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4,50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593611
元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林口霧社街 時空錯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那天我們牽著小手逛街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賽德克終結篇(轉貼影評)
作者:
元
日期: 2011.10.17 天氣:
心情:
瘋了一個多月的賽德克巴萊..將在此劃下句點
不在談論它了..一切歸於平淡
就以這篇影評做為完美句點了
普蘭可
暱稱
藍弋丰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棄醫從事創作。
數次倪匡科幻獎及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入圍,
多篇小說發表於皇冠雜誌。譯作方面,
曾任《國家地理雜 誌》、台灣微軟、集邦科技特約譯者。
並有動畫、漫畫、插畫、書籍封面及插圖等作品。
PTT帳號為plamc,擔任歷史群組「架空歷史板」
(DummyHistory)板主,並連載多篇架空歷史小說。
2008年12月,擔任魏德聖導演「海角七號」電影劇本改編小說
《海角七號電影小說》作者, 小說發行繁簡體中文及日文版。
並著有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
[影評]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Seediq Bale)
電影畫面一開始,就彷彿立刻從都市的喧囂脫離,進入一個不同的世界,秀麗的山澗,
彷彿是來自「阿凡達」的潘朵拉星球似的,然而那卻是就在我們身邊的台灣的 好山好水,
這種想法讓人心中震動,而就在我們可能也曾登山、踏青去過的同一片土地上,
在過去,是原住民們在此奔跑跳躍、狩獵、生死戰鬥、獵下敵對部落人頭 的地方,
而雙方自然是要用賽德克語互相叫陣,以前只在原住民相關展覽館見過的模擬模型,
現在活生生的在眼前上演,讓人眼界大開,大呼過癮。
而這個彷彿穿越時空,又彷彿是來到另一個世界的感受,就這樣貫串全片,
是那麼的迷離,那麼的奇幻,但是所上演的,卻又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
片 頭唯一值得挑剔的地方,恐怕就是那隻山豬的電腦動畫特效,
動作有點「跳格」很不自然,打壞了一些真實感,
後來的動物動畫都有相同的小毛病,這出自韓國特效 團隊之手的山豬,
水準其實跟許多日、韓片中的動物狀況差不多,問題也差不多,
這或許就是目前亞洲特效團隊動畫能力的極限了,一分錢一分貨,
「賽」片單一集 的預算約只有「阿波卡獵逃」的四分之一,
動畫不如人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要看到很自然的動物動畫,
大概要等到哪天拍片預算可以跟好萊塢片一樣的時 候......
當年輕的莫那魯道躍入水中,那水真的好清澈好漂亮,
這片山林之美幾個鏡頭就呈現出來。當「阿凡達」播出後,
老外有 很多人得了「潘朵拉憂鬱症」,因為他們太想去潘朵拉星球了,
卻發現自己只能在地球,所以憂鬱了起來,「賽」片看了之後,
也讓人不禁讓人嚮往原住民自由自在 的山林生活......不過只是想想而已,
以我的體能,若回到過去當原住民,就算沒有被山豬頂死,
或是自己跌倒摔死,大概也會很快死於恙蟲病......
有朋友可能會問,有出草獵頭耶,隨時會被殺,怎麼說會嚮往呢?
其 實,古人對生命的看法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不僅原住民,
就說戰國時代的平原君,曾經有個小妾只因為嘲笑路人,
最後就得慘死(不然大家還怪平原君不尊重人),
而西方也有過動不動拔劍決鬥的年代,很多人都因決鬥而死,
後來到了火器時代,拔劍決鬥變成了拔槍,於是產生了決鬥手槍,
而到西部時代,牛仔拔槍決鬥也就不 足為奇了。
我們看到西部片中英雄殺害反派,如克林伊斯威特在「殺無赦」中,
片末他對害死他的夥伴的警察們大開殺戒,我們覺得很英雄、
很爽快,何嘗說那是「野蠻」?那麼原住民到敵對部落出草,又有何不能接受?
