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82130
 Vincent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牠回頭看著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荷蘭-台夫特(Delft)步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劍橋步行之旅
作者: Vincent 日期: 2010.12.29  天氣:  心情:
劍橋步行之旅

作者: 語春

「靜極了 ! 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 ; 只,遠處牛奶的鈴聲,點綴著,這周遭的沉默。」
記得嗎?這是大情人兼大詩人徐志摩筆下的劍橋。
想不到,妳瞧!
七十多年後,想不到,大詩人筆下的劍橋的景緻,居然,一點都沒有改變。
我循著大情人的以前走過的足跡, 造訪了劍橋的大街小巷。
劍橋的校園,看起來,一切的一切,都那麼親切…
走著走著, 我不由得,唸起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來了…
「請來和我同住 , 作我心愛的情人!
那我們就將永遠彼此一條心。
在那裡 , 我們將並肩坐在草坪上;
觀看著牧人在草原上牧牛放羊。
或者在清淺的河邊 側耳諦聽,
欣賞水邊小鳥動人的歌聲。」
前言
劍橋的靈巧在於結構。
它的市中心區很小。它的市中心區是被眾多的學院所包圍的。
鼓手街(Drummer Street)位於市中心區,這條街,就是巴士總站。
我在巴士總站下車。下了車,就看到了劍橋的市中心區的真面貌。
沒有高樓大廈,大多數是二層樓的店面。
比較高的建築物都在學院區。學院區的建築物,大多是中世紀留下來的。
巴士總站所在地是鼓手街;嗯,Drummer ,我想起了那首很感性的,Little drummer player(小鼓手---聖樂)
嗯,是的,劍橋,這個英氣的名子,很多建築物都跟聖經有關的。
從鼓手街往東走,穿過聖安德魯街,不一會爾兒工夫,就到了觀光局。
Vincent的「劍橋青春行」就是從本篤街(Bene’t Street)的觀光局開始的。
劍橋步行之旅( 之二)
***請遊客配合下列事項:劍橋市是一座大學城、劍橋大學所在地。劍橋大學一共有三十一個學院(有些學院的校區,比國內大部份的「大學」整個校區還要大!)因此劍橋市最大的快樂,除了風自然景觀、建築美學之外,就是「寧靜」了!原則上,校區是對外開放的,但,是局部的,視上課情況而定,所以,一定得配合個各學院門口的指示標誌。***請遊客記住,劍橋大學是私人產業、求學所在;在享品味劍橋之美時,一定要保持肅靜。(不可在校區溜狗、進食、喝飲料、踐踏草坪*劍橋大學評議員例外)

