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2,82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間佛教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間佛教 (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人間佛教 (三)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2.05.25 天氣:
心情:
大體上,中國歷代高僧大德,是以「實相」與「方便」、「了義」與「不了義」,也就是究竟與不究竟的「判教」方式,來化解佛經中的矛盾。他們視某些佛經為「實相」、「了義」,而把其他的佛經視為「方便」、「不了義」。他們往往依照個人主觀的看法,或是所屬宗派的立場,把佛經依其究竟、不究竟的程度,區分為許多等級。這即是「判教」。
然而,印順卻有截然不同的「判教」;這一嶄新的「判教」,建立在本世紀初才逐漸完全的佛教史觀之上。印順依照佛教在印度流傳的時間先後,把佛經分成幾個時段。他曾說到他採取這一新方法的原則:
但我不是宗派徒裔,不是學理或某一修行方法的偏好者。我是為佛法而學,為佛法適應於現代而學的,所以在佛法的發展中,探索其發展的脈絡,而了解不同時代佛法的多姿多態,而作更純正的,更適應於現代的抉擇。由於這一立場……也就作成這樣的結論:「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原註:指「初期大乘」)之行解……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
我們特別注意引文最後的幾句:「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初期大乘)之行解」。也就是說,印順是以「根本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做為判釋佛法的是否「純正」的標準。在這一新「判教」之下,根本佛教(原始佛教)和中期佛教(初期大乘佛教)所流行的佛經,例如《阿含經》、(初期)《般若經》,是印順認為究竟的佛法。相反地,後期大乘佛教的經典,他則認為是不究竟的經典。他曾說明,他之所以推崇根本佛教(原始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的原因:
從印度佛教的興起,發展,衰落而滅亡,我譬喻為:「正如人的一生,自童真、少壯而衰老。童真充滿活力,是可稱讚的,但童真而進入壯年,不是更有意義嗎?壯年而不知珍攝,轉眼衰老了。老年經驗多,知識豐富,表示成熟嗎?也可能表示接近死亡。」存在於世間的,都不出「諸行無常」,我以這樣的看法,而推重「佛法」與「初期大乘」的。
引文中的「佛法」,指的是根本佛教(原始佛教),也就是釋迦在世及其逝世後一百年左右的佛教。這一佛教的特色是:在佛典上,以四部《阿含經》做為依據。在修證上,強調透過戒、定、慧的工夫,來達到解脫的目的。
而引文所說的「初期大乘(佛教)」,則指一、二世紀的印度佛教;它的特色是:以早期的《般若經》,以及印度有名的佛教學者──龍樹(Naagaarjuna, 150~250)詮釋《般若經》的作品,例如《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做為理論的依據。這些佛典,主張「一切皆空」、「世間與涅槃無有少分別」(《中論》語)、「不證涅槃(實際)」等「法空」的道理。
就根本佛教來說,印順所強調的是,《阿含經》裏的人間性或人本主義。他曾這樣回憶研讀《阿含經》的經過:
……探其源於《阿含》,讀得「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句,有所入。釋尊之教,有十方世界而詳此土,立三世而重現在,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吾為之喜極而淚。
而就初期大乘佛教來說,印順所強調的,則是:大乘菩薩的慈悲心及其衍生出來的「不證涅槃(實際)」、「留惑潤生」。
「不修(深)禪定,不斷(細)煩惱」乃至「不證入實際」,這是經典常說的話。印順以為,這是初期大乘佛教,所採取的修行原則。初期大乘的菩薩們,雖然也修禪定,不過他們都像《阿含經》裏的彌勒菩薩一樣,不修深禪定;因為修深禪定便會耽著在禪樂當中而墮入小乘當中。印順說:小乘行者說證得什麼「果」,而大乘則說得到什麼「忍」(禪定的一種),例如「無生法忍」。他還說:「到了無生法忍好像已經修行得很高深了,但還是沒有證入實際。」印順以為,初期大乘的菩薩們,並不是沒有能力證入「實際」的「果」位,而是他們不願意證入,因為他們要「留惑潤生」,以便救度眾生。
在印順的眼裏,不管是天台、華嚴或是禪宗、淨土宗,這些成立於中國的佛教宗派,既不是根本佛教,也不是初期大乘佛教,而是他稱之為「真常唯心論」的後期佛教,那是一種「老年」的佛教。他這樣批判真常唯心論:
由壯年而入老年,內心越來越空虛(原註:所以老年的多信神教),思想也接近唯心(原註:唯我、唯神)論。是唯心論者,而更多為自己著想。為自己身體的健在著想,長生不老的信行,大抵來自早衰與漸老的。老年更貪著財物,自覺年紀漸老了,多為未來的生活著想……印度「後期佛教」與「秘密大乘」,非常契合於老年心態。
這樣看來,屬於「後期大乘佛教」的中國佛教,自然不能免於「老年佛教」的批評了。
(2)
標籤:
瀏覽次數:
112
人氣指數:
1512
累積鼓勵:
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人間佛教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間佛教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