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0935
 Pri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行銷真重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有機男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難養的動物
作者: Prinz 日期: 2013.10.17  天氣:  心情: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語出論語陽貨,意思是女子和小人這兩種生物是最難相處的,親近了就坑爹,疏遠了又尼瑪抱怨。


估計許多女性同胞對孔子這句話相當不以為然。怎能將女子與小人同視呢?顯然有強烈的歧視女性傾向───篇名「陽貨」,昭示這說法是大男人主義的玩意兒。


非也非也。其實他老人家說這句話的時代,女人的確沒啥教養。這不能怪女人,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沒教養,只有少數的貴族男性擁有受教育的機會───這種人被稱為「君子」。所以孔子特別喜歡搞教育,尤其喜歡教育平民,希望有朝一日把平民都教育君子。可惜這種百分之九十九人口沒教養的情況,在中國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初,直到今天這比例也沒降低多少。


沒教養的女人與沒教養的小人,是很難相處的。不只是君子與他們難相處,他們彼此之間也難相處。兩個長舌婦平日裡好得不得了,有點風吹草動立馬撕破臉;就算不撕破臉,背地裡也得講些陰損話坑害對方。


為何沒受教育或沒教育好的人會如此難養?正因為教育是「人為」的,是不自然的造作,貓狗蟲蛇是不搞教育的。順從天然的結果就是流露出「天性」,流露出貓狗蟲蛇皆有的生物性。


要知道甚麼是天性,必須從演化的角度觀察。


動物,尤其是弱小的哺乳類動物,在面對自然環境的折磨與天敵肆虐下有甚麼自保求生之道呢?「群聚」是一項好策略。那些沒有群聚性的小哺乳類早給恐龍吃光了,牠們的基因沒機會留下來,更沒機會演化成扛著大腦兩腿直立的聰明猴子。


那麼如何才能夠「群聚」?第一步就是要與同類建立起「關係」。沒關係的兩隻動物很難聚在一塊兒。不是配偶就是親子,要不就是結夥覓食、分工合作、集體養育子代等關係。比方輪流醒著警戒,就不怕睡覺時被掠食者偷襲。換句話說,有關係便有了「好處」。


為何想與達官貴人建立關係呢?因為搞好人際關係「好處」自然跟著來,例如以美麗的價錢標到工程,或者檢察官不上訴無罪定讞之類的。這樣的確信,從恐龍時代就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基因裡。


再進一步問:「為甚麼建立了關係便能撈到好處?」或者問:「關係是如何發揮功能的?」


答案是:「關係帶來信任。」


就拿一窩黃鼠狼來說,一隻負責警戒,其他黃鼠狼都能睡個好覺。但是黃鼠狼這畜生是很奸詐的,萬一大夥都睡了,牠一個偷偷把食物全嗑光了呢?或者看見老虎來了牠不吱聲自個兒溜了呢?又或者牠白天與誰結了仇,趁對方睡覺時一刀將他結果了呢?


這麼混蛋的黃鼠狼,基因很難傳下去,因為爾後沒人敢跟他建立關係;他孤零零一個人在荒野中求生,死亡率特別高。


唯有互相信任才能互蒙其利;能互蒙其利,彼此就更願意建立關係。所以「信任」的前提必須是「有利可圖」。愈有利可圖就更願意信任對方;愈信任關係愈能建立;而關係加深後又更加有利可圖,因此產生一種良性循環,使得族群繁衍綿綿不息。


在這種良性循環的促發下,自然會產生「期待感」───對利益的期待。這種預期心理和關係的緊密度成正比,愈親密,期待感愈強;期待感愈強,期待落空的創傷也就愈重───一隻黃鼠狼的擅離職守,能讓一整窩黃鼠狼被老虎吃光。


這就是為甚麼對於「叛徒」的仇恨會遠超過「敵人」。


以上說的都是天性,是從恐龍時代苟延殘喘的哺乳類祖先們,一代代傳下來的基因稟賦。愈沒受過「人工」教育改良的人,這種天然稟賦就愈強烈。


沒教養的女子與小人,隨著關係建立與加深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期待感──預期利益的心理;表現在外就是「需索」───需要與索求。


