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發燒,民眾在家輕輕一按滑鼠就可下單,讓網購市場逐年擴張,但衍生的交易糾紛也持續飆高,根據網路消費協會的調查,今年接獲的網購申訴案件,較去年翻倍達1,052件創新高,奪下網路消費新聞之冠。
網路消費協會理事長李同榮觀察,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標錯價的消費爭議,以超低促銷價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下單,事後業者卻以「標錯價」為由不願出貨,李同榮表示,業者在網路頁面所刊登的商品名稱、價格和內容等資訊,都應該被視為定型化契約的一部分,業者應按照內容履行交易。
網購市場規模逐年攀升至今近5,000億元,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激增的網購糾紛,網路消費協會統計至11月15日止,今年網消會接獲的網購爭議,多達1,052件,創下歷年新高,也因網民對網購又愛又恨,備受關注的程度,高居今年度10大網路消費新聞排行榜的榜首。
除了網購糾紛之外,網路詐騙更是層出不窮,李同榮說,相較於網拍糾紛是指買方付錢也拿到貨後,發現瑕疵而產生的糾紛,處理程序較為單純,但網路詐騙卻是付了錢卻拿不到貨,匯出去的錢石沉大海,最令網民氣結,李同榮提醒,買家遇到這種狀況,一定要先報案,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由警方介入調查。
排名第2名的10大網路消費新聞,則是網路刷卡遭駭客入侵,致消費者的隱私外洩,網消會提醒,目前流行網路代購或直接以跨國刷卡方式消費,消費者使用網路刷卡時務必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