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7,18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212228
苳苳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架 構 十 我的人生 -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架構一 成為生命的主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效率影響力(POWER TO
作者:
苳苳
日期: 2011.02.13 天氣:
心情:
效率影響力(POWER TO INFLUENCE)
關於效率影響力...
這是人生最後的為什麼?
在所有的發生、經歷之後,我們不禁要問
一切究竟是為什麼?又到底要如何?
了解發生背後的意義,明白經歷最終的到達
發現生命最後的完成,終於看見了這存在的安排
從此命運不再是因果的輪迴,而是生命前進的道路
人生不再是無意義的重複,而是信願行的圓滿
這是一條簡單的路...一切只是感謝,全部只有信任 ,全心以赴,發展自己人生的使命!
導 論 學習如何學習 - 效能的學習
一.現代人的迷失 → 現代人活得壓力很大。
*人們總希望 快→更快,好→更好,有錢→更有錢;這就是現代人最典型的一種迷失,人活在這個世界,為什麼迷失?到底要什麼?
*迷失 → 當我們想到一個觀念或遇到一個事件,不能自主的或沒辦法中途跳開事件的核心,這就是「迷失」;當我們覺得終於可以自己作主,看得清事實的時候,就是「覺悟」。因此「迷失」也是開啟「覺悟」的一扇門。
*「迷失」可分為三個層次:
(1).第一個是「迷心」:迷心就是習氣的迷失,習氣是從我們遙遠的前世到出生到現在,一直帶在身上的東西。每個眾生過去的執著和思想不同,累積到這輩子的習氣不同,迷失也不同,大概分五類:貪、瞋、癡、慢、疑。
(貪心、生氣、癡情、傲慢、疑惑)大部份的人都具有,只是輕重有別。當一個眾生的心被迷轉的時候,是毫無所覺的,這是「迷心」。
(2).第二個是「迷情」:就是慾望的迷失,也是五蘊(財、色、名、食、睡)的迷失,執著於擁有更多不可能永遠存在的 → 財物、美色、名聲、食物、睡眠的慾望,這是「迷情」。
(3).第三個是「迷境」:就是感官的迷失,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迷失,當一個眾生往往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身體、意念等感官的判斷來作為真相,就是「迷境」。因此靠感官才來相信,是錯誤的,靠感官而不信也是錯誤的,因為感官不能判斷事務的真相,而是要有驗證。
*「覺悟」:從迷失中看見我的心就叫「覺悟」。所以一個人若是每一次都能看見自己的「習氣」,那就是一個覺悟;每一次看見自己的「慾望」也是一個覺悟;每一次能看清自己的「感官」的境界,也是一個覺悟;所以「覺悟」是漸進的,如果完全徹底的打破這三個層次,這樣的人就叫作「頓悟」。
*在八大人覺經中講到的,一個真實覺悟的人必須具備的八種覺悟:
第一個覺悟 → 「世間無常覺」。覺悟到世界的事事是無常的。
第二個覺悟 → 「多慾為苦覺」。慾望是痛苦的來源,所謂「多慾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慾無為,身心自在」。減少自己的慾望,是使自己身心自在的方法。
*第三個覺悟 → 「心無厭足覺」。不追求「心」的滿足,而是追求智慧。智慧才是人生必須追求的事業。
*第四個覺悟 → 「懈怠惰落覺」。要常常勵圖精進,破除我們的煩惱。
*第五個覺悟 → 「愚癡生死覺」。要覺察到我們不斷的投生到這個世界,不斷的死而從來沒有提升自己的心靈性,這種生死都是愚癡的。
*第六個覺悟 → 「貧苦多怨覺」。要有如菩薩非常廣大的心量,心中完全沒有因貧窮、困苦而心生怨恨。要瞭解心生怨恨,橫結惡緣。
*第七個覺悟 → 「五慾過患覺」。在人世間不要被世間的快樂所污染,常常保有清淨皎潔的心來慈悲一切眾生。
*第八個覺悟 → 「生死熾然覺」。生死熾然,苦惱無量,要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念諸眾生,畢竟大樂。
二.心境 :「心」→ 處在中道。「境」→ 需要不同。
*當「心」和「外在環境」之間有落差時,內心就不平靜。因此,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並學習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用寧靜的心去觀大地眾生相,聽大地眾生聲,生活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凡事用心去看、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不要操心、煩心,則生活常自在。
*圓融:「心」與「外在環境」之間平衡,對於任何事物期待標準愈高,產生的落差會愈大,心就愈不平靜,愈不好受,愈不快樂。因此,保持「內心」與「外在環境」的平衡,就是「心與境之間的圓融」。做人處事「圓融」也就是 → 凡事感同身受,包容彼此,使自己心境與對方心境之間落差減少。
*西方科學文明所帶來的衝擊 → 使人們的價值觀產生變化,致力於對外在環境的追求,是一種心、境的偏差 ,結果不一定會好。對外在追求標準愈高,慾望相對增加,煩惱四起,人心不快樂。
*目前人們生活中最需要不同的是什麼?→ 需要得到我們所要的不同。即「心」與「境」之間的那份落差。
*「心」與「境」如何不同?如何才會不同?不同在於「心」出入之間,(一進、一出)無論在小到大都會有不同;從心的動念開始到行為的結束,從動念不同 → 感受不同 → 行為不同 → 結果當然不同;人的心地就像一畝田,靜靜的等待耕耘,播下好的種子,還要勤奮的灌溉、施肥、除草等各種過程的努力,才可能會長出豐碩的果實;如果不是如此,種子不良、方法不對、或不努力勤耕,那結果一定不良。由此可知起心、動念、感受到行為的任何不同都會讓結果大不相同的。大多數人都活在人生的過程裡,很少仔細去看出「初」(IN)、「終」(OUT)點之間的不同,為何會不同?是看結果的不同?還是看過程的不同?
*所有「進、出」的不同在於人類生活形態的不同:最主要(1).農業革命(2).16世紀工業革命(3).現代的資訊革命。找出(IN)、(OUT)之不同如設計所有的程式一樣;不同的程式設計 → 得到所需要的不同。
*如何在自己身上找出潛能?(IN、OUT之間)是什麼?在那裡?
學科學的人培養的是觀察力 → 一般東方人灌輸(出、入)之間的觀念。
*INPUT即由感觀(看、聽、摸、感受) → OUTPUT(說出來、寫出來、做出來);學習是一種習慣,養成學習去做,做出結果的習慣,因此學習如何由(IN→OUT)即由感觀得到「看(IN)→說(OUT)、聽(IN)→寫(OUT)、感受(IN)→去做(OUT)」, 做出結果的習慣,IN→OUT差異只是內容的不同。
*活在這個世界,學習能力要好,才能跟得上這個世界,活出自己。
人的一生:入(事) → 出(人)有何不同,就是看個人的修行;由「修」→「行」每件事情修正多少,付出多少 → 就有多少的不同 → 就有改變不同的結果;為了留下人生最好的結果,「修行」是唯一的道路,也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人生的過程中時時刻刻能轉變、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保持正念,並傾全力的付出、實行,最終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靜思晨語」中所釋:不用刻意去點佛前的明燈求光明,其實真正的光明在我們心裡,要緊的是點燃我們的心燈。「心迷就會苦,心悟就自在」。
標籤:
瀏覽次數:
57
人氣指數:
2917
累積鼓勵:
14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1
架 構 十 我的人生 -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架構一 成為生命的主人-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2-14 01:54
她, 99歲,桃園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