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3,993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895495
Esabell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愛情的智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懂得孤獨,才懂得親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昇華愛情,慈悲以赴
作者:
Esabelle
日期: 2009.01.08 天氣:
心情:
(本文出自人生雜誌第233期)
昇華愛情 慈悲以赴
佛經中的愛情
一般人多半是在感情的泥淖裡面打滾,正視愛情的人,
應能知道珍惜愛情,將感情昇華,慈悲以赴,
也就能從有情變成覺有情,變成清淨無染的感情。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愛情是人類千古以來最大的迷思,緣於愛,人們以是累世輪迴,千載相尋。生生世世,或作夫妻,或結眷屬,總是難逃此一生命最大的考驗。
古今詩人都在此愛結上低徊沉吟。唐代詩人元稹最是多情,曾因為思念妻女留下不少魂牽夢縈的文字。〈遣悲懷〉說:「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這是元稹妻子過世後,他終夜不寐,念及生不能同甘,死不能同穴,他生相會又不可知的憂懷。〈江陵三夢〉說:「平生每相夢,不省兩相知。況乃幽明隔,夢魂徒爾為。……依稀舊妝服,晻淡昔容儀。不道間生死,但言將別離。」與妻子的過往,點點滴滴的回憶,在幽明兩隔的世界,容儀依稀,誰知竟已是生死永別了。此生緣分有終點,情愛卻還未了結,就是這分情愛的執著,讓憶想穿透時空,痛苦的心魂不由自主地覓求來生相會的緣分。元稹在〈哭小女降真〉說:「浮生未到無生地,暫到人間又一生。」看來他也了解,人若未到「無生地」,來生還得來人間一償情緣。
這也就是元代元好問的疑惑:「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愛情泥淖,輪迴長路
在西方哲學和文化傳統中,愛是最重要的主題:希臘神話中的愛神,不管是現形為愛羅斯(Eros)或阿芙柔黛蒂(Aphrodite),都是一位權力很大的神祇,掌管宇宙的創生以及神與人之間的情愛關係。柏拉圖以其對話錄中的三篇文獻〈利西斯篇〉(Lysis)、〈費卓斯篇〉(Phaedrus)和〈饗宴篇〉(Symposium),為後世一切關於「愛」的哲學建立了討論的基礎。在柏拉圖師生的對話中,「愛」顯然包括許多意義與內涵,無論它指的是欲望、性愛或人與人之關係,都是一件無法逃避的生命現象。它涵蓋人性的神聖與罪惡,牽涉人類的肉體與靈魂。〈饗宴篇〉說:「以世俗方式去愛的人是卑微的-他愛的只是肉體而不是靈魂,他不持久,因為他愛的是無常之物……可是一個人愛的若是另一個好人的性格,這份愛則能持續終生,與永恆之物合一。」
事實上,柏拉圖師生的思惟,終只是理性範疇,其所謂永恆也只是「終生」而已。人的肉體固然無常,靈魂也不見得永恆;肉體形貌之愛是無常之物,靈魂之愛也是處於生滅之中,因此,不管是肉體之愛或靈魂之愛,與愛的歡愉相伴而來的痛苦,必是如影隨形。敻虹的詩,〈淚〉說:「那煙水雲霧的/山深處/愛和傷害/同一個泉脈」(《敻虹詩集》)。她的〈問愛〉詩也說:「自燎還是自療?/火中的蓮花,向/水中的倒影試問。」(《愛結》)在顛倒的世界裏,凡夫是無法擺脫陷入愛情泥淖裏的痛苦,有時苦如烈火焚身,有時又取其暖意自療,真是火中的蓮花!
