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是台灣發展的命脈,所以不論執政黨與在野黨都應該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方向有清楚的思考與判斷。本報社論過去一再呼籲政府應有長期的經濟發展藍圖,如今我們也呼籲在野黨要做類似的準備。除了批判執政黨的政策與監督執政黨的作為,在野黨更重要的角色就是為執政做準備。因此,我們期待在野黨,尤其是作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也能夠提出一套完整的經濟政策與論述。
就在這個月初,台灣與新加坡共同宣布,雙方已展開對經濟合作協議可行性的探討;更明確的說,雙方已在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從6月底海峽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到如今台星之間啟動 FTA 談判,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加入區域經濟的努力上,執政黨已有清楚的推動進程。
民進黨針對此事也提出了看法。依其發布的新聞稿,重點有二。首先,民進黨認為台星之間的 FTA 在其執政時已經推動,所以此事不能算是突破。其次,民進黨認為「國家施政有輕重緩急」,所以應該優先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大經濟體簽訂 FTA,而不是找「新加坡這樣的對象充數」。這份聲明顯然未經深思熟慮,它等於一方面指責自己在執政時沒有輕重緩急之分,另一方面則承認執政時找新加坡洽談 FTA 不過是充數,甚至最終想充數猶不可得。結果,民進黨對 FTA 真正的看法與論述,就被這份矛盾的聲明所埋沒了。
上述的例子並非孤例。台塑六輕發生大火後,民進黨中常會討論六輕工安問題及國光石化(八輕)建廠爭議,並發布新聞稿說:「國光八輕雖經過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推動,但我們從不認為它的經濟價值應該高過環境生態的永續。」這是一段令人費解的話,但也坦承了民進黨當初推動八輕,就是重經濟而輕環境。新聞稿雖說民進黨如今要「回歸黨的基本價值,選擇站在環境永續的一邊」;但民眾恐怕仍不免懷疑,民進黨若再執政,環境會不會又成為被犧牲的對象?
此外,中科三期遭行政法院裁定停工後,民進黨除了指責執政黨不負責任外,卻未坦誠面對自己執政時的錯誤。民進黨立委在指責環保署長沈世宏不願執行二階段環評時,渾然忘了中科從 2006 年開始就有環評爭議,正是民進黨執政時的環保署強渡關山,才讓中科環評在幾次闖關失敗後,還能「有條件通過環評」。不僅如此,民進黨也未針對開發與環境的平衡建立新論述,並藉此與執政黨有所區隔。
上述例子顯示,民進黨如今仍對台灣經濟發展缺少完整看法,對經濟發展也沒有中心思想。正因缺少整體論述,對政策的批評往往流於浮面,甚至互相矛盾;更因缺少政策方向,我們也很少看到民進黨提出與執政黨抗衡的政策建議。其實民進黨執政時已培養了不少嫻熟政務的正副首長,但民進黨似乎無意利用這些人的經驗與智慧,建立完整的政策論述,並由他們訓練下一代的政策專才。這是人才的浪費,也可以說是民進黨的退步。
民進黨當年倉促上台,以致執政時左支右絀,最終無以為繼。民進黨如今應該記取教訓,擺脫只(會)用政治語言爭取選票的策略,努力尋求在政策上超越對手,爭取民眾認同。民進黨應以清楚完整的政策論述,與執政黨在政策戰場上決戰,而不是如同市井小民打架般,東一拳、西一腿地胡亂攻擊。這種騷擾式的戰術,識者不取,也讓民眾覺得民進黨仍未做好執政的準備。
只有成熟的在野黨,才能督促執政黨更加努力;也唯有執政黨與在野黨都在政策上互爭高下,台灣才可能持續進步,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