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瀉 —
* 怎樣才算腹瀉?
腹瀉指排出稀鬆的糞便,可能沒有腹部痛性痙攣或裏急後重的現象。腹瀉的定義並沒有涉及糞便數量的多寡,只是排便的次數增加的定義為個體經歷到正常排便習慣改變,其特徵為經常排出鬆散、水狀、成型的糞便。
* 造成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腹瀉的導因很多,將導因分為生理病理、心理、社會環境和醫療方面,分述於下 :
1.生理病理方面 : 吸收不良症候群、腫瘤、系統性疾病、機械性阻塞、手術等因素均可能導致腹瀉的產生。有很多原因會引起吸收不良,尤其是下列幾種疾病:
(1) 小腸黏 膜有缺陷 a. 先天性的黏膜缺陷,如先天性粥樣瀉。 b. 後天性的黏膜疾病,如麩質誘發 的腸道病變。
(2) 胰臟或腸黏膜缺乏某些消化性的酵素;如乳醣不耐症、乳酸缺乏症;膽鹽不足,影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等因素而造成腹瀉。
腫瘤如絨毛腺瘤、腸癌等因素使腸黏膜分泌過量,導致養分的流失。
系統性疾病如肝臟疾病造成膽鹽活性的變化,引起吸引不良。
代謝及內分泌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亦會引起腹瀉。
機械性阻塞 : 如大腸狹窄、硬皮症。
感染主要由毒素、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引起腸黏膜的發炎反應,而限制黏膜吸收養分。其中細菌感染因食物的處理和製造過程不當而造成如沙門氏桿菌污染。腸道流行性感冒是一種很常見的流行性痢疾,很多腸道病毒包括 ECHO 病毒和 Coxsackie病毒都會引起這種突然發生但通常很短暫的腹瀉。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局部性腸炎引起膽鹽腸肝循環不能進行導致腹瀉。傳染性疾病中如旋毛蟲、阿米巴病、霍亂、瘧疾、志賀桿菌性痢疾、傷寒、傳染性肝炎如A型肝炎,AIDS 感染均可能導致腹瀉 手術後造成的腹瀉為胃腸切除後產生之合併症,如傾倒症候群 ( Dumping syndrome ),腸子切除和 迴腸繞道 (Ileal bypass )等生理上的改變造成腹瀉。
2.心理方面 : 當面對壓力情境產生的焦慮亦會引起腹瀉,此為神經反射造成。
3.社會環境方面 : 髒亂為引起病源滋生最根本原因,易造成食物感染及傳染病的散佈。另旅行造成腹瀉乃對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沒有免疫力導致。個人的習慣如咖啡、 酒的使用亦有可能造成。
4.醫療方面 : 管餵食患者其食物本身的性質、餵食速度、時間、溫度、量不當,均可能導致腹瀉。另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使腸胃道黏膜受損造成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腹瀉。藥物的副作用:包括甲狀腺劑、制酸劑、瀉藥、軟便劑和抗生素的作用,造成腸道中水和鈉滲透壓改變或使腸壁產生機械性蠕動而引起腹瀉。
* 是否不吃東西、不喝水,腹瀉就會停止?
否。一般造成腹瀉的機轉有下列幾種: 1. 分泌水分型 2. 水分吸收不良型 3. 腸蠕動快 速型4. 合併型像病毒及中毒型細菌都會分泌毒素,直接作用在腸道黏膜細胞,刺激水分的分泌,這時候空腹治療就不能阻止腹瀉。不過如果因腸黏膜受到傷害所造成的腹瀉,空腹治療效果不錯。
* 面對腹瀉的病人,該如何處理和治療?
原則:
* 急性腹瀉或慢性腹瀉
* 找出身體潛在性疾病並治療之
* 體液的補充及電解質的修正
* 必要時使用緩瀉劑
1.急性腹瀉 a. 禁食,讓腸道休息 b. 靜脈液體的補充及電解質的修正以防止休克 c. 停止 可能造成腹瀉的藥物 d. 給于抗蠕動劑:對於病菌感染及腸發炎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膜炎)造成的腹瀉最好不要使用,因為會造成毒素停留和toxic megacolon等更大的傷害。 e. 若病人持續腹瀉且已確定是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則開始給于抗生素治療。
2. 慢性腹瀉 a. 找出身體潛在性疾病:腫瘤、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 、焦慮症......等並治療之。 b. 使用止瀉劑
* 對於腹瀉的病人應做哪些飲食衛教?
腹瀉飲食的原則是讓腸道休息,選用不易刺激腸道黏膜,在腸道留下很少殘渣的食物。急性嚴重腹瀉須使腸道完全休息,於24一48小時禁食 (禁食時間的長短由腹瀉嚴重 度決定) ,同時注射生理食鹽水、電解質、葡萄糖等。對於一般急性腹瀉患者,最先給予清流質飲食,如米湯、無油肉湯、過濾菜汁、開水等,此類食物營養含量極低,所以只能食用一、二天,待病情好轉時,給予低渣半流質或軟性飲食。對於慢性腹瀉患者應紿予高熱量、高蛋白低渣的飲食,並需補充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水分也要充足。牛奶是供應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A、B2、B等最優良食物,但牛奶在腸道留下大量殘渣,不適合腹瀉時食用,然腹瀉減輕可試用奶粉沖調的牛奶,如果食用新鮮牛奶,在開始時最好煮沸後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