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9391
 自由翱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天下雜誌422期-4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謝謝不理智。包容了任性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天下雜誌422期-5
作者: 自由翱翔 日期: 2010.03.20  天氣:  心情:

事實4 地形演變劇烈,歷史一再重演


「我們找到木頭化石來推測沉積年代。荖濃溪以前曾有很大規模土石流,堆得亂七八糟,且比這次(八八水災)更大,」謝孟龍認為。


荖濃溪因為地形演繹劇烈快速,以致地質不穩,前科累累,而這次災變只是歷史重演。


荖濃溪的例子絕非絕無僅有。


台灣這塊土地,其實一直處於動盪之中。清朝桐城派學者姚瑩,一八一九年到一八三○年間在台灣任官,他曾在文章中記載著「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七月,台灣大雨,鹿耳門內,海沙驟長,變成陸地」。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前局長張義興,比對古籍地圖發現,當時位於鹿耳門和西港仔間的台江內海,一夕之間被填平了。


事實5 河川淤積量世界第一


在十八世紀中葉的乾隆年間仍位於沿(內)海的新市鄉,至道光三年後竟成為內陸鄉鎮。


當時的災害有多大?傷亡多少?沒有人知道,但從滄海變桑田,規模可能比八八水災更大。


地質軟弱,造成河川淤積、濁度高,也是台灣特色之一。一輩子鑽研水利的前水利署署長、經建會顧問黃金山說,「台灣河川淤沙量是世界第一,九二一地震後恐怕是宇宙第一。」


他舉例比喻,黃河泥沙淤積全世界有名,但單位含沙量也只有台灣河川不到三成。


黃河泥沙流量最高的黃土高原,從龍門上游河段,每年從坡面侵蝕刷下來厚度約七厘米(山坡表皮被刮下來泥沙量),相對台灣北部約二到五厘米;中部濁水溪一年為十五厘米;南部高達三十厘米,看出台灣中、南部的山體本來就很鬆軟。

標籤:
瀏覽次數:45    人氣指數:845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天下雜誌422期-4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謝謝不理智。包容了任性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