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男性行兇的理由都是:「我愛你,我不能沒有你。」或是「她要分手,就讓她早點走。」、「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這些新聞和可怕的話聽多了,真令人毛骨悚然。
其實,女性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例不是最近才有,
婦女新知基金會在2001年的「分手暴力調查報告」早已發現,
台灣每個月平均有三起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件,受害女性遠多於男性,高達八成。
分手暴力一直存在兩性之間,
輕則口頭威脅、摑掌毆打、拍裸照或錄影帶,
重則性侵害或虐待,發揮到極致則是殺害致死。
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男性行兇施暴?
女性能在事前辨認、防範於未然嗎?
分手時怎麼處理最安全?
防範於未然---慎選情人與關係
與其到分手時擔心受怕,受到傷害,還不如在墜入情網前,慎選情人。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鍾素英建議,「要學會辨認什麼樣的人安全?什麼樣的人不安全?」別和危險的人談戀愛。
例如,可仔細評估:
對方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或求學生活(如果還在學)?
對未來是否有規劃?對別人的負面情緒是否關心在意?
和家人朋友的關係好不好?他的生活是否很封閉?
他是否尊重生命(會不會虐待小動物或小孩)?
對女性是否尊重(會不會貶抑、甚至口出穢言)?
是否有物質濫用的情況(酒精或毒品)?
「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去觀察他,」身為男性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這麼建議,
他甚至舉例,以前人找女婿,會請他們打麻將是有幾分道理,
因為可從牌桌細細觀察一個人,看他面對壓力、決定與人際關係的反應。
情緒不穩定、人格不夠成熟或有性格違常的人,
通常會在生活細節或應對進退中表現出來。即使墜入愛河,也應該持續留意與觀察。
「因為,暴力不會憑空出現,」
美國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諾愛爾.尼爾森博士在《遠離危險關係──愛情的七大警訊》一書中也說,
許多家庭暴力或分手暴力都有某些共通點,
這些特性會在關係發展之初,通常是三個月之內會出現。
想分手,如何說再見?
如果,真碰到以上所描述的關係或情人,想分手,得格外小心,因為他們容易施暴,在分手時發生意外。
「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疏遠,而不是提分手,」也看過許多臨床案例的鐘素英建議。
因為在口頭上提出分手,對他們就是最大的威脅與刺激,因他們已將另一半視為財產、附屬品,說什麼也不能分開。
如果情況還惡化到要談判,無異是把自己推到最危險的情況。
溫和地告訴對方,老闆要求加班,或是父母生病了不得不回家陪伴,慢慢減少見面的次數與機會,但一定要用和對方無關的理由,
別指責或批評他,免得激怒對方,讓他起而攻擊。
當對方起疑或感覺不舒服時,也要適時安撫,適度的見面。
這對想分手的女性的確是很大的折磨,沒辦法立刻分手。
但鍾素英解釋,慢慢淡出這不合適的關係,對自己還是最安全的,保證自己、甚至家人不會受到無可挽回的傷害。
此外,女性在分手時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緒。
一旦萌生去意,當然會顯得意興闌珊,提不起愛意,但別表現得太明顯,更別在他面前,和別人打情罵俏,讓他心生醋意,引發殺機。
碰到分手危機時,當然得對外求援,但千萬別找太熱心的人來幫忙或出頭,特別是新男友,因為那只會激怒他,讓事情更糟。
求助專家,像心理衛生機構中的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都比較能得到冷靜可行、專業的協助。
除了掌握上述要點,
還有一個分手的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弄得很糟(例如吃胖變醜邋遢),
條件變得很差(如辭職沒有收入),讓對方倒盡胃口,最後決定自己離去, >」
鐘素英考慮許久,決定把這個好方法說出來,讓許多受盡威脅的女性能順利脫身。
因為有暴力傾向的男性通常很現實,
當對方沒有利用價值,無法滿足他某些需求時,會打退堂鼓,主動求去,
此時也不再有自尊受損的問題,他只會攻擊比自己好、得不到的女性。
但分手後,也別立刻好起來,而是要慢慢來,別讓他起疑。
談戀愛是學習智慧的過程,但怎麼「安全進、安全出」反而變成現在最重要的課題,向來天真浪漫、憧憬愛情的人,需要認清事實。
危險愛情的7大警訊
(1)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愛情開始於瘋狂的追求,讓人毫無招架之力。
但過度瘋狂的追求與奉承討好,可能都潛藏危機,代表對方想不擇手段,快速達到目的。
代表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隱私與感受,在日後可能會成為施虐者。
(2)佔有欲強
一方想操控另一方的時間、空間、身體、穿著、居住環境、情緒和人際關係。
在他們的世界中「只有我倆」,排除其他人事物的存在。操控者的需求得擺在第一位,而另一方的感受與自主性總是被忽略。
(3)激烈的情緒轉變
強烈的情緒轉變常讓人措手不及,行為也有很大的變化,如原本好好的人,會突然大吼大叫或兇暴無理。
雖然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的時候,但他們的反應與變化過於誇大,和正常人不相稱。
(4)什麼事都怪罪別人
他會把所有的錯誤或自身的挫敗,都怪罪到別人身上,特別是另一半。
他的感受與情緒最重要,不管怎麼樣,他都會讓自己的感受成為焦點,
但是,他對於造成別人的痛苦卻漠不關心,這在關係發展的初期會愈來愈明顯。
(5)言語暴力
貶抑、輕視、潑冷水、打擊另一半的弱點,在暴力關係的發展中,會先出現語言暴力,之後才是肢體攻擊。
通常是施虐者缺乏安全感,他們不懂得用愛把人留在身旁,而是用破壞的方式控制另一半。
(6)對別人的反應與需要冷漠
不在乎對方過得好不好,也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缺乏同理心。
會忽視或虐待小動物或小孩,也不在乎別人的財物,甚至會破壞,這些都代表他沒辦法尊重別人。
(7)過去與現在曾發生暴力行為
要看到他未來會不會有家暴或分手暴力,
就是看他過去或現在有沒有發生過,這是最準確的預測,
但不幸地,很多受虐者不願承認對方的施虐現象,讓狀況惡化下去。
踹人、丟東西、手足鬩牆、或將人逼到牆角,都是蛛絲馬跡與開端。
取材自《遠離危險關係—危險愛情的七大警訊》,張老師文化出版.楊芷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