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5,98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94237
讀得懂請留言之Jack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法官法與司法性別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旁觀者效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月旦評到中正九品之流變
作者:
讀得懂請留言之Jacky
日期: 2018.03.19 天氣:
心情:
令曹操成名的月旦評,是什麼制度?
改寫自2016-10-25 由 冷熱軍事史 發表于歷史
最近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對照當今局勢,頗有感觸。
1。東漢“中後”期,外戚和宦官輪流擅權專政,內憂外患持續加重。權宦視鄉閭評議如無物,任人唯親、「貿易選舉」,在政府機構隨意安插濁流子弟和庸俗無才之輩。—
台灣此刻也到了末期!
2。學而優的儒家士子通經入仕、向上流動的途徑遭堵塞,於是挺身而出,發動社會輿論,臧否人物、抨擊朝政,「清議」之風遂蔚為大觀。士大夫在這一過程中亦逐漸形成發展出「群體自覺」。—
台灣而今沉疴更甚,猶無自覺。
3。汝南名士、也是黨人領袖之一的范滂曾任掌管人事的功曹。
當時大宦官唐衡,以李頌相託於汝南郡太守宗資,范滂拒絕其太守上司的人事安插。
宗資不敢得罪范滂,將怒氣發在范滂手下主辦文書的朱零身上。
朱零則寧願死於太守的拷打,也不違逆范滂的意願。—
當前的台灣人則是滿坑滿谷的識相俊傑!
曹操是閹宦之後,年輕時「不治行業,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地方上的士人頗看不起曹操,沛相袁忠甚至打算將其法辦。(類似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相繩之意)
後來曹操為入仕途,極力扭轉負面形象。
他起初藉助太尉橋玄為自己正名,橋玄的評語是「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橋玄擔心自己名望不夠,建議曹操請託汝南許邵主持的「月旦評」。
PS
曹操父曹嵩,字巨高,東漢時沛國譙縣人氏,為夏侯睿與顏氏次子。
夏侯睿本南陽縣令,為官清廉,家境甚貧,後因朝中黨爭被罷,
迨顏氏生子嵩,竟不能養,只好留下長兄夏侯巍,將嵩出養朝中友人大宦官曹騰,夏侯嵩遂易姓曹嵩。
許邵也鄙視曹操,不欲應對,但在曹操威脅之下,不得已評價「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
這個褒貶兼有的品評令曹操暴得大名,不久後他就藉此被舉為「孝廉」,在首都洛陽做官。
許邵何許人也?他的月旦評竟然比位列三公的太尉的賞識還管用?這要從東漢的選官制度說起。
▍外戚和宦官當權、清議之風大盛
東漢官員的選拔方式主要有兩種,察舉和徵辟。
●徵辟是由皇帝、中央官僚和各級官府自上而下地發現和委任人才。
●察舉則是地方州郡通過對人才的考察評議,自下而上地舉薦人才。
考評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賢良方正等,號稱「鄉舉里選」:
以鄉里社會的輿論評價,作為人才選舉的依據,是東漢士人進入仕途的主要途徑。
到了東漢中後期,外戚和宦官輪流擅權專政,內憂外患持續加重。
權宦視鄉閭評議如無物,任人唯親、「貿易選舉」,在政府機構隨意安插濁流子弟和庸俗無才之輩。