其 實,日本也一樣,在幕末時期的土佐(就是坂本龍馬的故鄉)
上級武士遇到下級武士,看不順眼隨便就可拔刀砍殺,
是導致土佐下級武士起了倒幕之心的原因之一, 而政治暗殺先不論,
平常武士只因互相看不順眼,就拔刀決鬥的狀況也相當常見,
經常有人因此被砍死路邊,甚至浪人也常沒事在路邊試刀隨便亂砍人,
這不過是幕 末時代的事而已,這個隨時都有人在亂殺人的日本,
離滿清割讓台灣給日本(1896)也不過就是30年左右而已。
所以日本當時自認為「文明」了,其實他們從「野蠻」到「文明」,
不過是30年的時間。
之 所以東西方都有這樣一個人隨便殺人的年代,其實是因為古代的醫學不發達,
人的生命很脆弱,就算沒被人殺死,也經常因為疾病、意外,各種原因而早逝,
所以對 生命的看法反而比現代人豁達,或說人命不值錢,我們看待古人的所做所為,
若要做道德價值論斷,要回到他們的時代去想,不可「以今非古」。
然 而,正當深山的各部落一如千百年來的生活、交易、敵對,
在他們所不知道的地方,外界卻已經起了重大的變化,甲午戰爭中滿清海陸戰均敗,
簽訂馬關條約,割讓 台灣,片中演出了李鴻章之子李經方,
在日輪「橫濱丸」上交割台灣,
從此島上所有漢人與原住民的命運就被交到了日本手上。
「橫濱丸」的交割,看似與全片無關,但我認為這段起了一個化龍點睛的效果,
把整部片的歷史格局一瞬間就拉出來,也讓人猛然警醒台灣終究受到世界局勢影響,
就連深居於重山之中的原住民,也無法避免被捲入的命運。
至此交叉敘述,莫那所屬的馬赫坡社的生活尚未有任何改變,
但平地的漢人已經先受到衝擊,在漢人抗日的段落中聽到台語,
很多觀影的朋友忍不住笑了出來,
大概是從賽德克的世界突然間跑到平地的落差感吧。
而 漢人抗日的失敗也在一兩個精微之處就把因果敘述了大半,
實在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巧思,沒有戰場紀律與秩序的漢人被輕易擊潰,
死傷慘重,雖然片中只以一兩幕帶 過,但已經說明抗日義軍屢屢戰敗的原因,
而漢人的失敗也間接影響了原住民的命運,日本統治台灣的前3年,
曾因各地反抗軍峰起,台北城還被圍攻兩次,搞得焦 頭爛額,
日本國內質疑佔領台灣根本是賠本生意,不如賣給法國算了,
可惜漢人抗日實在不夠力,最後日本還是沒把台灣給賣掉。
直到後 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對台灣人的習性做了深入的「科學調查」以後,
針對台灣人的特性改變策略,開始一邊整頓腐敗的日本官僚,
一邊改變政策(如建孔廟),一 邊招降反抗軍(但誘降之後又屠殺),
一邊建立嚴密的警察政治,終於把反抗給鎮壓了下來,
而日本也可以逐漸騰出手來往深山推進。
在片中,漢人反抗戰敗後,戰犯由漢人拉著遊街,
拉車人還一直用台語說「讓一讓」,兩旁的人乖乖的讓開站在兩邊,
日本軍官看著一隻豬沿著水溝一直走,這豬就好像漢人一樣,
被困在溝中,只能照著統治者的意思往前走了。
當 日本開始深入開發山林,「阿凡達」式的衝突也就此展開,
鏡頭帶著我們與賽德克人一同戰鬥、投降,
馳騁在山林間的獵人在「文明」的壓迫下成了搬木頭的工人,
經常被藉故苛扣薪資,看過他們先祖戰鬥的老樹被當成值錢的木材砍伐,
善於編織的婦女去幫傭被嫌什麼都不會,對此,曾經心高氣傲的頭目只能藉酒澆仇。
而 一個無知、愚蠢、自以為了不起(自己惡霸,還覺得別人都對不起他),
仗勢欺人的人渣竟然可以威脅全部落──有人說這部片中的日本人不夠壞,
我倒覺得片中的 吉村讓人看了就很想捏死他,哪裡不夠壞了?
──其實我想這點現代人也應該能深深體會,
像吉村一樣一無是處只懂仗勢欺人的惡管理階層,
不正掌握著許多可憐上 班族的命運嗎?
莫那魯道曾在1911年前往日本參觀,而他在1920年及1925年有兩次計畫反抗,
但都失敗了,被日人列為「不 良蕃」,這兩次起事片中沒有述說,
但是他在日本的見聞片中則透過莫那之口轉述給觀眾,
於是我們可以體會他的兩難,而在起事前,他的幻覺見到父親,
一同唱 歌,部落中女人們歌唱「男人為什麼要欺負女人」,
以及前往山巔,吟唱戰歌而舞蹈,這些歌曲帶出了淒涼,
也讓人好像跟著莫那魯道,一起融入了那要出草前的心 境,
又好像是回到歷史的過去跟在他身後,看著他唱歌,
看著他出發,靜靜的觀察著一切卻無法做任何改變,這種感覺是很特別的。
到底 大出草的真的原因是什麼?
