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229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719188
浮生若夢 ~~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十二星座分手方式 ~~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曾幾何時”你使用正確了嗎?~
作者:
浮生若夢 ~~
日期: 2013.05.01 天氣:
心情:
轉貼自 ~~ 網路
“曾幾何時”你使用正確了嗎?~~
http://www.stnn.cc:82/collection/200811/t20081103_891091.html
“曾幾何時”是作文、報刊雜誌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然而,在許多文章裏,我們發現因作者對該詞沒有真正理解而使用不當的現象大量存在。
先看下面例子:
1、曾幾何時,年輕的我們多麼的幸福,多麼的浪漫,多麼的灑脫。然而,美麗的開始之後,痛苦與幸福參半的日子會隨之而來。(紫夢鈴蘭《曾幾何時》,小說閱讀網)
2、曾幾何時,中國女足輝煌於世,視亞洲級別的比賽為雞肋,那威風直令亞洲足壇所有對手可望不可即。誰知如此強勁的隊伍不用對手來攻,自己說垮就垮了,其下滑速度令對手都吃驚。(《女足應直面安危》,2005年8月9日《人民日報》)
3、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曾幾何時,因為片面追求經濟發展,我們付出了慘重的環境代價,全國範圍內的江河普遍受到污染,珠江也未能倖免,江水烏黑髮臭,魚蝦絕跡。(《橫渡珠江發出的信號》,2006年07月13日《南方日報》)
4、曾幾何時,廣東排球有著輝煌的榮耀,小小的一個臺山都能組出一支縣級隊躋身全國聯賽,不過這已經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臺山大力扶持排球振興廣東排球期待重新崛起》,2007年4月3日《南方日報》)
5、曾幾何時,清明祭祖被人們稱為迷信;結婚坐花轎被斥之為“落後”;民間年畫被認為是“老土”,還有許許多多獨具特色的民俗被國人以移風易俗的名義所拋棄、遺忘。(張那《回歸中國人自己的禮儀》,2008年9月7日《南方日報》)
6、曾幾何時,陽江服裝業風起雲湧,聲震九州,一度成為全國服裝品牌的風向標。……可惜,陽江的服裝業品牌在隨後的經濟發展浪潮中由於種種原因陷於困頓。(《陽江服裝行業謀劃二次創業》,2007年8月8日《陽江日報》)
7、曾幾何時,我國的中學生性教育總是羞羞答答,記得我當年的生理衛生老師講到“生殖系統”這一章時,他叫同學們自學,我們似懂非懂地看著那些生理衛生插圖,大家都不敢出聲,即使看不明白也沒有哪一位同學敢向老師發問。(《中學生性教育絕不能含糊》,2008年10月8日《陽江日報》)
我們仔細揣摩以上句子後,會發現這些“曾幾何時”其實都是使用不當的。許多人將該詞錯誤地理解為“曾經” 、“曾經有一段時間”、“很久以前”、“不知從什麼時候”、“當時”、“當初”等,往往用於感慨時間已過去很久,讀之為“曾幾/何時”。這完全是因“望詞生義”造成的。
其實,“曾幾何時”表達的恰恰是與“時間過去很久”相反的意思。該詞出自宋人趙德居《新荷葉》:“回首分攜,風光冉冉菲菲。曾幾何時,故山疑夢還非。”它的雛形還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韓愈《東都遇春》:“爾來曾幾時,白髮忽滿鏡。”曾:文言副詞,這裡相當於“才”,多用於疑問或否定;幾何:多少。“曾幾何時”即才過了多少時候,指時間過去沒多久,這才是它的本義,而且應讀之為“曾/幾何/時”;用於強調某一事物或人經歷短時間後發生較大變化。
再看下面例子:
8、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補官揚州,公得謝歸。曾幾何時,訃者來門。”
9、宋楊萬里《答福師張子儀尚書》:“曾幾何時,而平易近民之聲,中和樂職之頌,已與風俱弛,與川爭流。”
10、李大釗《哭沈漢卿君》:“曾幾何時,前日托君迎尋之,即今日送君靈柩之人,一棺累然,重洋遠涉,狂濤落日,鬼魂何依!”
11、霍達《穆斯林的葬禮》:“曾幾何時,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的肺結核,已經被征服咯額。”
12、丁玲《北京》:“這些文藝花朵,襯著社會主義新建設的綠葉,開得鮮艷繽紛。可是曾幾何時,一陣風呵一陣雨,風吹雨打,神州失色,柳敗花殘。”
13、那年我從這裡經過,觸目儘是低矮的破舊的平房,曾幾何時,一幢幢高大的樓房拔地而起。
以上句子都是表達某一事物或人在較短時間內生生了重大變化,強調時間之短、變化之大,因而“曾幾何時”與句意是吻合的。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發現,“曾幾何時”一般要承接文章前文而出現,而不能在開篇之首或無承接基礎的段首與句首突兀冒出來(本文例1至7皆犯此病)。
在浩瀚的漢語詞彙海洋裏,成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掌握的難點。由“望詞生義”產生的類似對“曾幾何時”錯誤理解、使用的現象屢見不鮮,其實,這種現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辦法就是勤查字詞典。然而,一個“勤”字,說來容易做來難,這正是人性的弱點,於是錯誤一犯再犯。“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文/周潤華)
(引自http://www.stnn.cc:82/gate/big5/blog.stnn.cc/runhua/Efp_Blog.aspx)
(原文http://www.stnn.cc:82/gate/big5/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221563)
標籤:
瀏覽次數:
84
人氣指數:
484
累積鼓勵:
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十二星座分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