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禮記•中庸》中說,「知恥近乎勇」。大意是說有羞恥之心就接近勇敢了。 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 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一個人懂得羞恥,才能自省自勉。 有羞恥之心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戰勝自我,這是「勇」的突出表現。 孟子在《孟子•公孫醜上》中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大意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羞恥之心,就不能算作是人。 他認為人生來就有惻隱之心、羞恥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這是仁、義、禮、智的萌動,只有禽獸才不具備人類的這些天然的善性。 人有「羞惡之心」,才會在名利面前表現出高風亮節。 由此看來,人有知恥之心,才能意志堅定,於貧富、得失、義利之間有所取捨, 而不是任憑欲望的驅使。否則,人沒有了羞恥心,就什麼事情都能做的出來。 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會覺的羞恥,能夠有勇氣改正,那還為時不晚。 如果安於羞恥,或者不覺的是羞恥,反以為是榮耀,那就是不可救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