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是嚴父
因為他從不嚴厲苛責子女
爸爸不是慈父
因為他最會隱藏對子女的慈愛與關懷
爸爸是教父
因為他是身教代替了言教
威而不怒的管教獲得了子女全然的信賴與尊重
回顧爸爸這一生
真是可圈可點
一、盡忠職守,侍親至孝:
父親自高雄工業學校畢業後,進入高雄硫酸亞公司服務,克盡職責,有為有守,頗獲同仁敬重愛戴,深得上司器重好評。父親雖然有三位兄弟,但獨力奉養照顧先祖父母,無怨無尤,夫妻同心,力行孝道,對於侍奉臥病在床的先祖父母,事必躬親,留給我們完美的典範。
二、勤儉刻苦、身兼多職:
父親與母親結褵後,育有兩子兩女,除了家計繁重外,更需一肩挑起先祖父因助人而積欠的龐大債務,因而除了在硫酸亞公司上班之外,學工科的父親也曾涉略商業會計,做過的家庭代工也不知有多少,竭盡所能努力為家計開源。不但如此,很難想像曾經擁有過優渥生活的父親,竟能節儉到穿著空前絕後的襪子,仍捨不得丟棄;汗衫洗到透明變薄,仍捨不得換新;一年365天裡所穿的衣服只有一種顏色、一種款式,因為那是公司免費配給的制服。
三、教育子女不遺餘力:
經濟拮据的家境並未稍加更改父親栽培子女的心志,費盡心思送我們越區就讀;省吃儉用送我們去唸私立學校;一路陪我們參加高中及大學聯考,從不缺席,甚至陪我們北上到大學註冊時,因找不到素食館而啃著麵包也甘之如飴。
四、博學多能,勤習方言、外語:
父親曾受四年日本教育,又因追隨一生服務於電力公司的先祖父,輾轉遷徙於高屏地區,故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客家話、以及日語,以致於父親無論到哪裡,鮮少有人能正確分辨出他的本籍,甚至常被誤認為當地人。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對於粵語美語也常常自我進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落人後。
五、敬惜字紙,惜物惜福:
從小父親即教導我們要把有字的紙張回收,因為那是前人聖賢的智慧心血,糟蹋不得;東西要壞到不能修理,才可丟棄,既是惜福也是環保。至今若說我們有一點點學養,父親的影響不可謂不甚啊!
六、文武雙全、奉行DIY:
父親不只擅長書法,行書草書獨樹一格,墨寶更是難以勝數;舉凡年節喜慶的門聯,或者輓聯的書寫,甚至祭文的寫作暨朗誦,樣樣精通。小到拿螺絲起子,大到拿斧頭鋸子,家中處處是父親雙手萬能的傑作。
七、鑽研易經命相、陽宅堪輿、紫微斗數:
父親窮一生精力致力於宅第命相及紫微斗數之研究,雖然是自修體悟,無師自通,但因受父親指點而消災解厄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八、開卷讀書、現代教父:
父親沒有顯赫突出的學歷,卻有揚善勸世的能力,分享讀書的喜悅,勉勵青年向上求學,終成忘年之交
九、長年茹素、樂善好施:
父親因虔心修己,悟道渡眾,發心茹素,四十年如一日,助人濟世,當仁不讓,體現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
十、創立慈善會,投身社會公益:
民國七十四年因教育子女有成,回饋社會之心油然而生,於是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創立了慈善會,擔任創會會長,目前已有一兩千位會員及志工,參與救災濟難,關懷病友,義診捐血,淨山淨灘等社會公益活動,落實了父親施比受更有福的體驗。
爸走了
留下他辛苦經營維護四十年遮風避雨的家
爸走了
留下了四十年甘苦與共如影隨行的媽媽
爸走了
留下陪伴我們成長的每一步腳印平添哀思
爸走了
留下濟世服務的圓滿功德平添懷念
爸呀感謝您栽培我們為我們犧牲吃苦
爸呀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