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維持生理健康:
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適當運動,
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身體健康自然擁有充沛的體力及清明的腦力,
也比較有能力面對挑戰與壓力。 (2)培養正向合理的信念:
根據研究,擁有正向信念的人,
具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與挫折容忍力,
他們把挑戰視為機會、把失敗視為過程。
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他們會把精力和焦點,
集中在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至於無法掌控的部分,
則不花時間去擔心或抱怨,
雖然他們還是會因為挫折而有負面的情緒,
但會採取行動去控制情勢而非被控制。 至於合理的信念,則是跳脫完美主義、僵化、二分法或個人化的思維,
能夠覺察自我的認知中,哪些屬於事實、哪些屬於推論,
例如老闆今天的臉色很難看是事實,
但這代表他對我不滿意卻是一種推論,具有合理信念的人,
會選擇在擁有足夠的證據之後才下判斷, 而非依據過去經驗留下的陰影就做出結論。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持續接觸新知與新事物,
可提升解決問題的動能與智能,
當我們對自我能力感到肯定,
相對也會提升自我效能與價值感,
不易受到壓力的侵襲。 (4)建立有意義的親密關係:
根據正向心理學的研究,
個人的幸福感來自與他人深刻的連結,
不管對象是家人、伴侶或同儕,
當我們感覺自己是被在乎、被愛的,
以及自己有能力付出和愛人時,
我們對於壓力就有較好的抵抗力。
換句話說,即使再忙再累、壓力再大,
個人都需要在自己和他人心中存入愛的存款,
才能為生命中可能出現的低潮做好準備。 (5)與帶來傷害的關係保持距離:
好的關係能增加我們心靈的免疫力,
相反的,充滿否定與攻擊的關係則有害個人的心理健康,
如果你發現在某個關係中,
你常常會感受到自尊低落、焦慮或緊張,
那這個關係就是有毒的,
就算不能完全拒絕,
也要試著保持距離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