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窮畢生之力在單字和文法上,對語音學常識卻貧乏得可憐。
連音問題很嚴重,我們之所以聽不明英語,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全出在連音上。一般對話不可能出現生難詞彙,可我們還是聽不懂。
連音並非把字連起來就算了,它牽涉到拆音、消音、弱音、變音和加音的問題,經過這麼多道變化,重組出來的句子等於生字湊成的生句,難怪我們聽不明聽得憋極了。
因此在語音方面,我們不但要學生字,還要學「生句」,生句的數量不會比生字少。
In spoken_English, a final constant sound_of_a word_is normally joined with the initial vowel sound_of the next word.
單字以子音結尾的比例相當高,若碰到下一個字是母音起首的狀態,非連音不可。(如上句,畫線部份表連音)
最難聽懂的莫過於"at",[t]是斷音,a只剩弱音ㄜ,如下:
loogat the board, poindat me, standat the door, wridat the table, sidat the window, clozat 5:30, loogat the floor
事實上聽起來,只剩有聲化的子音和斷音,絲毫感覺不到at的存在。
連音之後發音如下:
clozup, obenup, turnup, sidup, stan(d)up, loogup, touchup, poin(d)up, walgup, jumbup
不但p/t作斷音處理,就連前一字的無聲子音也須改成有聲! 規則: 母音+有聲子音+母音。
重音在up上。無聲子音必然斷音,若不想中斷聲音,唯改為有聲子音一途。
為何介係詞大多以母音開頭?
如in, on, at, up, around,正是為了和前面的音尾作連音用。所以介係詞根本就是個音屁股。介係詞母音唸什麼不重要,反正全降為ㄜ音了,倒是字尾的子音決定如何收尾,斷音或者鼻音,如on, in, at, up, around。
我們能夠用來判斷介係詞的材料非常有限,碰到on和in時 只能從前後文判斷。
前字的字尾變為有聲子音,連帶讓我們連前字也聽不清,譬如sit up聽起來居然很像sit down。
on變成n,只要把字尾變成有聲子音,加個鼻音唸就好了,譬如look on變成'loogon, look on = loogon sit on= sidon stand on = standon write on = wridon walk on = walgon around的a是聽不見了,和前字連音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