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很有「時時刻刻」(The hours)的味道,其一理由是演員都是傑出的Mary Louise Streep,其二背景都是英國,其三是拍攝手法,常經由一個小小器皿,淡出、淡入,帶到不同時空。這部電影的時空很跳躍,不是「倒敘」,當然更不是平舖直敘,而是隨意進出不同時空;加上「幻影」柴契爾夫人老公Sir Denis Thatcher, Bt(1915-2003),一直出現搗蛋,要對當時代英國歷史背景有一定認知,才不致暈眩。國中生以下的小孩,就不必去看啦!
這齣電影,超適合一個人孤孤單單去看,體會當自己變老、老伴凋零、幕前活躍變成幕後凋謝、後浪推前浪的殘酷。據說,柴契爾夫人拒絕看這部電影,這是合理的-誰能面對看別人扮自己的老妝-老到得奧斯卡最佳化妝獎,老到Mary Louise Streep得最佳女主角;而且明明自己還沒死,就感覺被蓋棺論定。同樣是首相退休-都不是太甘心退休,邱吉爾顯然愜意多了,雪茄、whisky、農莊、家人陪伴、出書、演講,風光極了。柴契爾夫人,面對老公先走一步,因拼事業冷落的兒子問題百出,甚至人不在英國陪伴母親,柴契爾夫人還得到阿茲海默症,記憶力減退。不勝唏噓啊!死亡,正堅定的朝每個人走來,伴隨疾病與難堪。
片中帶到的英國社會問題,失業、罷工、街頭流血示威,&北愛爾蘭策動暴力、血洗倫敦,電影畫面與過去新聞畫面穿插剪接,都讓人印象深刻,我不能論首相處理的對錯,只是The Iron Lady堅定不妥協的態度,或許不見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她明確的削減社會福利、刪減教育預算、推行自由經濟、反對政府干預經濟發展、國營貿易私人化、堅決反共、對阿根廷主戰,但至少都是身為首相應有的擔當,歷史評價兩極化,也是理所當然。片中福克蘭戰役那一段,是我覺得最棒的,從主戰的決策,到首相親自寫信給陣亡將士家屬,到慶祝凱旋歸國,到國會報告,一氣呵成,連我也感受到大英日不落光輝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