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017835
 =友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太上老君常說清靜妙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相信因果張榮發要了解自己的一生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道德經 第一章
作者: =友情= 日期: 2016.03.24  天氣:  心情:
道德經 第一章
本文;道,可道,非常道
呂祖師住解李老師講解道德經
[道,可道],上字[道],指不生不滅 之常道 [常道]者,永恆不變之道,則所謂先天大道也。
下字[道]猶言也,語也。
。[常道]為道眼能見,由頓悟而知,非口所能言者,故云[道 ,可道,非常道]也。
楞嚴經曰: 發明妙心,開我道眼。
呂祖師曰 道眼者,無事不見,無事不知,外觀諸相非相,內觀真空非空。
頓悟入道要門論: 云何頓悟?頓者,頓除妄念,悟者[ 悟無所得]。

本文 ;[名,可名,非常名]。
解釋:名可名,上字名。指不生不滅之常名。 下字名,猶稱謂也。常道無名,
凡可名者,後天強名之名, 強名之名,時時而易。故老子云;「名,可名,非常名 」。

本文;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呂祖師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本句或以無名。有名為讀。
無名雖說是天地之始,但有名 無法說是萬物之母。萬物皆有名,故以無,有為讀。以義為勝。
無,指道體空虛無物,為至道 別名。
故清靜經云;[大道無名]。老子又云; [道生一]一者,有也,[無]而生[有]。無,無極也。有,太極也,太極含天地,故言無,有名天地之始也。有者,一也。
老子又云;[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萬物]。如母生子傳孫,生生不已。故言有,名萬物之母。

本文;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呂祖師曰;常無,欲以觀其妙者,無指萬物之自性,則無形之道體也。易經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
是。欲,願也。妙,妙用也。猶云常自[無]中欲觀其妙用也。所謂觀其[一本散萬殊]之理也。
常有,欲以觀其徼者。有指萬物也,則有形之色相也。易經所謂[形而下者,謂之器]是。 徼,歸終也。猶云常自有中,欲觀其萬勿之歸終於自性也,所謂萬殊一本之理也。形而上學;形而上,謂無形體也。故形以上者謂之道。形而下有形體者。故形而下者謂之器。 無形跡,即道也,如大德敦化是也。
有形跡者,即之器也,見於事實,如禮儀是也。形而上學;形而上即超物質之儀,此語西洋創自亞理斯多德氏於其哲學系統中,指論究一切實 在之原理者曰第一哲學。又名神學或曰超物理學,釋言[形而上]而專論物理,包括 天文、氣象、動物、植物等者,則稱物理學。

本文;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 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釋:呂祖師曰;此兩者,指導無與有,兩者同出於道。一先天,一後天,故言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玄者,深遠不可測知之意。無而生有,有而歸無。天地自然,深遠莫測,故言同謂之玄 。
理趣幽玄曰;微,微之極曰妙。大道之妙非形象可指,非言語可形容。故言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也。

修行一本散萬殊,本性靜而不動,觸景時生善惡念,再生千千萬萬妄念。
萬殊歸一本,三收回千千萬萬妄念,歸二。再收回惡念 , 再歸純善本心,歸一本也。

分類:道德經
道德經第二章
本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解釋:呂祖師曰;天下指天下之人。美[貌麗]也。惡[貌醜]也。
言天下之人但知美之為美,便有人為美而整容,反不成其美矣。
人須以慈待物,[人慈]雖猛獸亦從之。人若不慈,雖貌美如麗姬,良禽溫獸見之為惡,驚恐高飛,決驟而去。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天下之人,皆知善之為善,便有人偽善以欺世盜名,反不成其善矣。
故曰;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道儒釋椰回,其教主雖意異,其善之理論即一也。

道德經
本文: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解釋:呂祖師曰;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皆相對之論。
無而生有,有而還無,有無相生乃天地自然,故言有無相生,有易必有難, 勤而易與,惰則難成,故言難易相成。
有長必有短,無短不形長,故言長短相形。
高傾下而立,無下高不立,故言高下相傾。音不異音 故言音聲相和。
有前才有後,有後才有前。故言前後相隨也。

本文: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解釋:呂祖師曰;無為者,純任自然之義。聖人處事,來者納之,去者不留。
來去自在,無絲毫拘束,故言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不言者,不自衒露 [有才顯露於外], 聖人雖教化眾生,而不自衒其德。故言行不言之教。

本文: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它谷茈惟,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解釋:呂祖師曰;本章萬物作焉而不辭,以至是以不去之句,皆以聖德比天地而言。
四時變遷,萬物生長,天何言哉!聖人教化眾生,不自衒其德,其德配天。
故言萬物作焉而不辭。不辭,應上文[不言之教]句。地育萬物,不據為己有。天地生育萬物,不持其能,施而不忘報。聖人教化眾生,亦不持其能,以無所住,行於法施。故言為而不持。萬物皆由天地生育,功業成就,不自居功,聖人教化眾生,亦不自居功,故言[功成佛居], 居其功者曰福德,不居其功者,其功終不可沒,是真功德也。
故言;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去]則長存,長存則不生不滅。

道德經第第三章
本文:不尚賢,使民不爭「不」,禁止之詞,「尚」飾也,娤模作樣之假賢也,尚賢好名,名為爭端,老子惡尚賢盜名,「故言不尚賢,使民不爭」注辭海;「尚」猶飾也。康熙字典;「尚」加也,飾也。
本文: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難得之貨」,指珠玉,寶石,古董 等,世人貴難得之貨而賤德,故盜賊四起,「若不貴難得之貨」是寶石如瓦十無異, 則「民不為盜」矣?「注一」「古董」,古器也,

本文;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解釋:世之貴利賤德,日夜追逐聲色,生活奢靡,奇器,珍禽異獸之娛,人人見之,慾望則起,欲起心亂,心亂盜念生,故指欲覺道之方,為施聖教,使人少私慾,漸至於無,無欲則心不亂,心不亂貴德賤利,無所求,無所爭,富不富,貧不貧,貴不貴,賤不賤,不賤可欲之物,則心不亂,故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也。今言不欲者,指無人欲也,非指無天欲也,天欲不可無,人欲不可有,天欲者,公也,人欲者,私也,欲字雖一,用處不同,其義則異,故學道不可不察其理焉。

[注一]貴利賤德辭海;「利」富饒也。「富」,家豐財貨也。「饒」,豐足也,多餘也。
國語辭典;「富饒」,富足而有餘。
[注二]慾望辭海;有不足之意而企圖滿足之曰慾望。
[注三]心亂盜念生,
辭海;非其索取而取之盜。
呂阻師;取非分之財曰盜,如貪墨,劣農,怠工,奸商等皆曰盜。 本文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弱其志,強其骨。「虛」,猶佛家所言之空也。斷妄想心以反清淨心,故言「虛其心」,欲「虛其心」,「先實其復」,實「充實也,復,內德也,言,不爭虛名假利,以充實內德也。欲實其復,先,「弱其志」,欲「弱其志」,先「強其骨」,強,堅強也,下面還有
標籤:
瀏覽次數:73    人氣指數:27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太上老君常說清靜妙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相信因果張榮發要了解自己的一生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