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事件反映國人理財觀念仍停留在「待開發」階段,許多人侃侃而談各式理財法則,卻誤解理財行為而讓財富不增反減,甚至較理財前更窮困。講求「速食」的時代,理財必須腳踏實地,一步步前進方能創造幸福的財富人生。理財究竟有哪些錯誤觀念應該避免?哪些理財功夫又必須老老實實地「蹲馬步」?*.*六十三年次的林雅玲(化名),過年前因失業賦閒在家,由於收入中斷,最近她也淪落成為卡奴一族,爭取和銀行協商延後還款.很後悔過去習慣分期付款買一堆GUCCI和LV的包包,當時以為一個月不過二、三萬元的支出就能擁抱名牌,沒想到景氣不佳公司裁員,在以卡養卡的惡性循環下,如今她已經被銀行龐大借款壓得透不過氣來。理財IQ只有零分。資深演藝人白冰冰,無論在唱片界或主持節目都是長袖善舞的大姊大,三年多前接到好友的債務求救電話,為人豪氣的白冰冰於心不忍,二話不說就立刻拿出所有積蓄並向友人借錢,湊足四千萬元匯給對方沒想到對方事後卻避不見面,害得白冰冰生活從雲端掉到谷底,不得不背著負債度日,「都是我太相信他!」白冰冰對著媒體發出自責。輕易「借大錢」給朋友的這段往事,從此也成為其他藝人引以為戒的故事。已過世的知名烹飪節目主持人傅培梅,晚年為支持兒女虧損的事業能經營下去,不僅拿出銀行多年的存款,還將數間房子頂讓或到銀行設定抵押,儘管主持節目和出書讓傅培梅賺進人生的好幾桶金,但由於財富沒有妥善規畫和適可而止的付出,讓她最後連房屋貸款都繳不出來。傅培梅的天下父母心可貴,卻沒有給她安穩的天年。取&捨.「理財最重要的是取捨,知道自己在做麼,」前富邦投信協理、好樂迪財務長,現為專業投資人兼理財專家的郭恭克,一語道破他對理財的定義。郭恭克指出,卡奴之所以會成為卡奴,很大部分原因是在「取」和「捨」之間曖昧不清,他們寧願捨去自己的青春,去取得手機、名牌等炫耀品,而不是人生下一次出發的動能。他有間房子在淡水出租給學生,最近有兩名學生先後搬走,沒想到卻陸續收到銀行現金卡的催繳通知單,學生沒有收入卻去辦現金卡,讓他匪夷所思。此外,他還接觸不少研究生,雖然擁有豐富的財經知識,卻還去參加投顧老師的會員,「他們不是去買股票,而是投資風險更高的期貨。」知識分子妄想下一分鐘就致富的觀念,讓郭恭克不勝唏噓。*.*儲蓄&支出 對支出有精準感覺,以儉約消費達成儲蓄目的「記帳」是最好的方法.將每天所有的花費記錄下來.並持續追蹤.就能量入為出.累積自己的財富「春天酒店董事長何麗玲,連一塊也都要記」充分掌握收支情形就會清楚知道自己的錢花去哪裡,如此才能做到節流。記帳有了節餘,配合自己的理財目標(例如買房子、儲備退休金﹞知道自己的財務缺口有多少,接著才會明瞭要用什麼樣的理財方式達成目標...簡單來說,先強迫自己『儲蓄』然後依目標『理財』,最後有閒錢才放手去『投資』,博取更多的報酬。」很多人不清楚理財的真諦,一開始就跳到最難的「投資」,意圖一步登天,結果變成繳學費練經驗,資金也成為賭博心態下的犧牲品。*.*決心&紀律 先設定方向,利用規律資產配置達成目標.理財最擔心的,就是沒有紀律的堅持。每月賺的薪水可選擇先花費再儲蓄,也可選擇先提撥一定比率儲蓄再花費,但前者往往和月光族只有一線之隔,嚴重的甚至因為過度消費而成為卡奴,最後存不了一毛錢而讓理財前功盡棄,「想想看,你究竟是要當個富裕的年輕人?或者是有尊嚴的老年人?」理財要先設定方向,然後透過資產配置有規律地達到目標,至於該怎樣的資產組合,報酬率該多少,由於每個人性格均不相同,不能一以概之。理財目標要達陣,就像是從台北到高雄,你可以坐飛機,也可以搭火車或開車,完全看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重點是要持之以恆,「不要坐到一半想改搭較快的便車,結果反被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宰殺。」再者,理財工具的選擇也要符合理財目標,比如你預計準備退休金,利用購買儲蓄險或年金險進行中長期安排,以吻合實際需求。但如果你是去買郵局的六年期短期還本壽險,到期後恐怕將得面對資金再投資的風險(利率不若過往那麼高)。*.*華倫巴菲特在財務操作上有三項哲學,第一是分批進場,長期持有;第二是分散風險,布局全球;最後是股債平衡,做好資產配置。理財上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度追求短效益而無法享有長期持有的果實。很多人大幅擴張信用,讓自己承擔的風險遠超過所能負荷,等到事情爆發後無力收拾,反而陷入負債輪迴.別人可以爬喜瑪拉雅山.不代表你同樣也行。」理財最忌諱的就是一直想著明天就發財。「沒有人是趨勢轉折點的專家」。長期&短期 切忌一夕致富的想法,過度追求短期效益 .一夕致富的想法一直如影隨形跟在許多人身旁。長期持有的報酬遠勝於短期投機的優勢,除了風險較低外.還有複利的效果。愛因斯坦說,「複利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超乎自己的財務能力,也是人生理財不能犯的錯誤,「觀念和態度是決定理財成功與否的關鍵。」理財最怕的就是「懶」,空有計畫而不去執行,或者過於相信銀行理專而買到不適合自己的商品。許多人會誤信理專的推薦,原因來自於自己沒有事先做好功課,結果誤入歧途成為銀行眼中待宰的羔羊。買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不少人喜歡盲目去追逐明牌,時而做多時而做空,寧願疲於奔命也不願花時間去分析財報.「理財目的,在追求幸福而不是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