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60388
 佾舞八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台灣第一人!敬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Formosa!!台灣加油!!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宇宙銀河系與地球太陽系
作者: 佾舞八方 日期: 2011.09.24  天氣:  心情:
蠢蠢欲動/ 矮星系恐3撞銀河系


(法新社巴黎14日電)

我們的地球繞行在銀河系旋臂之一內的太陽,但有大約2000億星球的銀河系如何發展這些著名的旋臂呢?

最新理論今天指出,銀河系被1個矮星系重擊後,眾多星球傾洩而出飛向銀河系邊緣,因此形成旋臂。



天文研究團隊說,過去20億年內碰撞不只發生一次,而是兩次,第3次碰撞可能在未來1000萬年內發生,就宇宙而言這只不過是轉眼之間的事。



根據刊登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這個不速之客名為人馬座矮橢圓星系(Sagittarius Dwarf Elliptical Galaxy),或稱人馬座矮星系(Sgr Dwarf)。

人馬座矮星系在天文學家之間並未獲得高度重視。事實上,1994年也是勉強歸類「星系」。它遠遠位於銀河系另一端靠近盤面的地方,令人難以觀察,與其他星系相較之下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但如果規模現在變小,那是因為過去它也曾變大過,成群星球尾隨,就是規模曾經較大的證據。

透過高倍望遠鏡和電腦模擬觀察,天文團隊認為,這個星系透過競爭的軌道路徑撞入銀河系。

愛阿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史楚克(Curtis Struck)說:「即使在看似寂靜的星系中,暗藏的野性也不容小覷。 」(譯者:中央社盧映孜)1

------------------------------------------------------------------------

次要合併/ 發現最近距離雙超大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利用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在一個與銀河系類似的螺旋星系NGC 3393中觀測到一對超大質量黑洞,由於這個星系距離地球僅約1億6000萬光年,使它們成為迄今距離最近的雙超大質量黑洞,碰撞合併是星系和黑洞成長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在螺旋星系中發現雙黑洞,讓天文學家瞭解星系碰撞合併如何發生的重要線索。


NGC 3393位在長蛇座方向;星系裡的這對黑洞彼此相距約490光年,天文學家推測很可能是因兩個大小不等的星系在約10億年以前星系合併後的殘骸。哈佛史密松恩天文物理中心Pepi Fabbiano表示,要不是這個星系離我這麼近,以現代的技術而言,根本沒機會將這對黑洞分辨開來;但也正因如此,讓天文學家們好奇我們究竟錯失了有多少這樣的超大質量黑洞對。Fabbiano等人的論文發表在自然期刊電子版中。


先前其他以X射線和其他波段進行的NGC 3393研究,都指出這個星系中心應是單一的超大質量黑洞。但是經過錢卓長時間曝光觀測後,Fabbiano等人才赫然發現有一對分開的超大質量黑洞,且兩個黑洞都相當活躍的壯大中,大量氣體落往黑洞而愈變愈熱,因而產生大量X射線輻射。


天文學家認為,通常一對質量相當的螺旋星系合併時,才會形成雙黑洞景觀,星系外型也支離破碎,並引發劇烈的恆星誕生。有名的例子之一就是離地球約3億3000萬年遠的NGC 6240,這個星系中就擁有一對雙黑洞。然而,NGC 3393已經是個進入狀況、秩序井然的螺旋星系,在星系中間的核球(bulge)主要被年老恆星佔據—這些看似平常的特徵,對擁有雙黑洞的星系而言,反倒是不尋常的狀況。


NGC 3393是第一個已知由大星系和小得多的星系合併之後,還保有一對超大質量黑洞的例子。天文學家們稱這種大小不均等的合併現象為「次要合併(minor merger)」。事實上,有些理論認為次要合併應該是雙超大質量黑洞最普遍的形成原因,但由於兩星系「實力」相差太多,較大的星系鮮少受到影響,使得合併後的星系看起來和一般典型星系差不多,少了可供考證的合併跡象,因此很難發掘出這類天體做為佐證。


如果NGC 3393是次要合併事件,再合併發生之前,較小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也應該比較小。雖然觀測資料的確顯示兩黑洞的質量都超過100萬倍太陽質量,但經精確估計這對黑洞的質量後,卻無法證實前述觀點。假設NGC 3393的確曾發生次要合併,那麼這對黑洞最終將在約10億年之後合併在一起。


