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49074
 ~ ~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維持遠距離戀愛相當困難-實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翻牆」軟體傳被封-惜自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南方都市報-慈善專欄-榮盛
作者: ~ ~ 日期: 2010.08.27  天氣:  心情:

慈善之城:財富東莞的新名子
南方都市報 東莞讀本 策劃版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報導
前言
江湖上一直有東莞大富隱於市的傳說,卻鮮有人親見隱富真顏。
西人稱迅速富裕者為“New Money”,將人等同于錢,意味著對新富階層的刻板印象:花天酒地、窮奢極欲。然而對東莞的富裕階層來說,金錢不僅是工具和手段,更構成人生目的和意義。
常平商人劉柏權今年夏天“橫空出世”,讓人們對東莞富豪另一面驚鴻一瞥:面對媒體的輪番發問,才和盤托出他曾在2008年帶著幾萬元,親入四川綿竹地震災區賑災的善舉。
擁有價值4000萬元直升飛機的劉柏權,力證自己是“小企業家”而非“富豪”,還暗示許多像他一樣“走在大街上都被人認不出的有錢人”,也有諸多不為人知的善舉。
48歲的劉道松經營著資產5000萬元的厚街樂凱安吉皮具公司,自認財富不及劉柏權,但也認同東莞富豪做慈善低調的觀點:“就說五•一二地震的表彰儀式上,同是溫商的東莞七好集團董事長周建雲捐了幾千萬都沒去,都是像我這樣捐了幾萬元的上臺領獎。”
財富總給人冷冰冰的印象,但是2008慈善元年以後接連“暴露”的善舉卻給東莞的財富添加了不少溫度。登上胡潤百善榜端的東莞商人段永平和葉惠全所贈不菲,但誰也不能確定這就是東莞慈善界的全部,就連胡潤自己都慨歎東莞慈善“水深”。
不僅是富豪,也包括普通民眾;不僅是民間,也包括官方。“慈善”,成為東莞名片上繼“財富”之後的又一頭銜。

慈善身後的眼睛
讓東莞隱善浮出水面的是2008年那場駭世大地震。
劉道松回憶起2008年“5•12”大地震後的那個中秋節。9月14日,他通過電視看到地震災民度過中秋節的情景,自認當時仍對慈善不夠敏感的他被啟蒙了。
劉道松和妻子、朋友通過酒店租了一輛吉普車,手上僅有兩萬元現金,他到超市買了40盒月餅,揣著余錢就駛進了映秀。當時電視警告,曾是震中地區的映秀還將餘震不斷。山兩邊很陡峭,岷江的水仍然渾濁,映秀小學的斷壁殘垣就在江邊。這是劉道松三人乘吉普車入鎮時留下的記憶畫面。
一對教師夫婦,幸運地在地震中倖存下來,女教師拖著受傷未愈的腿,掏心掏肺地跟劉道松回憶地震前後的日子。“面對一個陌生的不速之客,他們一點也沒有戒心,這也許就是愛的力量。”劉道松此行為映秀小學送去40盒月餅和一萬多元現金,在普通人看來已不是小數。
其實在地震發生之初,劉道松的同鄉周建雲,第一時間給災區捐獻了1900多萬元的帳篷等救災物資和40萬元的現金。與此同時,劉柏權驅車奔赴四川賑災;東莞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宣佈捐資300萬美元,相當於一個中型企業的資產總額。有媒體問及段永平,為何捐的是300萬而不是200萬或400萬,他回答得很輕巧:“當時剛好有這麼多錢在手上。”
更多的善心在災難面前“無所遁形”,數額也大得讓人驚訝。僅僅在汶川地震的捐贈中,東莞市慈善總會共收到捐款5億元。生產王老吉飲料的東莞加多寶集團更是豪捐1億元,在兩年之後的玉樹地震再捐1.1億元,居全國企業捐贈之首。
“雖然從行善的角度來看,捐一和捐十,意義是一樣的。但是從捐資的能耐上來看,東莞確實山外有山。”劉道松說,這也是他,以及周建雲甚至更多更富有的人,做慈善竭力保持低調作風的動因之一。
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壓力盤旋在東莞慈善家心頭:他們不管做出怎樣的善舉,總相信會有更大的隱善,像身後的一對眼睛一樣默默注視著自己。

