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親戚,綽號叫做「沒感覺」, 因為去看一場電影回來,問他電影如何? 他的回答是:「不怎麼樣,沒什麼感覺。」 去吃一頓大餐回來,問他滋味如何?他的回答是:「普普通通,感覺不出好在哪裡。」 十件事中有六七件,他的反應都是「沒感覺」。 不要以為他的知覺有問題,缺乏見識或者判斷力。 因為家境富裕,才二十出頭的他,已經遊歷過近半個世界; 台北吃喝玩樂的好地方,他去過的比沒去過的要多出許多; 讀的是一流大學,唸過不少書,也交過幾個女朋友; 生活閱歷可以說相當豐富,但也許就是太見多識廣了, 觀於滄海者難為水,尋常事物對他來說,都一個一個變成了「沒感覺」。社會越富裕,這種「沒感覺」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多。 「沒感覺」,其實是「心靈貧困」的徵候, 因為心靈的富有不在於擁有許多、經歷許多,而在於感覺許多。 無法有許多感覺的人,就是心靈上的窮人,他們是富裕社會裡另一種常見的新貧階級。 要拯救或免於自己淪為心靈上的窮人,並不是增加更多、更新的經驗, 而是如何讓稀鬆平凡的經驗產生更新、更豐富的感覺。 小說家普魯斯特曾說:「我們需要的不是新的景觀,而是新的眼光」, 是指視覺經驗而言,其實在他那部《追憶似水年華》的曠世巨著裡, 有更多尋常的味覺、聽覺、觸覺經驗激發他豐富感覺和聯想的描述, 譬如當一匙溫熱的茶和蛋糕屑混合,觸及他的上顎時, 「一種顫慄突然傳遍我的全身,一種絕妙的喜感擭取住我的感官……」,使他想起以前在坎伯拉的一切,而洋洋灑灑寫下了數千乃至數萬言的的感想。 也許我們無法像藝術家有那麼敏銳的感受力, 但大家都知道,一年只能看一部電影的人比一年看五十部電影的人, 對那唯一的一次觀賞經驗會有更多的感覺,其差別主要來自是否有珍惜之心。 如果能對每一個經驗都心存珍惜,都認為它難能可貴,好好去體會、去品嚐, 自然能有較豐富的感覺。揮霍會造成貧窮,心靈的貧窮乃是來自對經驗的揮霍; 而心靈富有的則是那些看重、寶貝自己的每個經驗,感覺最多的人。 感謝每個人,讓我們有另外一種感覺, 不管正面的,或者負面的, 讓我們感覺到要珍惜、活在當下….. 重要的是,享受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