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轉寄一封主旨為「要幸福喔」的郵件, 裡面有一句話:「像不為薪水般地工作,像沒有受傷過般地愛。」 特別是「像沒有受傷過般地愛」,能這樣的話,幸福就會出現。 可是,似乎很困難。 June說:「沒辦法」。發現女友同時跟別人在一起, 失望的June說:「我可以祝福她、繼續關心她,但悲哀的是, 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愛一個人了。」她的意思是,即使遇到新的戀情, 受過傷的心會變得謹慎,有意或無意地自我保護, 很難再像這樣無保留地付出。 「就像被蛇咬過一樣,下次看到蛇不可能毫無顧忌地親近牠。」 Sara說:「先幫我洗去記憶吧。」 因為工作的緣故認識子公司的企畫經理, Sara說:「打從心底知道,就是這個頻率! 感覺像是一千年前就認識,只要點到,彼此立刻完全瞭解。」 但是Sara拒絕進一步的互動: 「如果開始,我會瘋狂地愛他,比他愛我更多,這種關係最後又會是我受傷。」 離過婚的George跟現任女友已經交往六年, 年屆四十的女友覺得該結婚了:「喂,再過幾年我就皺得不用穿婚紗了!」 但George說:「妳如果想結婚就分手吧,我不會攔妳。 但我絕不可能再結婚,一次就夠,我怕了。」 與這種感情受創的人相處,往往會覺得受到不公平對待, 因而發出深沈的喟嘆:「之前那個人做的事,為什麼我要承擔後果……」 感情的歷史是一部爛賬,有人終身都無法跳脫。 被背叛的人失去信任的勇氣,被拋棄的人失去親密的能力, 偏偏這些都是愛的要件,無法信任、無法親密,再有的愛情註定只是空殼。 人們常說:「愛情就是要受傷才會刻骨銘心」、「後來談戀愛都沒什麼感覺」, 其實不然。問題並不在受傷與否,這些人後來談戀愛沒感覺, 通常是因為不再全心投入,或者對於前次感情的失敗歸因錯誤,「矯枉過正」, 往後只願選擇「安全」而不是「來電」的對象。 像Sara就不敢跟「真正有感覺」的人交往, 她想找一個性格木訥、生活單純、最好外表平庸、其他女人根本沒興趣過問的男人。 這種預設以安定、不受傷為前提的愛情(這還算是愛情嗎?), 在熱情的層面已是先天不良,還能期待什麼「感覺」呢? 受傷之後的下一次愛情,如果只想用來彌補、療傷、或證明自己的存在, 一定會讓人失望的。 一個男人無奈地說:「我知道,妳說過一百次了—妳前男友常不接電話, 原來是跟別的女人在一起,但我沒接電話是忙著開會! 妳不能因為他花心就認定我也花心啊!」 但女人也很無奈:「被騙一次是倒楣,被騙兩次的話只能怪自己笨。 我怎能忘記前車之鑑?知道男人可能用什麼方法欺瞞我,當然要嚴防啊!」 這樣的想法也不能說是錯。人類擁有學習的本能,會自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 少數人完全不在乎過去,總是像飛蛾一般,重複撲向曾經灼傷自己的火焰, 一傷再傷。對於這些人,我們又不免感嘆:「為什麼不學學保護自己?」 「那種人不是真心的,你要經歷幾次才能學會看人?」 關於愛情, 在「試誤學習」與「無顧忌地投入」之間,哪裡才是恰當的平衡點? 有人在為情所傷之後口味大變,發誓再也不碰類似的人,但有人卻每次都選擇類似的對象。 一般人都說前者懂得「記取教訓」,後者則是「執迷不悟」, 但仔細想想,他們的心理狀態並不如外人所想地簡單。 其實,更換對象類型的人,不見得就是「記取教訓」或「更正錯誤」, 相反地,他們也可能是無法反省洞悉的人。 例如,前次愛情毀滅的原因可能跟對方的類型無關,而是出在自己的個性、行為等等, 但他們卻單純地把問題想成「對象錯誤」, 以為「下次不要找控制欲強的」「下次不要找外貌協會的」就會改善, 從未考慮更正自己的模式,根本沒看見問題的癥結。 畢竟在「記取教訓」、「更正錯誤」之前,必須先能正確解讀這次失敗寓含的「教訓」, 分析「錯誤」到底在哪裡,否則只會改了不必改的,卻讓真正的錯誤繼續存在。 然而,這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能力。 用這個角度來看,那些屢次選擇同類對象的人也不見得是「執迷不悟」, 他們可能在前次挫敗後,徹底面對了自己的弱點,進行過內在大改造, 也經過充分的休養生息,決定再度挑戰目標,追求內心長期嚮往的典型。 也就是說,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不懂得改變方向的人,其實一直努力做更大的改變—改變自己。 在所有「改變」的嘗試中,改變自己需要最大的決心,但卻也是最能掌控的一種。 期待別人改變,不如期待自己改變。 只要改變後的自己比以前更成熟、更有能力,就有希望不再受以前同樣的傷。 記憶不易抹滅,情傷的記憶更難忘懷。 想藉由遺忘而做到「像沒有受傷過般地愛」,應該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方法是勇敢,把愛情傷痕悅納為自己的一部份,不再將之視為一個恐懼或怨恨的標記。 聽說生手習武時,步步為營,惦記著曾經被攻擊的弱點,極力避免出錯, 武藝反而無法純熟。但所謂「如臻化境」的高手,心中並無成規,而是見招拆招,天人合一。 「像沒有受傷過般地愛」,或許就要如此吧。 FROM KKBOX,樂活音樂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