享受慈善過程
大手筆隱善的物質基礎是財富,而財富的大量積聚卻也標誌著貧富鴻溝的存在。
“東莞無窮人”,只是外界對於“富可敵省”的東莞一個以偏概全的看法。東莞市市委原秘書長袁學軍在他去年出版的《邊緣化生存》中提到,經過6年與東莞農村的蔗農、蕉農等貧困人口交談,他估計東莞160萬戶籍人口中窮人至少20萬。此外,加上大批外來人口,東莞的窮人並不少。
徐厚發,獅子會東莞旗峰服務隊卸任隊長,現在是廣東獅子會理事第十七分域主席,在南京大學讀書時,他與現在的中國首善陳游標是校友。“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一些欠發達鎮社區裏的孤老病殘,甚至連米和油都買不起。鬧市裏也有失去工作的本地人,分紅也不像別人想像中多,有的一年就幾百元。”2008年,徐厚發一手創立東莞的獅子隊,獅友從起初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200多人,一年多時間內將他們的精力都投注在東莞的窮人身上。在這些獅友中,三個人之中有兩個是中小型企業的企業家。
有的人說他們行善是為了贖償原罪:現在為富的人,很多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攢下第一桶金,在當時不規範體制的縫隙中非法用工甚至惡意競爭,成功者成為了現在的富裕階層,失敗者則徘徊在城市成為窮困者。
徐厚發對這樣的說法並不待見:“我知道外邊會有這樣的說法評議我們。當年用工不規範也有著時代烙印,經過多年的體制完善,過去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而且我敢說,我們大部分小富階層,都是依靠自己一雙手,省吃儉用打下如今的家業。”
徐厚發說自己行善,更多是享受“給予比收穫更有福”的過程。他也承認,行善對於富人是有好處的。他親眼觀察到,二十年的發展,東莞這樣一個地方的貧富差距被拉大了,仇富心理暗流湧動。徐厚發在獅子會的企業家中這麼說:富人行善,反而是財富進行再次分配的一個方式,既符合縮小貧富差距的需要,又能安撫仇富者的心,讓他們看到富人並沒有忘記社會責任感,得以達到和諧社會的目的。
劉道松也同樣在行善中找到“心安”的感覺,他和絕大多數同年齡的溫商一樣,小學沒有讀完,就投身到做實業的大潮中,九十年代又紛紛移民海外擴建產業。“在外邊爭名奪利地掙錢,說實話真的很累。只有在幫助人的時候,人與人真誠待見,那種感覺才是真的踏實。”人的能力越大,責任就該越大,劉道松套用了《蜘蛛俠》裏的一句話。

當慈善變成時尚
在富一代們還在對善舉藏著掖著,或者忖度善舉陽光化的尺度的時候,他們的二代已經開始走向前臺,坦蕩蕩地行善,將其推為一種時尚。
在南都5月底的民間慈善日上,陳嘉希,徐厚發的獅友,25歲的厚街實龍實業美女董事,說做慈善不僅是自己的願望,同時也希望借此給富二代正名:“人們都以為富二代就是奢侈的代名詞,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有社會責任感。”
她隨旗峰服務隊到過東莞麻風村助殘和賑災,業餘時間基本用在慈善活動上。今年4月玉樹地震後,她親赴玉樹,把自己帶去的一萬多元全部買了緊急藥品。回東莞時,所有行李留在玉樹,只帶走活佛給她的一串佛珠和一個承諾:要給這些孤兒建學校。
東莞台商青年會秘書長劉榮盛與陳嘉稀有同感。這個80後的新新人類,髮型是染成黃色的雞冠頭,身著隨意的T恤。作為台幹二代,劉榮盛與一些台商二代青年出錢出力籌畫,接手台商協會的一些慈善活動。去年台青會策劃了一次針對台商子弟學校的“生命力”夏令營活動,台協老幹部表示對青年一代的慈善策劃能力有所懷疑。劉榮盛立馬拍胸脯說:“我們現在也能捐,捐個幾千上萬還不成問題。”
然而從最後活動執行的效果看,台協幹部不得不讚歎:二代的策劃能力並不比老一代遜色,而且更陽光。最突出的是,二代的個性比老一代更張揚,慈善也成為凝聚不同鎮區台青一代的一個時尚話題。
就連徐厚發22歲的兒子,也踏著父親的足跡走上慈善的道路。今年澳大利亞舉行的國際獅子年會,徐厚發本有意讓兒子代替他參加,沒想到兒子回來之後,“不請自來”地要求加入獅子會。
“他們這些富二代,從來沒吃過苦,從來擁有的就很多,從來只有家人向他付出,當終有一天,他們發現社會上有這麼多有困難的人,憑自己的能力也能幫助到他們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像許多有錢人一樣,徐厚發將慈善作為“育兒經”的重要一課,慈善也成為富二代社交圈津津樂道的話題。
去年11月東莞松山湖舉行的華裔新生代培訓班上,含著金鑰匙的各位同窗之間,並不以炫耀羅特斯手工眼鏡為榮,也不以顯擺新款LV為美。香港潤成紡織集團董事長吳榮治,以二女兒吳碧君的名義,在家鄉開平開辦了扶貧慈善學校,這被她視為“父親給她最好的禮物”,她會用心經營。家族的善舉贏得了在場女同學的一致掌聲。