然而,人是不可能沒有感情的,「有情」眾生最大的考驗就是「情」字。李賀詩說:「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都尚且不能永恆,何況是有限的人生與愛情呢!執著情感的人因此不願、不捨、不甘。感情是人在人間客居時,最可以帶給人溫暖,也最令人痛苦的一環。尤其是和所愛的人意愛相左或生離死別時,更令人衰颯腸斷。這是由於執著的緣故,執著就是苦。緣於「情」字的執著也最折磨人,人在感情正濃烈時,怎經得了無常的分離;又怎受得了意愛難通的苦悶。
《四十二章經》也說:「人因有愛欲而有憂慮,有憂慮就有可怕的事發生。」愛情之所以苦樂半參,原因有三:一是佔取;二是執著;三是因緣。男女相愛時,往往視對方為己有,強烈產生主宰對方的欲求,因此不能互相尊重,產生互相欲求的傷害,這正是十二因緣流轉的「愛→取→有」;再者,人在愛悅時會產生六根貪戀六塵的執著,《佛說漏分布經》:「比丘當知愛欲,亦當知愛欲從本有,亦當知從愛欲受殃。」愛欲何所本呢?就在心欲愛色,意隨之升起的貪戀上。偏偏世界無常,萬念遷流,變動的人生,一旦有了貪戀執著,就會產生「求不得」之苦啊!至於因緣錯舛,不該愛的,不能愛的,都上了心頭,那種熱油添火,利劍舔血的煎熬,往往換來刻骨銘心的傷痕。
《楞嚴經》記載一段阿難與摩登伽女的情劫,為此,佛陀宣說神咒,敕文師殊師利菩薩前去護救,並指點出愛欲是眾生相續,因緣流轉的原因:「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又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佛陀對此生生不息的輪迴說得非常清楚:「同業相纏,合離成化」「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生命以相同的業相纏結,以愛為種,招感有情眾生受胎,衍生生命,因此,有情眾生,隨其所應,生生相續,結成累世因緣。
由此可見,愛情生發的力量來自輪迴,耽溺愛情的結果也是輪迴。
正視愛情,慈悲以赴
輪迴雖然路苦,但這畢竟是生命必須的學習,愛情因此有其正面與積極的意義。
有的人以為,只要終生不起情念,不動感情,就再也不會為愛所苦。這恐怕是鴕鳥式的想法,因為愛情既然來自輪迴,便和生命息息相關,無論是否定它,或者是硬生生地把它切斷,都無法避免。依照佛法的因果律,人生要學習的課題,就算此時切斷,生生世世也一定會浮現。何況佛教雖然勸人學習著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但並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要是沒有了凡情,豈不成了聖人、佛菩薩嗎?
問題是,我們如何正視愛情,在此歷練成長?
聖嚴法師曾說:「慈悲融合了感情的成分在裡頭,是一種感情的昇華。」凡夫的愛情是有條件、有要求的;如果能昇華為慈悲,則視眾生一體,產生的愛是無限量、無條件的。所以,一般人多半是在感情的泥淖裡面打滾,正視愛情的人,應能知道珍惜愛情,將感情昇華,慈悲以赴,也就能從有情變成覺有情,變成清淨無染的感情。
《高僧傳》記載了一則高僧在「辭榮棄愛」之後,如何處理情愛塵緣的故事。晉竺僧度俗名王晞,十六歲已超卓不凡,求婚於同郡楊氏女,名苕華。但尚未成婚,雙方父母就遭逢變故,王晞因此感悟無常,出家遊方。苕華小姐守喪三年後,苦苦追尋,希望履踐婚約。僧度回報五首詩,其中有一句說:「今世雖云樂,當奈後生何?罪福良由己,寧去己恤他」,意思是要把一己之樂轉為眾生之樂。苕華小姐因此被感化,成為虔誠護教的佛教徒。
《佛說那賴經》也記載一則佛陀的族姓子,棄妻出家,捨諸眷屬,他的妻子因此改嫁,這位梵子聞知後愁憂憒惱,時時憶想著與其婦相娛樂的種種,從此不樂淨修梵行。佛陀知道以後,為他宣說「塵勞之穢,樂少憂多,愛慾罪生,不可稱限」。唯有超越慾望,休息眾想,才可免除繫縛。佛陀說自己前生是一位那賴仙人時,曾度化一名為宮中彩女憂惱的國王,名教方跡,還留有一偈說:「大王當知此/設習愛欲事/恩愛轉增長/譬如飲鹹水」。鹹水如何能解渴?俗愛如何能為樂?一切法中誰能染愛?原來死生相續的人生中,情愛只如浮泡般虛幻,如陽焰般業惑,如聲響般繫屬於眾緣,如浮雲般飄亂離散。誰能真正擁有?只有借假修真,借變動得永恆,借有情成覺有情,才是大愛情。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環境裡充斥著流行與媒體刺激,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種感官,受到的衝擊愈來愈大,想在愛情中磨鍊自己也越來越不容易。《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說:「菩薩摩訶薩住惡趣中,應發起三種之想:一者如母想,二者如妹想,三者親女想。」世間一切有情循環養育,眾生均曾為我父母,或於往昔曾為我父母,於今返生為夫婦。人只有廣大慈悲,才能珍惜這一段又一段愛的情緣。敻虹的詩,〈觀自在菩薩〉:「萬般難能/而成/菩薩/從愛結纏縛/迷幻的/現象界/從嘗受那/情的業網/苦的果報/從懺悔於/無益的身行/錯誤的判斷/而/轉彎/而成/菩薩」。
讓我們正視愛情,以慈悲為筏,航向那寧靜的心河。
標籤:
瀏覽次數:
107
人氣指數:
307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愛情的智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懂得孤獨,才懂得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