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68501
 阿攸蔻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怪颱風~~凡那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水鄉澤國的高雄縣市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珍貴的家書
作者: 阿攸蔻 日期: 2010.09.20  天氣:  心情: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家書,是記憶的寶藏、心靈的慰藉;當兒女在遠方,老人家孤枕難眠時,家書是支撐他們生命的動力。


子孫寫給她的信 全收藏


獨居嘉義縣大林鎮的阿嬤賴李秋冷,把45年來兒孫寫給她的2000多封家書都存下來,81歲的她撫觸泛黃的信紙說「每一封批,攏係阮的寶貝!」


已經當曾祖母的賴李秋冷育有3男3女,都不在身邊,10年前老伴過世,賴李秋冷很孤單,幸好有這些家書相伴,她時常回味「每即拜讀這些批,就親像囝仔在阮身邊」。


揭開回憶首頁的是1965年3月18日,賴李秋冷的長女薰薇離家就讀虎尾高中,開始寫家書「今天早上離家到校,心裡蠻難受的…」,場景跳到44年後的2009年12月10日,這回是紐西蘭的外孫女佑潔,豆芽菜扭動著「Dear Grandma,How are you?」


先別提英文了,受日本教育的賴李秋冷連國字都看不懂,但她自己用日本漢字對照,半讀半猜,然後再自學中文,終於也能動筆回信;當家族枝葉繁衍到第三代,海外孫輩寫來的「攏嘛係英文批」,為了看懂豆芽菜,老人家還跑去進修「至少阮看得懂Grandma和I love you~!」


30年前,孫子寫來的既非英文也不是國字,而是「ㄨㄛˇ ㄍㄤ ㄌㄧㄢˋ ㄍㄨㄛˊ ㄗˋ ,ㄏㄠˇ ㄋㄢˊ ㄒㄧㄝˇ」,就這樣子,阿嬤一路跟著兒孫的家信「同步成長」。


孫子寄無字天書 她也懂


有字的,還不算什麼;十多年前,孫子郡緯在幼稚園寄給阿嬤一封「無字天書」,拆封後,信紙只畫了一部火車,別人看不懂,畢竟祖孫連心,阿嬤笑了「呵呵,這係乖孫叫我坐火車去台北看伊啦!」


女兒移民後,客居異鄉,難免受挫折而感觸良多,或許因而想起媽媽的千般好,於是寫來「您的辛苦,我打從心底尊敬您」,賴李秋冷說「每即拜看,攏想要哭!」當年去讀虎尾高中的長女薰薇,已60多歲了,最近才發現媽媽把信都留下來,她有些臉紅,「自己年輕時怎麼會寫這樣?」笑著想討回來,但賴李秋冷說「這攏係阮的,不能拿」。


45年家族記憶 活脫庶民史


阿嬤自己還畫了圖,來自各國的信鴿咬著信,飛抵她家的556號信箱;大林鎮有3萬3000多人,郵差江永柳送信30年「像阿嬤這樣收集幾千封的人,我沒看過」。賴李秋冷將家書分門別類,有3大冊信紙、1大組明信片和1大包母親節卡片,它們述說了一部45年的台灣庶民生活史。


藉著信,阿嬤和兒孫心靈相通,近年電訊發達,家書越收越少了,但賴李秋冷依然期待著,她動手釘了木製信箱「等曾孫長大,我還要收他們的批!」

~~~~~~~~~~~~~~~~~~~~~~~~~~~~~~~~~~~~~~~~~~~~~~~~~~~~~~~~~~~~~~~~~~~
高齡81歲的阿嬷李秋冷他珍藏45年的家書
已高達二千多封連第三代都會寫無字天書給阿嬷

藉著這些珍貴的家書讓獨居的阿嬷能解除孤單
藉著這些珍貴的家書能和移居各國的子孫聯繫親情

而且在這資訊發達時代許多人都懶得提筆書寫信件
阿嬷的家人還能以手寫的家書和她保持綿密的親情

讓我很羨慕和感動回想起自己和兒子的聯繫變得少之又少
有時在網路世界遇見我們母子都很難得打招呼

一方面兒子忙於工作另一方面兒子只懂打英文我只會打中文
每次兒子寫出英文回話我都還要查字典才能看得懂意思
我寫給兒子的信他可能也只看懂七八分吧

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書信往來就越來越少了
還好兒子說中文的能力還保持著

我想請兒子處理事情最佳的方法也只有打電話了
現在資訊那麼發達但許多家人卻只和網路上的友人哈啦

以及分享許多內心的感動或憂傷和歡喜反而很少向親人訴說唷
這真是很遺憾的怪事呀







標籤:
瀏覽次數:91    人氣指數:1491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怪颱風~~凡那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水鄉澤國的高雄縣市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9-27 16:57
他, 45歲,台南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