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489397
 ○潛入深海ㄟ瑜 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永遠看不到的影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生的一小小部分而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懷舊英文老歌<九>
作者: ○潛入深海ㄟ瑜 o。 日期: 2011.07.21  天氣:  心情:








The Beatles (披頭四)
音樂成就:

  披頭四在搖滾樂上的地位,用「前無古人,後尚無來者」來形容也不為過,
雖然搖滾樂不是披頭四所發明的,但披頭四的音樂成就,
對於搖滾樂甚至於流行音樂的影響之大實在是難以想像,
與其說披頭四是二十世紀最為流行的樂團,不如說披頭四已成為二十世紀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方藝人似乎個個能寫能唱,但這種"創作歌手"的風氣,
其實是在1960 年代,才由鮑伯狄倫和披頭四帶起,
披頭四勇於嘗試的高度實驗精神也為後來的歌手提供了良好的示範。



團員介紹:

約翰 藍儂 ( John Lennon )
  披頭四的節奏吉他手,也是公認樂團中最具智慧的一位,
披頭四的歌大部份是他和保羅‧麥卡尼所寫的,他不只在音樂上具有才華,
對藝術及寫作也有相當的造詣,在披頭四解散後定居美國,
成為70年代著名的反戰歌手,畢生提倡和平,卻在1980年遭瘋狂歌迷暗殺身亡,徒留遺憾。

保羅 麥卡尼 ( Paul McCartney )
  披頭四的貝斯手,與約翰‧藍儂是音樂上的最佳搭擋,
不同於藍儂的悲劇苦澀的曲風,他的曲風顯得比較抒情消閒,
兩人互相矛盾,卻又彼此互補的風格,最後終於因為差異太大,
而難以共處,這也是披頭四解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喬治 哈里遜 ( George Harrison )
  披頭四的主吉它手,個性沉默寡言,是樂團中發言最少的一位,
在John和Paul耀眼的光芒下,年紀最小的他,一直不被重視,
直到後期他的能力才逐漸受到世人肯定。

林哥 史達 ( Ringo Starr )
  披頭四的鼓手,偶而也會在專輯中唱個一二首歌,性情溫和知足常樂的他,
是穩定披頭四的重要人物,除了打鼓,演戲是他另一項專長,
在披頭四解散後,也成為一位成功的歌手及演員。



發展史:

  披頭四 (The Beatles),於1957年在英國成立,1963年從德國紅回英國又攻進美國。
  
約翰.藍儂生於利物浦一個貧苦家庭。
十六歲時,他組建一個小樂隊。
在一次演出中,他遇到了一名年輕有天分的吉他手 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尼),
後來約翰問他是否想要加入,Paul說好。
史上最佳的搭擋開始合作,Paul 加入一段時間後,George Harrison(喬治‧哈里遜)
經由 Paul 介紹加入, 約翰起初只把他當成小弟,但之後就見識到了喬治才華。
  他們四人雖出身都很貧寒,但充滿年輕人的朝氣。
他們一起創作、排練、演出。特別是在創作上,約翰.藍儂與保羅.麥卡尼都格外下功夫,
不久就寫出了一批搖滾樂曲。

像[我想握住你的手](I Want Hold Your Hand)﹔[她愛你](She Love You)等,樂隊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
  演出時,他們的裝束也比較保守、整潔。每唱完一首歌曲,均向觀襄鞠躬,顯得彬彬有禮。
他們只是在髮型上都留了長髮,因而有人稱他們為﹕[披頭士]或[披頭四]。


1964年1月7日他們到達美國紐約。
在這之前,美國許多報刊雜誌已對他們的來訪進行了熱情的介紹。
二月七日清晨,美國廣播電台不斷地播放他們的演出消息,
大約有五千多名青少年歌迷聚集在機場周圍,打著歡迎他們的標語、圖片,
不斷地呼喚著他們的名字,場面頗為壯觀。
  他們的演出沒有辜負美國人民的期望,演出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演出雖有警察維護秩序,但不少歌迷還是隨著歌聲大哭大喊,情緒難以控制。
同月,他們的單曲[我想握住你的手]榮登美國流行榜榜首。
  同年,反映披頭四的電影A Hard Day`s Night上映。
其中有哈里森的吉他獨奏,演奏十分精彩。
僅上映前六週,電影就贏得了五百六十萬美元的利潤。

  披頭四的音樂及表現出的愛好、姿態、想法頓時成為一種新的傾向。
首先是對搖滾樂本身產生巨大影響,其次也影響了英、美兩國的青少年,
包括影響他們的髮型、服飾、言行甚至社會信仰。