學而優的儒家士子通經入仕、向上流動的途徑遭堵塞,於是挺身而出,發動社會輿論,臧否人物、抨擊朝政,「清議」之風遂蔚為大觀。
士大夫在這一過程中亦逐漸形成發展出「群體自覺」。
士人清議的內容以人物評論為主,可分為兩種:
●猛烈抨擊戚宦政治,即「品核公卿,裁量執政」
此類風潮的發動者以在朝的李膺、陳蕃等名士官僚為領袖、太學生為骨幹
言辭激烈、危言深論, 甚至採用違法極端手段打擊宦官、豪強等濁流;
●評論人物才幹和德行風貌,即「激揚名聲、互相題拂」
人物品鑑成為士人之間的期許和標榜,以在野的郭泰和許邵最出名。
李膺(110-169年)
清議的人物品評之風其實就淵源於鄉閭評議。
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兩漢以來,猶循此制,鄉舉里選,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議,終身不齒」。
漢末士大夫清流與權宦濁流對抗,鄉里公論仍存,但名士領銜的評論家成了公論代言人,其品鑑評論可以左右朝廷和地方政府選官。
得到正面評價的士人,仕途通暢;被負面評價,則如墮深淵。
黨人領袖李膺被公認為天下道德楷模,士人如果被他接見,猶如「登龍門」。
陳寔(104-187年)
時人就潁川陳寔有云,「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可見其評價的影響力。
郭泰(128-169年)
郭泰字林宗,太原郡介休縣(今屬山西)人,出身寒微,並非出身大家望族的名士。
性格寬厚,不高標自持,亦無仕途野心,他口才無雙,名重洛陽,被太學生推為領袖。
日本學者岡村繁指其評論人物的旨趣在「寬宏濟士」,即容納、誘導、扶掖青年後進和在野士人,
品評對象不涉及宦官權貴,也不做激切冷峻的評語。
據《後漢書》記載,郭泰提拔獎掖者多達六十餘人。
郭泰為當時最優秀的人倫鑑識家,對政局的判斷也高人一籌。
他認識到東漢衰頹難救,故拒絕入仕為官,為黨錮之禍前最權威的人物評論家。
多名士領袖也為郭泰傾倒,范滂評價郭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末2句尤其能體現出郭泰獨立自由的人格。
漢桓帝晚期愈演愈烈的清議風潮以及士人與宦官的矛盾激化,終於導致第一次黨錮之禍。
多位名士遭難,李膺、陳寔、范滂皆下獄受刑,陳蕃被免官,很多士人被終身禁止做官。
第一次黨錮(166年)發生後,郭泰立即回鄉,閉門講學,躲過劫難。
得知陳蕃等人被殺後(168年),郭泰號哭於野外,悲痛莫名。足見其與遇難的黨人持有基本相同的政治信念,翌年卒。
名士官僚們並沒有吸取言論過於激進挑釁、缺乏政治手段的教訓,盲目高舉高打,
結果宦官集團先發制人,第二次黨錮爆發(168年),給東漢士大夫群體以極其沉重的打擊。
當時絕大部分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為宦官捕殺士人傷及朝廷根本,
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名士評價品鑑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冠以集體名譽稱號。
黨人著名的三君(陳蕃在內)、八俊(李膺為首)、八顧(郭泰為首)、八及和八廚等名目,
皆出自上古時代高陽氏的 「八愷」和高辛氏的「八元」,悉屬舜舉於堯廷以佐治的精英。
第一次黨錮之後,被罷黜的士人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故標榜古人,寄託政治理想。
此外,地方同一家族的名士也常被冠以各種名號,如潁川的荀氏八龍和陳氏三君,汝南的平輿二龍,河內的司馬八達等等。
PS
