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在軍中有一位老朋友,他在抗戰期間和兩個朋友被日本人追趕,日本人要抓他們。他們逃到南京中華門外的一個寺廟,寺廟裡面的老和尚救了他們三個人,沒有被日本人抓到,抓到了會被日本人殺掉的。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回到南京,想到老和尚的救命之恩,常常記念在心裡,要報答這個老和尚。於是在南京酒樓裡面備了一桌非常豐富的酒席,請老和尚來供養他。老和尚來了,來的時候一看這酒席,雞鴨魚肉非常豐富,他們才想到出家人吃素的,這怎麼辦?他們沒想到。今天我們要報答他救命之恩,搞了這麼一桌,怎麼辦?老和尚非常慈悲,老和尚舉起筷子:好,大家坐下來。他就吃,這令他們非常的感動。這個老和尚是不是破齋?不是的,這佛法裡面講的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四攝法中,菩薩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因為他們不是有意的,不是有意捉弄的,是真正誠心誠意來報答的。法師也很感激他們,一點都不見怪,照吃不誤,與會的大眾沒有一個不受感動,這叫菩薩法。如果老和尚擺起面孔,就把人家學佛的緣都斷掉了。正是利用這個機會接引眾生。佛法是這麼方便的,這麼圓融的,這才知道大乘佛法的殊勝可貴。
「嚴持戒律」,戒律的範圍非常廣大,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除了佛所制定的之外,國家的法律、社會的道德、每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們入境隨俗,在中國守中國的法律,遵守中國的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到美國要遵守美國的法律,要懂得美國的道德觀念),這統統都包括在戒律的範圍之內。換句話說,戒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現在由於交通的便捷,對世界每一個國家地區旅遊的機會多了,因此不但本國的法律、風俗人情要懂得,我們到哪個地方去旅行,那個地方的法律、風俗習慣統統要知道,入境隨俗,這叫做嚴持戒律。
佛所制定的戒律,諸位要記住,佛是生在兩千五百年以前的古印度,很多的戒條到今天都不適用了,為什麼?生活方式不一樣,衣服穿著也不一樣。你看二十五條戒裡面,有十幾條是講穿衣服的規矩,我們穿的衣服跟印度人不一樣,所以那個東西我們完全用不上。吃飯的規矩,我們今天吃飯跟印度人吃飯也不一樣,今人跟古人不一樣。所以那個戒律,我們念念,是紀念紀念,很多都不適用了。
因此我們要守住戒律的精神,戒律的精神就是兩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這兩句。「諸惡莫作」是小乘戒,所以小乘戒是自己要遵守的,自律的。我們中國人講「獨善其身」,沒有人看見,我一個人,我也要守規矩,我要做的不能夠隨便、不能夠放逸。菩薩戒是入眾的,就是我對待人,對待人我要守哪些戒條?要守哪些規矩?佛教給我們的,對人要「眾善奉行」,對自己要「諸惡莫作」。善惡的標準在哪裡?戒律就是標準,遵照戒律去做就對了。所以我們要把戒律的精神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