這個答案透過莫那魯道與荷戈社頭目的爭執說了出來,
為了讓戰士能上彩虹橋的信仰?荷戈社頭目否定信仰不比族群的命脈寶貴,
但當莫 那說出「驕傲」時,兩個人的眼神交會,彷彿無聲的對談,
然後他被說服了,這是我認為全劇最感人的一刻,當一個獵人沒有獵場,
勇士失去尊嚴,行屍走肉般的活 著又有何意義?當荷戈社的頭目了解莫那的主張,
他也不得不贊同了,「賽德克巴萊可以輸去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
這主張並沒有那麼難理解,「青蜂俠」 中,塞斯羅根也說過
「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根本沒有真正活過」。
而西方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更奇妙的和「真正的賽德克」有著同樣的主張,這點,或許有些受到
「好死不如賴活著」、「螻蟻尚且偷生」文化洗禮的漢人無法理解,
但「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賽德克人顯然答得比我們還好。
魏 德聖導演接受小野專訪時,則為了這點做了最好的註腳:
「只有用自己的樣子去活著,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譬如說依照著傳統的思維去思考,在傳統的獵場做該 有的行為,
那才是一個真正的賽德克人。搬木頭、幫日本人蓋房子都不是他們的工作,
更不是他們原來的樣子。我們現在的人也是這樣,什麼樣的我該做什麼樣的事 情?
我去做我不該做的事情,我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為了自由,為了尊嚴,為了做真正的人。
誰說這是冷門的題材,這是普世的價值不是嗎?
在 歷史片中最著名的梅爾吉伯遜「英雄本色」,
以現在來看畫面平庸,而裡頭的歷史更是錯誤百出還不足以形容,
因為大概只有人物名字是一樣的,其他沒有任何是對 的,
歷史上的威廉華勒斯身為貴族階級,並非一無所有;
跟英格蘭開戰也不是為了情人被殺,而是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長久的矛盾;
而當年的蘇格蘭人也沒有像片中 那樣塗臉,服裝也是錯的,
最徹底錯誤的一點是會戰是發生在橋上,名叫「史特靈橋會戰」,
在片中橋咧?竟然變成一片大平原......
但梅爾吉伯遜於片中高喊「For Fr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dom...」
(為了自由)這一幕感動了無數人,深入全球人心,一直到現在都還一直被引用,
也讓「英雄本色」成為極為成功的商業電影。
不過,一般商業電影中,我們總能看到主角在最後關頭克服一切困難、
反敗為勝,「英雄本色」如此,「阿凡達」也如此。
偶爾,我們會看到結果完全悲慘,根本沒有扭轉命運的片子,
如克林伊斯威特導演的「登峰造擊」,希拉蕊史旺飾演的女主角原本就要成功,
卻墜入悲慘的深淵且真的就這樣不能翻身,那寫實的沉重與黑暗帶來的震撼,
使得這部片拿下了奧斯卡獎。
「登峰造擊」中女主角是試著想爭取改變人生的機會,挑戰命運需要勇氣,可是,
如果是一開始就知道必敗,一點機會也沒有呢?那需要的又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勇氣。
或 許可以提起「力挽狂瀾」,
雖然片中米基洛克飾演的主角並沒有被任何勢力特別逼迫,
但他仍然是被「文明」所困,他的生活的一切都在崩解,他是擂台上的戰士,
儘管那一切是表演,是套招,但是那是他所該在的地方,
當他因心臟病只能到超商當店員,
雖然可以糊口,那種僵屍般的生活讓人無法忍受,最後,他選擇在擂台上 盡力一搏,
即使他心臟病發死了,至少他真實的活過那一刻。
「力挽狂瀾」的背景是現代,或許比較容易讓人理解這樣的心情。