三君:陳蕃、竇武、劉淑。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八俊: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宇。俊者,言人之英也。
八顧: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陟。顧者,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八及: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
八廚: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廚者,言疏財濟人者也。
潁川荀氏系出戰國荀子,自十一世的荀淑、十二世的「八龍」開始擴展為名門望族,世代官宦,行走中樞機要,永嘉之亂後才逐漸沒落。
八龍為荀儉、荀緄(荀彧之父)、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旉。
陳氏三君:陳寔(太丘)與其子陳紀(元方)陳諶(季方),潁川人陳寔為陳姓史上第三大始祖。
汝南平輿二龍:東漢許劭、許虔兄弟。
《后漢書·許劭傳》:「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
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
司馬八達:東漢獻帝時京兆尹司馬防八位比較著名的兒子—
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
因為兄弟八人的字中都有「達」,比如司馬懿,字仲達等,所以被稱為「司馬八達」。
▍汝南月旦評與許氏兄弟
月旦評誕生於上述時代大環境之中,大約活躍於164-182年間,恰好是兩次黨錮(166-184年)前後。
創辦人是汝南平輿(今屬河南)的許邵和許靖,兩兄弟每月初一品評人物,褒貶時政,故稱為月旦評。
許邵字子將,被視為郭泰之後最著名的人倫品鑑家,士人得到他的品題,都身價陡增。
這是太尉橋玄做出極高評價後,曹操仍然卑辭厚禮求名於月旦評、甚至不惜使出脅迫手段的原因。
許邵對曹操「奸雄」的評價極具洞察力和前瞻性,而且世俗流傳,影響深遠,當然這也多是因為曹操後來的成功。
陳寔和陳蕃是當時名士中的名士、清流中的清流,許邵品評起來也毫不留情、評語冷峻客觀。
「太丘(陳寔之字)道廣,廣則難周;仲舉(陳蕃)性峻,峻則少通。」
寥寥數語抓住了兩人名滿天下的性格特色,更敢於直陳士林領袖的局限,轟動一時,為士人所推崇,月旦評於是風靡全國。
另外,許邵評價潁川荀氏兄弟也很到位:「二人皆玉也,慈明(荀爽之字)外朗,叔慈(荀靖)內潤。」
許邵假物為喻,兩兄弟形象躍然紙上,印象深刻。
後來許劭擔任汝南郡功曹,郡內官吏十分畏懼,紛紛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
甚至出身累世公卿、世家大族汝南袁氏的袁紹,也很忌憚許邵這個同鄉。
袁紹辭去濮陽長返回鄉里時,隨從賓客眾多,引人注目。
進入汝南郡時,袁紹遣退賓客說:「我如此車馬華服、興師動眾,怎麼能讓許邵看到?」袁紹遂單車歸家。
袁紹(?-202年)
很多學者認為,與郭泰的「寬宏濟士」、提掖後輩相比,
許邵的品鑑特色主要是「善善惡惡」,也就是懲惡揚善、清濁兩分。
諸葛亮也認為「許邵長於明臧否,不可以養人物」,也是就說他擅長褒貶,但沒有培育教化後進之心,一語中的!
兩次黨錮之際,士大夫清流與宦官濁流勢不兩立,士人主導的社會輿論和意識形態對非黑即白的臧否評斷極為歡迎。
許邵洞悉時代需求,標榜自持,裁量德行,月旦評站在風口浪尖之上,「寄雌黃於一人之口」, 掌握人物毀譽之生殺大權。
許邵對陳寔和陳蕃的評價固然獨具眼光,然而因為二人有缺點,許邵就拒絕與他們往來。
士人領袖都入不了許邵之眼,他還能看得起誰?
