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陳寔曾任太丘縣的縣令。
一天,有人伏在他家屋樑上準備行竊,陳寔見到了,把他兒子喊過來教導說:
「不善之人未必本不慈,習與性成,如梁上君子是也。」
⋯⋯ (不好的人,不一定本性就不好,而是由習慣養成的,屋樑上的那位就是這樣的人。)
小偷聽了嚇一跳,馬上就跳下來,跪在地上向陳寔認罪。
陳寔說:「看你的模樣不像是個壞人,之所以行竊應該是由於生活貧困造成的。」
於是送他兩卷布,叫他改過,此後那人再也沒有行竊。
~~~~~~~~~~~~~~~~~~~~~~~~~~~~~~~~~~~~~~~
明代于令儀為人忠厚,晚年時家境很富裕。
一天夜裡有盜賊進入他家,他的兒子們抓住了盜賊,原來是鄰居的兒子。
于令儀說:「你平時很少犯過,何苦做起小偷來了?」
那人回答說:「是貧窮逼出來的。」
問他需要什麼,那人說:「一萬錢就足夠買食物及衣服了。」
于令儀就給了他一萬錢。
小偷剛離開,于令儀又叫他回來,小偷很害怕。
于令儀說:「你很窮,夜裡背著一萬錢回家,恐怕被巡邏的人盤問。」
於是留他到天亮才讓他離開。小偷十分慚愧,從此改過從善。
用善心去感化偷盜者或行惡者,很難,也很危險。
裝上心鎖,改邪歸正,佛度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