這兩個黑洞都被大量塵埃和氣體緊緊包圍,在可見光波段不易觀察到。由於X射線能量相當高,可以穿透這些障礙,而看到兩個黑洞個別的訊號。


美國德州大學Julia Comerford近期也利用錢卓發現和NGC 3393類似的雙黑洞,這個星系距離地球約20億光年,兩黑洞間彼此相距約6500光年。


和NGC 3393一樣,這個星系也沒有因合併而形成的擾動或劇烈恆星形成等現象;然而與NGC 3393不同的是,這個星系並沒有螺旋特徵,而且其中一個X射線源或許可用噴流來解釋而不必是超大質量黑洞,因此Comerford無法確定這個星系裡究竟是一個還是兩個黑洞。

-----------------------------------------------------------------------------
銀河系發現鑽石星/ 距地球4000光年

新頭殼newtalk 2011.8.26 涂鉅旻/編譯報導


據外電報導,天文學家於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奇特的星球,這顆星球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遠,由密度極高的碳結晶構成,換句話說,整顆星球就如同一顆大鑽石,天文學家已試圖揭開這顆星球的神秘面紗。

這顆奇星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遠,質量略大於木星,不過,每1立方公分密度高達23克,為木星的20倍。天文學家推測,這顆星球主要由密度極高的碳組成,而且一定會成為結晶,因此,天文學家推測,整個星球是顆密度極高的超大鑽石。


圍繞著一顆高速自轉的脈衝星(pulsar)旋轉的鑽石星,可能從一顆失去質量與大氣層物質的白矮星(white dwarf star)演變而來,科學家推測,這顆前身為恆星的星球死亡後,遭到脈衝星剝奪其質量,較輕的物質如氫氣等消逝後,只留下較重的碳等物質,使其質量只剩原本的千分之一。


然而,這顆鑽石星球詳細資料,仍然是個待解的謎團。曼徹斯特大學天文學家史塔普斯(Ben Stappers)表示:「對於這顆我們正在注意的奇特物體,我仍無法有個具體的想像,不過,我並不認為它會非常地閃耀。」


根據本週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指出,天文學家透過澳洲帕奇斯電波望遠鏡 (Parkes radio telescope)、英國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Jodrell Bank Observatory)、夏威夷凱克望遠鏡(Keck telescopes)發現了這顆奇星的蹤跡。

----------------------------------------------------------------------
天文奇景披露/ 恆星遭黑洞吞沒


(法新社巴黎24日電)


天文學家今天在「自然」(Nature)期刊表示,已經捕捉到銀河中心黑洞撕裂吞沒1顆恆星的天文奇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史威夫特(Swift)軌道望遠鏡3月25日捕捉到從太空深處湧出的X射線,明顯出自1個強大無比的源頭。

近一步觀察後發現是1個「超級巨大」的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00萬倍。

這種X射線閃焰是恆星遭黑洞強大引力拉扯撕裂,並吞噬時,從本身釋出的巨量高能物質。

「超大」黑洞通常出現在星系的中心。新發現的黑洞約與本銀河系一般大小。(譯者:中央社王富民)1

-------------------------------------------------------------------------------
宇宙快沒氣體 恆星數量變少


(法新社雪梨22日電)

利用功能強大電波望遠鏡凝視數十億年前宇宙的澳洲科學家今天警告,宇宙的光源--恆星,真的快把氣體用完了。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天文學與太空主任布勞恩(Robert Braun)說,對形成新恆星非常重要的分子氣體,有1/3已經用完,天空漸漸黯淡。

布勞恩的團隊測繪出距離地球50億光年的銀河光密度,拿來與今日的「局部宇宙」比較,看看宇宙還有多少氣體,以及新恆星誕生的速率。

布勞恩提到他的研究時說:「我們觀察到正在形成的恆星以超過10的係數減少,也許接近20,或甚至30。」研究報告預定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他告訴法新社:「結果是,這些銀河比今日多出10倍的氣體可以形成恆星。我們就是沒看過用來形成新恆星的氣體,減少了這麼多。」(譯者:中央社張曉雯)1


-------------------------------------------------------------------------------------
謎團未解 美外星肉票辭世

更新日期:2011/09/14 15:54

(路透芝加哥13日電)住在密西西比州的希克森(Charles Hickson)聲稱,他在1973年跟朋友去釣魚時,遭外星人挾持還被做研究,不管受了多少嘲笑他仍堅持不改言論。他已於上週逝世。

希克森的家人今天表示,他在9日因為心臟病發過世,享壽80歲。

1973年10月,當時42歲的希克森和19歲的派克(Calvin Parker Jr.)在密西西比州巴斯卡古拉 (Pascagoula)附近的碼頭釣魚,據稱他們看到上空出現1艘閃著藍光,外型像雪茄的太空船。

他們告訴有關單位,飛船門接著打開,外星人把他們拉進飛船,使他們暫時癱瘓,在桌上仔細檢查後就放他們走。
希克森表示,他跟派克當初「只想要釣魚」,他害怕講出這個故事會「笑掉傑克遜郡(Jackson County)居民的大牙」,儘管他不願和別人分享這個故事,但最後還是跟派克一起到當地警局報案。