許邵很可能是藉此姿態來博取名聲、抬高自己。
東漢選舉官員人才以「名」取士,導致社會過度崇尚名節,
很多士人脫離正常的價值規範,故作偏激、矯飾之舉,比如過於守禮、散盡家財、守喪過久、手報恩仇等。
這些行為與許邵不交往二陳一樣,不過是沽名賣直。
一個最極端的例子:青州人趙宣的父母死後,他在墓道里守喪二十多年,以此聞名天下,
然而趙宣卻在墓道里生了五個兒女。揭發這個偽孝子的是當時在青州任官的陳蕃。
許邵為人私德也與其評鑑宗師地位不相稱。
月旦評的另一個主持許靖,字文休,是許邵的族兄,兩人都出自平輿的大族許氏。
許靖的為人和品評風格正和前輩郭泰相似,都是循循善誘,褒揚、獎掖、賞拔後進為主,許氏兄弟在識人、評人上有巨大分歧。
許邵又性格狹隘,排斥許靖使之不能被官府錄用,後者淪落到靠趕馬磨糧養活自己。
潁川人劉翔擔任汝南太守時,許靖才進入仕途。
許靖(?-222年)
在人倫鑑識領域,許靖的名聲遠不如許邵,這與月旦評期間他的點評基本沒能保留下來有關,也可能是遭到許邵打壓。
不過許靖的評鑑生涯卻遠為持久。
董卓之亂前後,兄弟倆都開始逃亡之旅。
許邵於196年病死於豫章郡(今江西北部),年僅四十六。
許靖一路逃難,輾轉投靠於豫州、揚州和交州(今廣東、廣西和越南中北部) 等地的官僚軍閥。
許靖宅心仁厚,身處危機中,還能照料接濟親族鄉鄰。
逃難期間,曹操兩次招募許靖,但他秉持正統漢室價值,一再拒絕。
201年前後,許靖被益州牧劉璋徵召入蜀,延續其評論生涯,「愛樂人物、清談不倦、誘納後進」。
後來劉備奪取益州,諸葛亮亦對許靖敬重有加。
群臣請封劉備為漢中王的勸進表中,許靖領銜第二,僅次於有漢室侯位的馬超。
劉備稱帝後,許靖官拜司徒,位極人臣。
222年許靖去世,享年七十三。
▍破除浮華、唯才是舉與九品中正制
董卓之亂後,東漢進入軍閥混戰時代,
士大夫多如許氏兄弟一樣離散於各個割據集團,清議盛況不再,人物評論之風轉衰,退縮於為朝廷和割據政權舉薦人才。
桓帝、靈帝時期有全國影響的、在野的評論大家不復存在。
獻帝三國時期善於識人、品評人物的士人主要有孔融、荀彧、何晏、許靖、諸葛亮、顧邵等,
三國的主要政治家曹操、孫權和劉備其實也是識人、用人的高手。
士林領袖荀彧或可概括這一時期識人、評人的特色。
163年出生的荀彧,成長於士風激盪的桓靈時期,但他是務實的政治家,
評價和舉薦人才,從是否有治國理政、謀劃用兵等實用能力出發,並不重視表面的名節和德行。
比如荀彧推薦給曹操的郭嘉(170-207年)就是頂尖謀士,但郭嘉不拘小節,行為不夠檢點。
荀彧為曹操推薦的人才多達十餘人,而且有幾人(郭嘉、荀攸,鍾繇)都是曹操的骨幹幕僚。
荀彧(163-212年)
孔融也是當時著名的人物評論家,他「薦達賢士,多所獎進,知而未言,以為己過」,頗有郭泰和許靖之風範。
孔融曾與陳群辯論汝南和潁川人物之優劣:
陳群是前述名士陳寔之孫,當然認為潁川更優,孔融則力挺汝南士人,主要著眼於他們不畏強權、捨生取義的一面。
實際上,潁川士人冷靜務實,也更有謀略,曹操骨幹幕僚中有近半潁川人就是明證,汝南謀士在曹操時代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潁川士人也有捨生取義者,比如荀彧。
孔融(153-208年)
與荀彧不同,孔融深受「匹夫抗憤,處士橫議」激昂士風的影響。
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安時期,孔融仍然結交賓客朋黨、任意褒貶時政,引起曹操不滿。
205年平定冀州、權力穩固之後,曹操下令「整齊風俗」,破除朋黨、加強對言論結社的控制,主要就是針對孔融這類「浮華交會」之徒。
孔融性格張揚、不知收斂,依舊譏諷冒犯曹操,而且他擁護漢室、反對曹氏篡權,208年曹操羅織罪名將其殺掉。
從西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到東漢獻帝末的350年間,選舉人才重視德行名節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其影響無處不在。
建安時代曹操手下主持選官的名士崔琰和毛玠仍採用這些儒家標準,
曹操遂於210、214和217年三次頒發「唯才是舉令」,強調只要有才,不仁不孝的人也要舉薦。
