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 妙用但有禁忌
六味地黃丸為著名的滋陰補腎藥,常用於慢性病患者的調理上。中醫師林友寬表示,中藥處方六味地黃丸最早出現在古籍《金匱要略》裡,原方稱為「腎氣丸」,是由八味藥所組成,主治虛勞腰痛、小便不利,以及男子消渴、小便多等症狀,其中消渴症類似西醫的
糖尿病,後來古代醫家拿掉肉桂、附子,就流傳沿用至今。
林醫師指出,拿掉兩味藥材後就成現在的六味,由山茱萸、熟地黃、牡丹皮、茯苓、澤瀉及山藥等六味藥所組成,其中熟地黃能滋陰補腎、生血生精為君藥,山茱萸可滋養肝腎、收澀精氣,山藥具有補益脾陰而固精的作用,山茱萸、山藥共為臣藥,三藥相互配合,可滋補肝、脾、腎三臟,專在補益。
此外,藥方中澤瀉能瀉腎利濕,又可防止熟地黃太過滋膩,牡丹皮可清瀉肝火,並約制山茱萸的酸收,至於茯苓則具有淡滲脾濕的作用,又可協助山藥健脾,三味藥材都是佐藥而專於瀉,這道藥方有三補三瀉之妙,所以在古籍《醫方集解》中就把六味地黃丸列在補養藥的首方。
傳統中藥處方組成向來講究君、臣、佐、使的搭配,所謂君藥是指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其分量最多,而臣藥則是指輔助、加強君藥,以便治療主病或主證,或是治療兼病或兼證的藥物,其藥力小於君藥,分量也相對較少,透過君藥、臣藥的搭配可使藥性相輔相成。佐藥是指起到輔助作用(輔助君藥、臣藥)藥材,使藥是指引藥歸經的藥材。
除此之外,林友寬醫師進一步指出,六味地黃丸其實還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像是耳鳴、盜汗、潮熱、眩暈、消渴、口燥咽乾、遺精或陰虛、腰膝痠軟無力、老年人退化性關節、等症狀,以及小朋友發育不全及外傷性骨關節損傷、骨裂、骨折等也都可以搭配使用。
直到現在,這藥方已經廣泛地運用在各科疾病的治療或調補上,臨床上常用於慢性疾病的調理,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亢進、肺結核、慢性腎炎、婦女經閉、婦女月經量少或經來腰腳痠痛及更年期綜合徵等,由此可見,六味地黃丸的妙用真不少。
但六味地黃丸雖然藥性平和,使用上仍有些禁忌需特別注意。中醫師林友寬表示,原則上消化不良、脾胃虛寒、常腹瀉或有感冒症狀的人都應小心使用比較妥,這是因為藥方裡熟地黃佔有很高的比例,由於熟地味甘而膩,對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吃多容易產生腹脹、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林醫師指出,有上述症狀的人若要服用六味地黃丸,最好在炮製過程中加入砂仁,或在處方裡加一些厚朴、陳皮、砂仁等行氣健脾藥,可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值得注意的是,六味地黃丸常加入蜂蜜等賦型劑以便製成藥丸,所以當糖尿病患者服用時,應把藥丸所含的糖份也計算在容許的攝取量裡,以免不慎吃下過量的糖份。
除此之外,蜂蜜其實還具有滑腸的作用,所以有些腸胃毛病的人可能服用後會出現腹瀉的症狀,因此,建議民眾最好經由中醫師診斷後,依指示服用,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