季作息最好早起,把握沒下雨的好天氣,多到郊外活絡筋骨。立春之後,大地欣欣向榮,日常穿著可嘗試選擇色彩粉嫩、鮮豔色系,符合季節特性,也有助於保持心情愉悅,降低情緒易怒而傷肝的機會。
●節氣操
簡文仁/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台灣健康醫院學會常務理事
|
1. 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微蹲馬步;雙手掌向上攤開。
示範/節氣操達人簡文仁 |
|
2. 隨著吸氣,雙腳從微蹲馬步站起,雙手掌跟著呼吸上抬。
示範/節氣操達人簡文仁 |
|
3. 最後吐氣,雙腳馬步微微下蹲,雙手掌改成下壓,表達「播種」意象。
示範/節氣操達人簡文仁 |
|
4. 腳呈弓箭步,雙手打開掌心向上,呈托捧姿態向左方迎送。
示範/節氣操達人簡文仁 |
|
5. 身體回正, 雙腳微蹲馬步, 雙手掌心仍托捧向上。(圖4的動作再重複一次,改向右方迎送。)
示範/節氣操達人簡文仁 |
要領:雙手左右向外延伸時,腳踩弓箭步,才不會增加膝蓋與腰部旋轉的負擔。
動作功效:強調腰部旋轉,腿部下蹲可增加大腿肌耐力。
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依照個別體能,每次3至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