不過,曹操並非不認同「德行」的重要,而是在不同環境和時期選才的標準有所側重,即「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
也就是清平治世用有德之人,亂世和解決問題用有才之人。
220年曹丕以魏代漢,對後世影響無遠弗屆的「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也於同年誕生,其創立者是陳群。
陳群是潁川儒學名族之後,早年就多次批評行為不檢點、不按儒家規矩辦事的郭嘉。
九品中正制是對曹操唯才是舉的糾正,但也並非回到兩漢過於強調德行的老路上,曹魏選官的依據基本是德才兼顧。
從兩漢「毀譽於眾多之論」的鄉閭之議、到東漢後期的士人清議,再到「寄雌黃於一人之口」的月旦評,
九品中正制仍是延續了這種少數人掌握人才品鑑之權威的發展趨勢,
只不過朝廷中樞的中正官取代了月旦評和士人清議,重新樹立起中央權威,令政府掌握輿論主動。
曹魏士人的評議之風遠不如黨錮之際那麼廣泛激烈,而且主要體現於朝廷官僚,卻也綿延不絕。
曹操曾整齊風俗、破除浮華,曹丕也企圖用中正官控制輿論,
但是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又出了「太和浮華案」(太和是曹叡的年號),其中主角是何晏、夏侯玄和鄧颺等人。
何晏(?-249年)
字平叔,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漢末大將軍何進之孫,
後來成為曹操的養子,與曹丕關係緊張,在曹叡時代仍不受重用。
夏侯玄是曹魏開國功勳夏侯家族之後,但也不為曹叡所喜。
至於鄧颺,人品不佳,但擅長交際、打通人事關係。
這群或剛入仕途或政治上不得志的青年名士在太和(曹叡的年號)年間聚集於京師洛陽,「聚眾交遊 、品評人物」,深受當時青年士子推崇。
魏明帝曹叡(226-239年在位),太和浮華案發生於232年
助曹操打天下的建安老臣尚在,東漢黨錮之禍的記憶猶新。
於是,董昭上表要求嚴厲制裁這些青年浮華之徒。
魏明帝遂嚴辦「浮華」案,將何晏、夏侯玄和鄧颺等十五人免官。
東漢末年士人褒貶人物,譏議時政,太和年間的青年名士則好談名理,清議向魏晉清談過渡。
從人物品鑑角度看,何晏對自己的評語「 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
意思是他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與宇宙大道一體的最高境界 」。
這固然是何晏的狂傲自誇,但此種評語行文無疑閃耀著玄學的光芒。
實際上,魏晉時代的「才性之學」主要討論評價人物才性的抽象標準和原則,
與玄學關係密切,相較東漢對人物德才的認識大為拓展和深化。
魏明帝死後,曹爽為輔政大臣,太和浮華案中免職的名士幾乎全部復職升官,曹爽一派權傾朝野。
另一個輔政大臣司馬懿韜光養晦,抓住時機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消滅曹爽勢力,何晏、鄧颺、夏侯玄等人先後被夷滅三族。
司馬家族對待異己名士的血腥冷酷,遠勝黨錮之禍。
在高壓政治打壓之下,除了嵇康等極少數,士人都不敢挑戰司馬氏,漢末清議最終轉變為逃避政治、談玄論理的清談。
按照學者王曉毅的研究,曹丕時代草創的九品中正制只是加強中央選舉權的制度,還沒有成為大族控制仕途的工具。
司馬炎以晉代魏後,通過相關法令,九品中正制的各項要素才定型完善,
高級官吏的選拔權被世家大族壟斷,中國從此進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士族時代。
標籤:
文學
瀏覽次數:
697
人氣指數:
3037
累積鼓勵:
11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法官法與司法性別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旁觀者效應
住戶回應
時間:2018-03-21 01:26
他, 57歲,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