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聞人言,物是有形有質的,物理有必然的規律不足為奇。
但人有心,心是不定的、不可知的,所以機械律不適用於人生。人有心屬實,但心從何來?
為了便於討論,我們且把人生分為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人都必然要與環境相互作用。胎兒在母體妊娠期中遭遇的的各種環境,是人生理的先天基礎。
出生後,生理需求與反應的的強弱,又和生長的環境交互作用,在得與失之間,形成了各種經驗與心理認知。漸漸成長後,開始就學、交友…,人的能力逐漸成熟。
最後,人終於面對社會,舉凡自我之條件與周遭的狀況,都互為因果
,交相作用不已。
從最初在母體中,到成長後面對社會,在每一個階段中所面臨的環境,我們都無法控制左右。等到個人的心理狀況在環境的刺激下已經定型後,人面對著無可奈何的大環境,連心裡生不生氣,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與價值觀來決定。
人究竟有多少空間,能讓自己作主?
「人生的意義為何?」
「時代的方向顯示了什麼契機?」
「我們是否真的奮鬥得問心無愧?」
沒有判斷的準則,就沒有正確的答案,那任何辯論都毫無意義。誰都知道在我們處身的世界中,事物在變,觀念在變,但是人性卻永遠不變。換句話說,在一代一代、生生死死的漫長歲月中,人性是不會改變的。
假定上面的論述成立,則上述課題的判斷標準應該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就是說,絕不能以眼前的是非得失為度。
人性在生理上的需求,是要維護生存;
在心理上則是要保持平安(而不是追求快樂)。
就生存的條件而言,當今這個時代可算是人類物質成就的巔峰狀態了。
從心理的需求而言,前面所提到的三個問題,古今中外,已經不知道被多少人提出來討論過了,相信今天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既然我們的答案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那結論就非常明確而簡單:只要我們知道時間的流程,我們就知道宇宙的真相,易是認知時間流程的不二法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志追求人生真理者,請先瞭解《易經》。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真要走上這一條路,請別忘了再帶一本《道德經》。
BY~ 朱邦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