  披頭四早期與中期的樂曲,主要是由藍儂和麥卡尼譜曲。
藍儂的冷靜而理智思索的特點及其機敏的創作才智。
與麥卡尼對優美的流行音調的敏感及浪漫抒情的風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這使他們的作品大部分是成功的,哈里森的吉他給人一種崇高感,
斯塔的鼓聽了讓人振奮,迫四位天才的確具有強大的魅力。


  1965年,他們在美國紐約體育場演出,這是搖滾樂史上一次有意義的大體育場上的演出。
[這四位演員簡直使五萬樂迷發了瘋一樣],一位維護秩序的警察回憶道,[場上我只聽到喊聲與歡呼聲]。
由於場面太熱烈,人群的情緒難以控制從而達到了危險的程度。
當時披頭四們也顯得有點緊張,臉色蒼白,曲目也顯得有些供不應求,
這場演出,使他們贏得了三十多萬美元,可謂名利雙收。
  但自此之後,他們的行動受到了限制,出外要由警察專門保護。平日只能躲在室內,關起門來創作與錄音。

  1965年,他們推出民謠式的歌曲[昨天](Yesterday),這是一首憂鬱傷感的作品。
由麥卡尼和哈里森錄音,這首樂曲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看法,對美好事物的回憶。
旋律優美、感人至深,這首樂曲至今仍被用於各種形式的演奏,包括管樂合奏。
它也是上演次數最多、廣播電台播放次數最多的搖滾樂曲之一。

  同年,他們推出了專輯Rubber soul (橡皮靈魂)。
在這一專輯中他們採用了先進的錄音技術加以混合音響,給人一種立體的層次感,效果十分豐滿。
藍儂的歌詞包含更多強力的意象(譬如 Run For Your Life),
充滿文字遊戲,反語,嘲諷,悲觀色彩,甚至怪誕的風格,
配上濃烈、強敲重擊的音樂。相對地,麥卡尼樂觀的抒情風格產生了更清澄、流暢而寬闊的歌曲,
和聲、音色、節奏巧妙地融合一體(譬如 I'm Looking Through You)。
哈里遜在 Thank For Yourself 及 If I Needed Someone 中,使用了催眠般重複再現的主題。
  同年,披頭四接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的帚帝國勳章。


  1966年,他們的專輯Revolver(左輪手槍)有迷幻搖滾的傾向。
他們採用了聲音的拼貼技術,使人感到抽象。他們用了大的銅管樂隊與一個古典弦樂隊。
Revolver 從許多角度來看都可稱得上是披頭風格的分水嶺,
青春浪漫的情歌減少,而普遍性的主題增加:童歌,政治嘲諷,顯明的樂觀主義及殘酷的悲觀主義。
麥卡尼那首美得令人忘懷的 Eleanor Rigby 涉及悲憫與孤寂(這兩個主題在披頭晚期作品中一再出現);
此首歌以簡樸的民謠風寫成,有著多里安調式及弦樂四重奏的伴奏。

  
同年,在日本東京的日本武道館舉行了大規模的音樂會。
  
美國一度出現反披頭的運動,因為約翰在一場訪問中發表意見,
他說:「披頭四比耶穌更流行」,引來了美國狂熱宗教分子的強烈反彈。
儘管之後約翰也公開道歉及解釋,情況也沒有好轉,還引來三K黨黨員的公開威脅。
這些都讓披頭四感到疲倦且厭煩,8月29日時披頭四在舊金山燭臺公園舉行他們最後一次的現場演唱會,
從此他們就決定不再做任何巡迴演唱。


  1967年6月,他們推出了驚世之作 Sgt. Pa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 (胡椒軍曹寂寞之心俱樂部樂隊)。
這是一張引起人們幻想的搖滾作品,也是搖滾史上的第一個概念專輯。
在六十年代中,披頭四開始實驗性地將東方宗教及迷幻藥融入作品中,以期擴展作品的風貌。
  在錄音工程師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第五個披頭」--的指導下,
他們發展出新的技巧:先有一音樂意念,將之錄下,復在錄音帶上添加或刪減材料;
作曲完全成了錄音室中聽覺和電子重組的過程。
披頭們在「胡椒軍曹」中探究了各種不同的風格:藍調、爵士,電子音樂,印度音樂,
以及大型管絃樂的音響效果(在 A Day In The Life 一曲中)。
  