讓慈善陽光照耀城市
劉道松和徐厚發一輩當然會樂見這樣的未來,他們發現,當下公眾對富豪的認可依據,開始從財富榜轉移到慈善榜上。雖然榜單上的富豪依然沉默。
2008年,段永平在胡潤中國富豪榜排名312位,以五年捐贈額2.5億元高居胡潤慈善榜單的第9位,他在2007年初登慈善榜時的座次是第8位,發展到今年都沒有跌落榜單前十。南都記者通過段永平的網易博客,聯繫上遠在大洋彼岸的他。他對於採訪要求禮貌回絕:“不想說這些事,不好意思啊。”後邊還要加上一個俏皮的冒汗表情。
與他一樣“孤獨”地守在胡潤百善榜三年有餘的葉惠全,東莞中惠地產董事長,熱衷於母校暨南大學的各種慈善活動,但是經南都記者兩度聯繫同樣婉拒採訪。
“財富榜一度成為富豪的死亡榜。有兩種可能,也許富豪做慈善的真的不算很多,也可能他們害怕慈善榜成為另一曝光途徑,所以極盡低調。”徐厚發皺起眉頭。在他看來,慈善不分目的,只要能夠達到幫助人的效果,可以高調也可以低調,豐儉由人。
劉道松則堅持同鄉周建雲的一個說法:“愛心與公益是企業最好的名片,是任何不法企業難以盜走的品牌。”慈善的陽光並不只照亮企業,一個城市也能夠以這樣的陽光為自己命名。
祖籍溫州,現在身為法國公民的劉道松很關注現在對建設文化名城的探討。他說許多政府官員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讓市民參與來做。劉道松說起自家企業已試行一種慈善模式,今年在厚街樂凱安吉廠開展了慈善紅五月活動,老闆帶頭捐款,發動員工也捐一點,建立愛心基金。今年一位元工友需要換腎,就從這筆基金裏提取了兩萬多塊錢資助他完成手術。
如果把這種模式推廣到整個東莞市呢?劉道松建議,這種模式可以與東莞10月25日的官方慈善日結合。政府帶頭,民眾回應,不要給企業攤派。有了慈善陽光,何愁城市形象這顆種子不生根發芽呢?
“包裝慈善,就是讓普通人一起參與。企業文化的包裝和政府名片的包裝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的企業策劃模式也可以給政府做參考。”劉道松主動請纓,這是對東莞富裕群體形象的一次重新描摹,也給了東莞一個嶄新的名字。
對慈善寬容一點曲奇仔(奧一網友):
東莞官方民間應該都有將財富轉化為慈善的欲求,也是給東莞財富正名的一個好機會。慈善目的是達到幫助人的效果。所謂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富豪的稅我們可以盯得緊點,但是對於富豪做慈善,我們應該持寬容態度。否則,為富者為仁無門,就會造成貧富鴻溝擴大了。或者有錢人可以選擇不把錢投到公共機構,自己建立基金來運營。

政府要撬動杠杆花花(讀者):
塑造東莞慈善之城的形象,就跟當年創業一樣,都需要政府這只無形之中的大手。慈善團體遲遲不得名分,慈善機制沒有確立,甚至說有心建個學校報批都要幾年的程式,這會大大打擊慈善的積極性。東莞巨大的財富在民間,政府可以大開方便之門,讓這些財富轉化為慈善的本錢,不亦樂乎。

慈善成新名片
將財富轉化為慈善力量、打造東莞的新名片,這並非只是民間的共識,東莞官方早有頓悟。
在官方對口支援上,東莞一直都是急先鋒。今年3月份,東莞市領導劉志庚、鄧志廣一行在韶關新豐縣和雲浮郁南縣走村入戶,與當地幹部群眾座談,在落實三年為兩市的120個貧困村提供幫扶資金6000萬元的同時,還給兩地送去了9個扶貧專案。但是劉志庚強調,東莞也不能忽視了市內扶貧。
這裏有5000億元的銀行存款,也有每年依靠430元分紅生活的道滘九曲村民;有王氏家族水波不興的財富神話,也有草根尋夢未果在鬧市慘澹經營的家庭。我們不僅要為這塊創富神話沃土上的財富崛起驚歎,還不應輕易對時代轉型造成的貧富鴻溝釋懷。
政府與民間力量在慈善事業上的聯手,將為東莞這座城市樹立更為鮮活、動人的形象。這就可以理解東莞市政府提出每年10月25日作為官方慈善日的原因,通過政府這只大手,首期籌款1億元用於設立“新莞人救助基金”,扶孤救困;同時廣東獅子會理事第十七分域主席徐厚發也藉此之機,與政府合作啟動32個鎮區為單親媽媽、困難媽媽建設母親房的項目。
“東莞政府出地出資源,民間出資本,這是中國現在情況下最恰當的合作方式。”徐厚發估計,成熟的慈善終究會像西方國家一樣,走上純民間慈善的道路,而政府在起步之初的幫助非常寶貴。
標籤:
瀏覽次數:57    人氣指數:657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維持遠距離戀愛相當困難-實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翻牆」軟體傳被封-惜自由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8-30 15:09
她, 44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08-30 11:35
她, 44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