活在一個連最起碼的尊嚴都無法得到的世上,受到環境的逼迫,
只為了能真正的活著,卻得付出犧牲生命的代價,是無限沉重的悲哀,
而面對這樣的困境,做出必敗、必死的決定,則是真正的勇氣。
我 在「猩球崛起」的影評中提過「萬夫莫敵」斯巴達克斯的事蹟,
而此時我又聯想到羅馬帝國的末日,當東羅馬帝國只剩下君士坦丁堡,
穆罕默德二世向末代皇帝君士 坦丁十一世提議,如果他放棄君士坦丁堡,
就可以活命並得到領地。君士坦丁十一世明知必然戰敗,仍然斷然否決,
他捨命守護的,也是羅馬的驕傲,之後,土耳其 軍隊攻破城牆,
君士坦丁十一世浴血奮戰,守軍一一陣亡,當他戰到最後一刻,
大喊還有沒有基督徒可以取下他的首級,以免皇帝死在異教徒手中時,
環顧週遭,他 的部下已經全數壯烈犧牲了,於是他只能長嘆一口氣,
然後把代表皇帝的紫袍脫掉──這樣一來就沒人認得他是皇帝──再轉身投入戰鬥中,
最後戰死於屍山血海之 中,沒有人知道他是其中哪個。
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了,羅馬帝國也滅亡了,
但他的最後一役,被寫成壯烈的史詩,歌頌他在人生最後的時刻無比偉大的英勇,
代表著羅馬的驕傲一直持續到帝國的最後一刻。
莫 那魯道也是明知必敗仍要守住驕傲,他戰敗身亡,族人差點滅亡,
賽德克的文化隨之而去,莫那魯道在霧社殺害婦孺,先前也曾殺害其他部落的族人,
就歷史事跡來 論,就敵對部落與族人來論,他不能說是英雄,但是面對自己,
擁有真正的勇氣,這點,我認為他的確是真正的英雄,
就與君士坦丁十一世一樣值得敬佩。
而賽德克精神,在數十年後感動了魏導演,促使他拍出這部電影,
為賽德克族的一切做出記錄,
讓即將失傳的賽德克語以及賽德克文化及歷史有機會保存,
這豈不是莫那魯道的一大勝利嗎?
物質的優勢可以打贏戰爭,但魏德聖導演讓我們見識到精神亦可以獲得真正的勝利,
我們沒有祖靈,也沒有彩虹橋彼端肥美的獵場,
那屬於賽德克‧巴萊,但我們仍然可以做個真正的人,
我們所要守護的獵場,就在我們的心中。
[影評]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Seediq Bale)
下集的一開始,就是上集的內容濃縮簡介,話說上集結束在莫那‧
魯道坐在公學校的旗桿下,我認為那個畫面完全傳達出了莫那‧
魯道心中複雜的感受,我們看史詩 片,經常喜歡看「以寡擊眾」
「以弱敵強」「絕地反攻」的故事,然而莫那‧
魯道卻是在進行必敗之戰、求死之戰,
因為無法活得有尊嚴,只能追求在死的過程中有 尊嚴的悲慘舉動,
對賽德克族人來說,
他們所剩下的,只有死的方式的選擇。
接下來,無論是戰鬥也好,訣別也好,最後的自盡也好,
都 已經是在上集中就已經註定的事,這其中的詳情,
就不一一敘述,以免影響了觀影的感受,我只能說,下集有許多悲慘的描寫,
回想上集,相互呼應,我想許多莫 那‧魯道在上集的矛盾行為,
當時或許不能完全理解,
但只要想到他已經預見這些慘況,或許就能體會他的心情了。
下集在戰鬥上的片段 遠較上集多,
戰鬥場景的激烈與畫面的效果都是無庸置疑的為國片最高水準,
一開始的伏擊戰十分爽快,馬赫坡大戰的規模被放大了,
雖然可能比起史實有點誇張, 但有陣地觀念的戰鬥過程設計
真實感相當強,甚至可說比許多舊好萊塢片還優越,這些都是相當可看之處。
但我認為下集的重點,還是在於如何「收尾」上,
上集已經帶出要大出草的原因,而也已經告訴我們是場求死之戰,
悲慘的結局已經註定了,下集到底要怎麼把這樣的結局轉化,
要怎麼收場呢?我相信這是這部電影相當關鍵的一部分。
最 後的結局,有種「絢爛歸於平淡」的感覺,
在激烈的戰鬥結束後,魏導又使用他擅長的多線式描寫,
以許多短片段交織,告訴我們每位角色的結局,
就好像爆炸的火 花,散開成一個個小火星,然後緩緩熄滅,
對這樣一個驚濤駭浪般的故事來說,這樣的收場方式,
或許有人會覺得鬆散,但我倒覺得十分滿意,
因為這樣的收場實在 是一個轉化情緒的最好方式,淡化悲傷,
升華為對歷史的重新審視,我覺得是一個出乎想像之外的傑作。
