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互相安慰是很平常的事。一旦發現對方情緒低落,負面思想的時候,總希望自己能說些甚麼讓對方好過些。
「像你這種無腦之徒居然還會憂鬱?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幻覺。」
大概沒人這樣安慰吧。可見得安慰別人不是完全在於心意而已,用語也是有講究的。
偶爾會聽見這種安慰:「其實只是小事罷了,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呢?」或者「那種人不要理他就好了,犯不著為他生氣。」又或者「換個角度想想,未嘗不是好事。」等等之類的話。
仔細想想,這種話其實是在「否定」對方。對方生氣,你說不值得生氣;對方當作大事,你當作小事;對方耿耿於懷,你說根本沒必要。你表達了與要安慰的對象相反的意見。
也許你的話是正確的,因為對方在情緒氾濫中很可能思考帶著偏見或偏執,或想到錯誤的方向去了。如果你只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當然可以理由充分地表達正確意見(我就經常樂於表達正確意見來證明自己的智慧)。但如果想達到「安慰」的目的,這樣就未必有效了。
正確與否,與是否能達成目的,往往是兩回事。當你用「否定」的方式安慰別人時,首先就宣告你和對方是「不同心」的──他要是覺得「小事」,又怎會為此煩惱?你將他的大事看作小事,豈不是宣告你和他的感受、心情完全不同嗎?面對一個感受完全不同的人能得到安慰嗎?
或許你打算提供對方一個學習的榜樣。你的意思其實是:「瞧!這兒有一個聰明、豁達的人,就是我。如果你像我一樣聰明又豁達,馬上就能想開了。」甚至有人說:「如果你像我一樣蠢笨,就不覺得煩惱了。」也有這種「榜樣」。
也未嘗不可。但你必須先設想,這個陷在情緒當中、思維能力匱乏、鑽牛角尖的人,有沒有學習能力?或者當下有沒有學習的意願?如果沒有,再好的榜樣也是無用的。你的目的是要讓對方走出情緒,說廢話對目的的達成沒有幫助。
又或許你想提供對方另一種思維方式,告訴他:「其實你也可以這樣想;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可以是小事;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最吃虧的是他………」
前提是:對方不知道「有這種思維方式」;他不知道,你告訴他,於是他知道了,於是他多了一項選擇。如果對方原本就知道,甚至誰都知道,你只是把誰都知道的老生常談拿出來談一談,有提供甚麼新東西嗎?誰不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誰不知道世上的好男人多得是?誰不知道一笑置之對健康有益?又有誰不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說出對方早就知道的事,也是廢話。
這就是「反向」或「否定」式的安慰往往達不到效果的原因。
真正的安慰,其實必須探究對方的「需求」,只有需求被滿足才能得到安慰。當對方痛恨某人的時候,你去把某人殺了,比對他說一萬句廢話更能讓他得到安慰。當他落榜時,你只有收買主考官讓他破格錄取,這樣他才能得到安慰。為甚麼有些男人非常了解如何哄女人?因為他懂得探究女人的需求,完全不必管女人在情緒中有甚麼表現,直接滿足她的需求自然達到安撫的效果;直攻要害,立竿見影!
我經常在法院看到互相爭執的兩造雙方,彼此咒罵不堪的字眼,貶低對方人格,誇大自己受到的傷害,甚至倡言公平正義人道天理之類十分偉大的東西。如果不去探究他真正的需求,你會以為法官是上帝,有能耐去處理這些了不起的題目。
事實上,上法院的人只有一個需求──我要「錢」!誰給我錢我就安靜了。否則上法院幹嘛呢?難道壞人勝訴了就能代表他是正義使者嗎?好人賠了錢,就不再是好人了嗎?顯然不是這樣。打官司永遠與「正義」無關,打官司的目的只有一個──取得勝訴判決!勝訴判決等於執行名義;執行名義能讓法院強制執行對方的財產,拍賣對方的房子,讓你拿到你覺得該拿的錢。除此之外,都是廢話。
「我要的不是錢,我只是想討一個公道!」這就是最經典的廢話。
我說那些是「廢話」,是從善意的角度去看待;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話其實不是廢話,而是「手段」。吶喊「公平正義」是為了「取得勝訴判決」的表演(手段);情緒化歇斯底里是為了「讓男朋友重視自己」的表演(手段);表揚某個員工其實是為了「讓全體員工對公司忠誠賣力」的表演(還是手段)。
只要有助於達成目的就是好手段。問題是你能不能看出好手段?能不能從手段中看出目的何在?更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目的何在?最糟糕的是說了一堆做了一堆,卻搞不清楚自己有甚麼目的。就拿安慰別人這件事來說吧,你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要安慰對方呢?或者你誤以為自己想安慰對方,其實內心深處只是以欣賞別人的痛苦為樂?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李安說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