傑克遜郡警局主要調查人員當時告訴記者:「他們沒有說謊。」「無論他們到底看到什麼,對他們來說是真實事件。」中央社(翻譯)


--------------------------------------------------------------------------
**************************************************************************
--------------------------------------------------------------------------

天文學家發現有兩個太陽的行星


更新日期:2011/09/16 09:55


這可不是虛構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繞行兩個太陽的行星。

美國太空總署專門用來搜尋行星的(克普勒)天文望遠鏡,捕捉到那個新行星的身影,將它命名為(塔圖因);(塔圖因)是(星際大戰)故事中,天行者家族的故鄉,它繞行兩個恆星,可以看到兩次日升日落。
這是個虛構的故事,不過,現在出現了一個真的(塔圖因),它在與地球相距約兩百光年的宇宙中,繞著兩個恆星運轉,體積大概與土星差不多,上面天寒地凍,不宜人居。


儘管過去也曾有線索顯示,浩瀚的銀河中,確實有繞行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不過這是第一次獲得證實。


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2009年上工,天文學家這才發現,宇宙中類似於地球的行星,有多麼普遍。

------------------------------------------------------------------------------------------

9月23衛星撞地球 台灣位落點區


中國時報【尹德瀚、李宗祐/綜合報導】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十九日在其網站上公布,該署一顆運作十四年、現已報廢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UARS)即將墜落地球,預估是在廿三日當天或前後一天,落點在北緯五十七度至南緯五十七度之間,台灣也可能是落點。民眾可上NASA網站「www.nasa.gov/uars」追蹤其動向。


國家太空中心資深研究員吳岸明指出,UARS衛星以每分鐘四百公里的速度衝向地球,等於在一分鐘內可以從台灣頭跑到台灣尾,速度驚人;而根據NASA資料顯示,美國即使利用遠距雷達監測,最快也只能在UARS墜地前兩小時研判最可能撞擊地區,大家還是要嚴加防範。


UARS衛星長十.六公尺,直徑四.五公尺,重六.五噸,一九九一年九月由「發現號」太空梭送上軌道,負責收集大氣層臭氧和其他化學物質的資料,二○○一年十二月除役,之後受地球引力影響高度漸減。


NASA說,UARS在墜落地球途中大部分會燒毀,但仍將殘留約廿六個碎片,總重五百公斤,最大一個可能重達一百五十一公斤,碎片的散布範圍可能長達八百公里,打中人的機率約三千二百分之一。NASA強調,人類太空發展史上,從未傳出有人被衛星碎片擊中的情事。


NASA估計,UARS碎片最可能墜落地點是在大海或無人荒僻地帶。俄羅斯專家則預測,UARS未燒毀的碎片將墜落在印度洋,墜落地點的座標為東經五十四度與南緯四十度。國家太空中心資深研究員吳岸明指出,根據NASA資料顯示,美國即使利用遠距雷達監測,最快也只能在UARS墜地前兩小時研判最可能撞擊地區,大家還是要嚴加防範。


吳岸明表示,這次UARS墜地,不僅各國科學家,連業餘玩家也躍躍欲試,競相推算可能墜落地區,測試自己的能耐。最近兩天一定會有很多「謠言」傳出,大家聽聽就好,別太認真。

---------------------------------------------------------------------------------------------
美國提出警告 太空垃圾已達臨界點


美國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目已經達到臨界點,造成相撞的機會大增,並威脅一千個人造衛星的安全。


美國一間非營利的國家研究所提出報告說,地球軌道上目前已有2萬2千多個可以偵測到的太空垃圾,這些太空垃圾包括碎片雲、廢棄的助推器和衛星的碎片等。


報告建議說,各國必須協助清理太空垃圾,以免威脅人造衛星以及載人火箭的安全。

研究報告中指出,根據電腦模型顯示,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目已達到臨界點,很有可能相撞並產生更多的碎片,進而導致發射升空的太空船和衛星失靈。


2007年,中國進行反衛星武器試驗,發射了一枚彈道飛彈摧毀了一顆廢棄的氣象衛星,但也造成多達15萬件碎片散落在超過1公里的太空軌道上。兩年後,一枚失靈的衛星與一枚仍在工作的衛星在軌道上相撞,產生了更多的太空碎片。


研究人員說,這兩個事件使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倍數增加,並使過去25年裏清除太空垃圾的努力一筆勾銷。
標籤:
瀏覽次數:161    人氣指數:361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台灣第一人!敬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Formosa!!台灣加油!!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