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文案例3林桂嵐,59年次,商品設計自由作家背景:非英文本科系但已有中級程度,並且想進階練一口漂亮英文。我必須學英文,因為: 目前我幫報紙和雜誌撰寫「商品設計」的文章,因為我接觸的商品設計資料大部份來自歐美設計師和製造公司,當然多是以英文為主,而在和國外設計PR單位索取資料也必須撰寫英文信,到國外參展或採訪更會需要用英文採訪。以前在出版社工作時,則是需要看一些外文書,以評估是否該購買書籍的版權。過去曾經使用的學習方法有: 曾經上過地球村美語,不過覺得成效不大,因為那裡只是提供一個讓你可以練習講話的環境,對原本不敢開口講的人或許有很大的幫助,一旦你不害怕開口說,而是想更進一步知道自己到底說的對不對,或進行更有深度的對談,就沒辦法。此外,我也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語言學校上過一年半的語言課程,在那裡打下蠻紮實的英文基礎。而目前自學方式則是經常上網聽一些廣播像是BBC、NPR等,和朋友丟MSN也盡量用英文。學習英文最大的問題與預計目標: 我覺得在台灣學英文,最頭痛的還是發音與音調方面不夠標準。無論是文法、字彙或聽力,其實都還可以藉由自學或補習來加強,但發音就很難靠自學完成。而在文法部分,一些基本文法運用在日常寫作和會話中還是會忘記,像是a和the,單、複數等等。英文老師的建議:史嘉琳(台灣大學外文系講師) 長期以來,台灣學生在學習英文時的一個觀念是,發音不是很重要,因為英文畢竟不是你們的母語,一來要求你們發音像美國人一樣標準太過嚴苛,二來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還是能溝通就好,只要對方聽得懂,文法或發音錯誤都是可容許的。此外,與外國人交談的實際經驗也告訴你們,外國人好像真的不在意你的發音標不標準。 會有這樣的觀念,首先是因為台灣大部分的英文老師本身發音就不好,因此便將這樣的觀念傳承下去,學生在母音【a】、【芊j與【ε】等的發音上更無法分辨,連帶影響到聽力。想改善這一部份,首先你可以找一段短短的聽力練習,等他說完一句,你先在腦子裡默唸聽到的這一句,然後再講出腦子裡剛剛默唸的句子。千萬不要錄音帶還沒唸完一句話就緊跟著複述,那表示你根本沒有聽進腦子裡,只是反射性的、不加思考的唸出聲音而已。這是訓練聽力的好方法,讓錄音帶與你的跟讀之間有空檔,腦中產生回音之後,模仿自己的回音講出來。每天持續做,五分鐘也好,聽力一定會有進步。 很多上班族會認為,到了3、40歲要改正發音很困難,其實這與學習能力好壞並沒有關係,而是習慣問題。因此一開始不用苛求自己,一次只加強、練習一種就好。比如說,你決定從現在開始的半年內要改善發音,在這半年之中只要一開口說英文就小心翼翼的注意自己的發音。尾音常常會漏發音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這是因為過去都以為講英文,字與字之間要連音,講愈快好像愈厲害的樣子。其實你仔細聽外國人講話,他們雖然講得快,但該有的停頓、尾音氣音都還是在。 舉例來說,台灣人講notebook(手提電腦)時,t的音就完全消失,當然我不是說要把氣音發的很明顯,但字的中間還是需要稍微停頓,來表示中間的音節才對,這樣講起英文也比較有節奏韻律。而對外國人來說,聽台式英語真的會非常辛苦,他得非常專心聽你說話,除非他剛好是想學中文的語言交換生,否則久而久之一看到你就會怕,因為跟你相處太累了! 另一個精進發音的方法是,請老師直接糾正你。如果用自學方式,靠自己模仿廣播或錄音帶的發音,你不會知道自己的模仿到底對不對。即使已經報名補習班,坊間老師也不太會糾正你的發音,畢竟對台灣學生來說,勇於開口說英文就已經很不錯了。因此,你可以試著在課前直接要求老師幫忙,請他務必隨時糾正你的發音。 在文法部分,有四大重點一定要記得。第一是性別,在講話時he或she是最常被講錯的地方;第二是agreement(一致性),前面主詞是he,後面動詞就要用第三人稱單數;第三是時態,這個部分比較複雜,可能就得多花時間在課本上,熟讀例句。最後則是單複數。如果你現在下定決心要先改善文法,那麼每次講話時就一樣先顧到文法就好,快速思考以上四個部分,避免又要顧發音又要顧腔調,還想用難一點的字彙來表現。 最後,很多人都說,在講英文或寫作時最好能直接用英文思考,我認為在初學階段這樣反而是錯的。勉強自己直接用英文思考,可能會將中文與英文用法搞混,講出來的英文反而不對。比較恰當的方式應該是先把想表達的文意用中文想清楚,再試著轉換成英文。至於有些單字的natural writing,我倒是建議可以上網查詢,因為有些專業用語在一般字典中反而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