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前,正值赤禍蔓延,政府撥遷來台不久,一群滿腔熱血的青年,投考海軍官校,即四十六年班。
回顧當時情景,真是感慨萬千。在校住宿的營房,是日本統治時的營房,木屋瓦頂,只怕颱風,吃飯要動腦筋,動作慢的就吃不飽。早餐的下飯菜有鹹菜和油炸花生米,每人只分到約十粒花生米,肚量大的人一餐要吃五到十個饅頭才飽,當時的生活苦境,可見一般。
外出穿著的白軍常服,其質料係人字布,經漿和燙後的褲管挺直,行走起來很帥氣,只是不能坐下來,因為布料很硬,一經彎折就不再挺直了,因隊長要求同學在校外,必須講究儀表,故於收假後要集合檢查服裝,倘若褲管不挺直,就要受罰,因此,同學們外出搭乘公車時,都不會搶坐位,都站立著,在返校前要找地方把褲管燙挺後,才返校銷假。三年級時有砲操課,每週二小時,須打綁腿繫腰帶,由兵器系陳懋欽教官授課,要求嚴格,必須精神抖擻,意志集中,才能過關,否則,不要不斷地重複操練,每次上課真是如臨大敵,如今仍記憶猶新。
在第十屆校運會中,除拔河比賽獲亞軍外,其他十個項目的冠軍,全數為四十六年班贏得,還囊括了團體總錦標及精神錦標,可見當時同學們都很重視團隊精神,而激發出來的十足拼勁。
學生學習幹部制度,至今仍在施行,記得當時是我們在校期間,承宋校長之支持,依學生總隊幹部編制,逐級設定學習幹部,由在校最高年班學生中遴選擔任之,最高階層為學習總隊長,最低階層為學習班長,其目的在使學生能從生活中學習領導及處理行政事務能力。
以上所述,為個人追憶在校求學期間的點滴,盼能引起同學們的一些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