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所謂「三尸神」者,如何定義?是依附在三魂中,還是八識田中?
「三尸神」的功用分別為何?各主那些運作?
二、人歸空時,三尸神歸到何處?人入胎後,三尸神又如何居入人身中?
示:一、「三尸」者,「彭琚」居腦中,「彭質」居明堂,「彭矯」居腹胃,與三魂及八識無關。
其中,居腦者乃主腦之接收眼視訊息;居明堂者主五臟之功能;居腹胃者主胃之功能。
二、一如七魄般消散。投靈後,再由其位而孕。
問:一、承上問。「三尸」是否皆居於人的穴道處?若如是,分別為何?
二、「明堂」是否即是「印堂」?否則,「明堂」位於人身何位置處?
示:一、不是皆居穴道處。居腦者在玄關,居明堂者在心房,居腹胃者在胃室。
二、「明堂」非「印堂」,是在心房。
問:一、彭質居明堂主五臟,此與彭矯居腹胃主胃,是否有重疊之處?
二、這彭矯居腹胃,除主胃外,是否尚主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及膽?
此六者合稱為「六腑」。而三焦是指那一器臟或部位?
示:一、五臟廣泛,故無重疊。此「五臟」者,指心、肝、肺、脾、腎。
二、有此關連。所謂「三焦」者,是為「上焦」在胃上口,「中焦」在胃中脘,「下焦」在膀胱上口。
問:一、人歸空後,其大體中的七魄及三尸大概須再待多久以後才會完全消散?
二、大體火化後,其七魄及三尸是否立即消散?
示:一、是火化後即化烏有,未火化則最久七七四九天。
二、然也。
問:一、在「太上感應篇」中有言及人身中有「三尸神」,會記錄世人的功過,並於庚申日上詣天曹。
此太上感應篇中的三尸神與三魂所共同孕育而分別居腦、明堂,腹胃的三尸神有何差別呢?
若相同,在功能或說技術上,此三尸是如何做到去記錄世人的功過的呢?
二、似乎三尸有著如耶識般的記憶功能,是否如此呢?
示:一、相同。此中「上詣天曹」者,乃指「監察神」之神司,並非真的是由三尸上天廷報告。
惟,只於庚申日摘錄三尸所錄功過,但當日不會上詣天曹。
簡言之,可譬喻成如今之條碼。
二、類似。
問:承上問。依昔叩問所識,彭琚居腦中,乃主接收眼視訊息,彭質居明堂,乃主五臟,彭矯居腹胃,乃主胃。
此三者分別會司錄身體那些善惡作為呢?
示:「彭琚」者,即所見之善惡。「彭質」者,解釋很冗長;簡言之,即藏器所司,
譬如慾色而引動腎精。「彭矯」者,即所吃食物。
問:一、昔示,七魄重濁,三尸輕清,同由「生魂」主理。
既然三尸輕清,七魄重濁,生魂應該主理七魄去司錄身體之善惡作為,
怎麼會是主理三尸去司錄身體之善惡作為呢?因為應該到重濁的七魄中才能找到惡的作為呀!
二、從另一觀點來看,何以不說成「生魂主理七魄去司錄身體之惡作為,生魂主理三尸去司錄身體之善作為」呢?
示:一、七魄是「質」並非靈;三尸則是「靈」並非質。
二、同上理。
問:「質」與「靈」的差別何在?
示:質是體之「元素」,靈是「能量」。
(摘錄:拱衡寶庫之濟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