其中,最感動我的片段是,在抵 抗到無力繼續支持下去以後,
莫那‧魯道將指揮權交給兒子達多,自己消失在山林之中,
日軍派出倖存的莫那‧魯道的女兒馬紅,帶酒招降兄長達多,
然而,他們只 是出現,和妹妹見最後一面,沒有改變求死的決心,
但就在他們離去前,達多等人跳起了辭世之舞,唱著辭世之歌,
一邊歡呼一邊對空鳴槍,好像是慶祝似的,他們 在面對既定的死亡時,
仍然可以如此豁達,活在當下,相當另人動容,
對於我們這些每天庸庸碌碌只求活著的人來說,不啻是一記當頭棒喝。
而日軍指揮官,一開始還認為「兇蕃」只是「動物」,
是「野蠻性的行為」,拒絕承認他們是戰士,到此也不得不改口,
稱他們為戰士,並感嘆為何會在此看到日本消失已久的武士精神。
電 影沒有把小島源治引發的「第二次霧社事件」拍出來,
只用字幕帶過道澤群以為鐵木瓦力斯報仇為名義殺害手無寸鐵的投降者們,
而電影中以字幕述說日軍將倖存者 強行遷居川中島,
但也沒有提到他們到川中島後多人因疾病而死,以及許多環境不習慣而自盡,
更沒有提到日軍對可能參與出草的倖存者做殘酷的處決及誘殺。
的確如達多所多,活下來的人比較辛苦。
但是他們死的並非沒有價值,在霧社事件之後,
終於引起日本國內台灣的關注,
日 本《讀賣新聞》刊載《悲壯的兇蕃》,
把起事的賽德克人描寫為在新式武器面前進行悲壯戰鬥
(有如後世的電影「末代武士」一般),而日本媒體在事件告一段落以 後,
亦將砲口轉向日本當時的執政黨,引發對殖民地原住民政策的檢討,
最後導致第十三任台灣總督石塚英藏、總務官長、
台中州知事等有關官員不得不在壓力下引 咎辭職,日後對原住民的政策也大為改變。
賽德克戰士們並非只是枉死,他們在追求尊嚴的過程中,最後也對世界造成了改變。
回到電影本身,下集也還有許多不完美之處,例如上集的動物特效有動作停格等問題,
下集的祖靈鳥與台灣獼猴也有一樣的情況,另外,莫那‧魯道在吊橋上被炸,
馬上又出現在河岸,這段魏導在受訪中自承處理不好,原本是規劃莫那‧魯道落水後生還上岸。
但 我認為,「賽德克‧巴萊」一片,可說是一種很特別的片型,姑且說,
是「商業性的藝術片」,雖然以商業的格局打造,但骨子裡仍有濃濃的藝術片氣息,
例如片中 大量的使用象徵性的手法,鐵木瓦力斯彷彿與莫那‧魯道交戰,
小島源治彷彿看到莫那‧魯道從火燄中衝出,上集的莫那‧
魯道彷彿見到父親與之共歌等等,都是很 藝術性的表現方式。
或許不妨把吊橋上莫那‧魯道與日軍指揮官謙田面對面的段落,
也當作是一種象徵,就無需斤斤計較摔下橋是否能存活的合理性了。
關於電影本身就寫到此,接下來來談些豆知識。田中千繪飾演的小島源治之妻,
在片中上集就「領便當」了,不過史實上她並沒有死,
只有第三個兒子被殺,她和長子與次子躲在屍體堆裡頭裝死逃過了一劫,
所以歷史上的小島源治只死了一個小孩,沒有全家都被殺光。
而 片末被強迫指認人頭的年輕人,是荷戈社的比荷瓦力斯
(和被捕的那個同名不同人),比荷瓦力斯也受日本教育,
日本名為中山清,是小島源治的次子小島重雄的朋 友,
在事件中曾有人要砍他的頭,他逃到道擇群,被鐵木瓦利斯庇護,
後來小島源治收養了他,日後日本安排徐若萱飾演的高山初子
(花崗二郎之妻,後來的高彩 雲)與中山清結婚。
他也就是日後首任仁愛鄉長高永清。
昔日的馬赫坡,後來成為廬山溫泉區,滄海桑田,不勝欷噓。
故事性:92
娛樂性:98
啟發性:80
聲音及影像表現:90
總評(非平均):97
標籤:
瀏覽次數:
73
人氣指數:
673
累積鼓勵:
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林口霧社街 時空錯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那天我們牽著小手逛街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0-18 02:24
她, 53歲,桃園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