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十八星旗,又稱鐵血旗、十八星旗、九角旗、九角十八星旗,原為共進會會旗。由紅地、黑九角、十八顆黃星組成,紅地象徵熱血,黑色表示鐵質武器,黃色象徵漢族炎黃子孫,其立意乃在「抱定鐵血主義,恢復漢族」。黑九角代表「禹貢」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十八顆黃星代表清廷允許漢人居住的十八行省:直隸(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江蘇、江西、福建、四川、陝西、甘肅、貴州、雲南。當時有部份革命人士認為僅需收復十八行省即可,其餘的滿洲、蒙古、新疆、西藏都可以放棄,故有此設計;也因此後來有人認為十八星旗是大漢主義的旗幟。一九○六年同盟會討論國旗方案時,十八星旗亦為提案之一。
共進會是由部份同盟會成員為了推動長江中游地區的革命運動而成立的團體,主要成員有焦達峰、劉公、孫武等人,一九○七年成立於日本,一九○九年在武昌設立總部。共進會是執行武昌起義的主要團體,故武昌起義之軍旗為十八星旗,起義成功後建立的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也以十八星旗為旗幟,後來十八星旗也成為不少民眾支持的革命軍旗與國旗方案。
民國元年元月,十八星旗被臨時參議院定為陸軍軍旗,同時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十八星旗可說是與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或青天白日旗)並列為革命三大領導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