他們的歌詞更富幻想、更加放縱,拍子更為多樣
(哈里遜的 Within You,Without You 具有印度 tabla 鼓般的音型)。
整張唱片被規劃成一場胡椒軍曹樂隊的演奏會(連觀眾的吵雜聲及舞台上的戲謔聲都錄進去),
並且在歌詞內容上(如唱片標題所示)朝孤寂與疏離的主題發展,因之具有相當的統一性。
整個作品的張力從頭到尾一直持續著,在最後,在漸強的管絃樂高潮中得到宣洩。

  從1964年末起披頭四開始用不同的藥品實驗,第一次吸食大麻是 Bob Dylan 教他們的,
他們開始以迷幻藥 ( LSD ) 做實驗,約翰和喬治比 Paul 和 Ringo 更熱衷於迷幻藥,
Paul說:「當你試過之後你將從不再是同樣的你」。

  披頭在電視影片「奇幻的神秘之旅」Magical Mystery Tour(1968)中
,身兼編劇、製片、導演及演員數職。這部片子雖然被認為是失敗之作,
卻包含了一些他們最好的音樂:麥卡尼的 Fool On The Hill 以精妙細微的方式處理崇高的題材;
藍儂的 I Am The Walrus 顯示出他對殘苛的現實,特別是人類認同感淪失的關懷。


  多樣的實驗是披頭四中期作品的特色,但他們的後期卻是不帶惡意的模擬嘲諷,
歸真返樸地回歸到他們的根源。
  
1968年The Beatles (或稱White Album) 這張唱片收了包括對鄉村音樂、
雜耍戲院歌曲、沙灘男孩合唱團(The Beach Boys),
史托克豪森(Stockhausen)、濫情民歌以及他們自己歌曲的嘲弄的模仿。
這些模仿絕無貶斥的意味,也不致流於冗長乏味或喧賓奪主,
因為大部分的歌曲既屬模仿之作,也是原創的作品。


  1969年 Abbey Road 是他們在一起灌製的最後一張唱片(雖然不是他們最後發行的唱片)。
第一面是各種風格及音樂特性的大雜燴,收入了該團每一成員的創作。
這些歌曲各異其趣,充分顯示出每個成員最顯著的個人特質。
第二面在形式上十分具有獨創性,是連貫、相關的聯篇作品(分成三部份),
歌曲都很短,主要因為曲子前後的呼應而動人。

  1970年 Let It Be 這張唱片裡,披頭們又回到搖滾。
I've Got A Feeling 這首歌具有他們早期粗獷的搖滾風格,而且帶有一些藍調的味道。
One After 909 是藍儂十七歲所寫歌曲的修訂版。
Get Back 渴望回到基本質素:簡單的歌曲形式、舞蹈節奏及歌詞。
麥卡尼寫的保守、甜美的 Let It Be 一曲平衡了此種創作態度。

  由於藝術、經濟以及個人理念的不同,造成披頭之間衝突不斷,
披頭四正式解散,團員各自單飛繼續個人的演出,
而之後披頭四重組的傳聞也不斷傳出,
直到1980年約翰‧藍儂被人射殺於自家門前,使披頭四永遠不可能重組。


  從1970年披頭四解散距離今已有三十多年之久,其間雖沒有新作品問世,
但仍然不斷有精選輯發行,這些專輯也一直都有不錯的成績,
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在1995年發行的真跡紀念輯系列 (Anthology),
專輯還未上市就造成歌迷大排長龍,後來這套專輯也順利地成為冠軍專輯,
還造成了第一張冠軍專輯和最新冠軍專輯相隔最久的紀錄,其間相差了32年。

  不僅是舊歌迷肯定他們,披頭四也吸引了不少年輕聽眾。
披頭四的作品在三十年的今天,依舊被樂評們認為是經典之作,
相信在將來披頭四所帶給我們的音樂,也會和那些不朽的古典音樂一樣,永遠不停地流傳下去。












披頭四的作品在三十年的今天,依舊被樂評們認為是經典之作
真的是好利害的紅螞蟻^^
標籤:
瀏覽次數:597    人氣指數:7597    累積鼓勵:3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永遠看不到的影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生的一小小部分而已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7-24 13:08
他, 54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4 01:28
他, 62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4 01:21
他, 62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4 01:16
他, 62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4 01:06
他, 62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4 00:33
他, 62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3 21:27
他, 54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3 20:19
他, 54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3 16:38
他, 62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3 16:11
他, 62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上一頁 | 下一頁
[最前頁] [1] 2 [最末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