注意!關鍵不是「利益」,而是「預期利益」。


比方說你買了張彩券沒中獎,成了廢紙一張,你不會有太多感覺。但假設你中了大獎,興高采烈前去領獎的途中彩券居然遺失了,那個恨哪!簡直讓人想一頭撞死;假使是被人奪去,你跟那人立時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為甚麼兩種情緒會如此懸殊?沒中獎的廢紙跟失去的中獎彩券,其「利益」狀態不是完全一樣嗎?(你的荷包都沒長大)差別在於,「中獎」是一種「關係」,你因此跟發行彩券的銀行或者跟彩券制度之間有了「獎金」的關係,關係又帶來了信任與「預期利益」,跟自始沒中獎是完全不同的。


同理,男女之間的關係也一樣,愈親密的關係帶來愈大的信任和愈高的期待,表現出來就是「需索」。當兩人的關係只是普通同事,妳對他的期待只是工作上好好配合別扯後腿就行了,不會期待他記得妳的生日。一旦他成了男朋友,記得妳的生日是最基本的,不但要記得還必須有所表現,而且表現還不能太普通───只請一頓牛排是很讓人失望的。


不但在物質利益上有需索,精神上的利益更是需索無度,尤其是「關心」與「理解」。例如親子關係就十分典型。孩子還小的時候需要你關心他,等到了青少年時期關心就不夠了,你還得理解他;你不理解,他就不滿足,不滿足就叛逆。物質上的需索比方零用錢那就更不必說了。


反過來也一樣,父母也需要孩子的關心與理解,等他老了也需要物質上的援助,這些都是基於親子關係而來。沒這份關係,你再怎麼老朽也不好意思要別人養你,孩子再窮也不會隨便向陌生人討零用錢。


在一個「需索」的關係中,「不遜」與「怨」很自然就發生了。孩子需要父母理解,父母也需要理解孩子,為了充分理解孩子不惜檢查孩子的手機、電腦、包包、床底下的不良刊物、要求他出去玩要報告行蹤、男朋友必須通過面試、紀錄女兒的驚奇正不正常。


這還是普通的「不遜」,嚴重的念大學還每天接送上下課,俗稱「媽寶」。當媽的要是遠離了媽寶,能不「怨」乎?


除了一般性的理解,親密關係還要求更深刻的理解───不但要理解我是怎樣的,還必須理解我為何這樣───也就是心理狀態與動機的理解。這種要求高到一定程度,就轉化為「認同」的要求。


例如有些當父親的,在職場上明明是個沒人看得起的loserwretch,他早就習以為常,但回到家還得「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如果兒子膽敢對老子露出一絲歧視,要嘛傷心欲絕,要嘛悲憤欲狂,人生的悲哀莫此為甚。


對外人沒有或很少的「認同需求」,轉個身對家人需索無度,原因無他,關係親密而已。


有些男人在妻小面前完全不管儀容,夏天穿條內褲大剌剌躺在客廳看電視,還同時摳腳丫子;朋友來訪一按門鈴,瞬間跳起來穿上襯衫長褲,大爺忽然成了孫子。我們都理解禮儀有內外之分,這是常識;但深層的原因是───不夠親密的關係,不會產生高度的認同需求,你不會期待普通朋友接受你在家的邋遢相;一旦親密到某種程度,就是多麼難看的死德性你也必須認同我,就是爬你頭上撒尿也得包容我───只要關係夠親,你一定能理解我為何撒尿吧!「近之則不遜」是很自然的。


反過來講,你要是不認同我(無論客觀上我值不值得認同),就意味著我們關係不夠親密,意味著拉開你我的距離,意味著不信任,「遠之則怨」了。那個怨恨,就彷彿已經發生了「中獎」的關係然後失去彩券一般。


這種「被認同」的精神利益,往往比物質利益更巨大;巨大到一個程度簡直賴以為生,一旦失去就了無生趣了。為甚麼失戀的人會自殺?正因為關係雖然破裂了,但之前基於這份關係所產生的認同需求還在,卻再也不能獲得滿足,只好去死。一隻被拋棄的雄獅輕率地向人類村落發動攻擊,也可以視為類似的求死行為。


所以與其說「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毋寧說動物天生就有這種「難養也」的性格,除非在文化上陶冶成具有人文素養的「君子」。畢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有其演化上的基礎,從生物學來說是有好處的。


關鍵是,你選擇成為一個「好人」還是「好動物」。


 


 


 


 


 


 


 


 

標籤:
瀏覽次數:218    人氣指數:2418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行銷真重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有機男女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