瞧!我正走在中庭的鵝卵石路上呢。我環目四望,這中庭的四邊,都被回圍牆包圍著。


王家學院 ( King’s College)
現在,我沿著英王商店街溜躂著。我的左邊,就是有名的王家學院了。
馬路是鵝卵石鋪成的,讓人油然生起一絲絲思古的幽情。
穿過馬路,迎面而來的,就是王家學院的大門。
大門上方的校徽,很是精緻。
右側,有一個信箱,也很別緻。
兩個英文字母”V.R.’’, 代表「維多利亞皇后(Queen Victoria)」。
現在,我已經進入了校園,大門內的校園,有「世界上最美的校園」的美譽。
王家學院是英王六世在一七四一年創辦的。
在創辦之前,還有一棟歷史更悠久的「評議會館」,這個會館,是一七二四年成立的。
會館的右邊,是校園代表性建築--王家學院教堂。
教堂旁,一片綠油油的草坪。
劍橋的草坪,真是另我大開眼界。
眼前的草坪,何其遼闊,另人豔羨!眼前的草坪,幾乎跟Vincent母校(文化學院)整個校區一樣大了。草坪旁有步道。
在廣大的草坪之中,步道顯得巧小雅緻。
在這夏日時光,在小徑上走著走著,全身感到酥軟又舒適。(有人說,這麼美的草,是因為劍河的關係;還有,氣候的關係;冬天的雪、夏天攝氏二十多一點的怡人溫度)
我忽然想起我在文藝青年時代讀過的名句「赤足走在草地上」(小說家鍾玲);這一剎那,真想把鞋子脫掉,到草坪賞跑一跑。
不過,親愛的讀者諸君,劍橋大學的草坪是不准踏的。
只有,王家學院評議會的會員(類似我們南港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才可以直接穿過草坪。為什麼評議會的會員可以直接穿過草坪?有人說是,為了研究的需要啦、靈感來的時候啦。也有性學專家說,的 ,校方是暗中補償會員的性苦悶嘛 (幽會比較方便吧,因為,在一八八二年以前,評議會會員可是必需苦守寒窯>>不能結婚的。)3/20
我暫時把王家學院評議會的會員的性苦悶問題擱在一旁,因為,馬上就要欣賞劍橋的「教堂之美」了。
這教堂,就是全英國最有名教堂之一的--王家學院教堂。
這個王家學院教堂果然是出類拔萃。
我抬頭往上看,首先發現,扶壁的顏色居然不一樣
(扶壁的用是,支撐教堂的)。
扶壁的顏色,為什麼不一樣呢?
因為,教堂蓋了整整一百年,才大功告成。
在一百年間,歷經了三個階段--有人說,是因為缺錢吧。
但是,不管是不是缺錢的原因,歐洲人這種對於建築物的長時間奉獻的做事精神--也依然反應在現代歐洲人一絲不茍、有始有終作事態度上。(值得敬佩,妳聽過了喔,萊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甚至蓋了八百年呢!)
除了扶壁,王家學院教堂的都鐸式玫瑰花窗與懸吊式大門上的--皇家徽章,也都別具特色。
教堂內的拱形圓屋頂,據說是全世界最美的。我進了教堂,抬頭看,幾乎摒住呼吸的。(其實,我是看到一位身旁一位藍眼長髮的美女,身材像羅浮宮米羅維納斯,美麗的雙頰,白皙透紅;像剛剛從拉斐爾名畫裡走下來的女孩;她就站在我旁邊)
王家學院教堂的內部裝湟是亨利七世要求的,全是歌德式的,
彩繪玻璃則是亨利七世的兒子--亨利七世後來在修美化的。
彩繪玻璃有兩層:下面一層介紹新約聖經故事,上面一層則是介紹舊約聖經故事 。3/30

王家學院教堂外觀很氣派(長88.1公尺,高24.4公尺);但它之所以出名,並不是因為它龐大的外觀而已;它的鑲嵌藝術(台灣通稱馬賽克)、雕刻藝術、魯本斯名畫(在祭壇後面),才是這所教堂名聞遐邇的主要原因。
教堂的鑲嵌藝術表現在彩繪玻璃上;雕刻藝術表現在牆壁上。
王家學院教堂的東西兩側各有有八面彩繪玻璃;每一面彩繪玻璃都是尖拱形的,而天花板也是圓拱形的(全世界最大的),甚至,教堂正門的形狀,也是尖拱形的。如此搭配,造成了一種和諧感;聽說,建築師「維思鐵爾(Wastell)」有意表達這種「和諧」的理念(信徒到教堂以後的感覺>人類減少原罪以後的感覺>心靈和諧的感覺。)
彩繪玻璃位於牆壁的上方;它的盡頭是拱形圓天花板,玻璃 的下方是牆壁。彩繪玻璃上,繪畫有五顏六色的;而牆上的浮雕,有有城堡、槍眼、人像 、守護城堡的獵犬,看起來相當有趣。
彩繪玻璃上面,那些敘述聖經故事的圖畫顏色鮮艷,如栩如生,那些圖畫可不是畫上去的,是鑲嵌而成的。
怎麼鑲嵌呢?大量的、原色的、細細小小的方玻璃,由熟鍊的工匠,一片一片,拼湊而成的。
這工作,非常的不簡單。因此,當時英格蘭的工匠是備受禮遇的。工匠的臉,因而常出現在藝術品裡面。
王家教堂也是一樣。
王家教堂的西側也有八面彩繪玻璃。從左邊算起,第四個彩繪玻璃上面,有一整排的花朵,在那些美麗的花朵當中,居然出現了冒牌貨;那冒牌貨,是一張臉欸;那一張臉,就是工匠的臉呢。

教堂的中間,有一座屏風(屏風牆是英國人說的;比較像牆好不好?)。屏風牆,是木造的。
屏風牆的前面,是前廳;前廳的兩側是信眾席,兩側各有座椅;屏風牆的後面,是合唱席。教堂內部結構雖然大 但內部裝湟,除了彩繪玻璃以外,只有白金色和深褐色兩種顏色。
圓天花版,窗櫺上,牆面是白金色的;座椅、 屏風牆,是深褐色的。因此 ,看來極為樸素、高雅。
前廳左右兩側是木椅;木造屏風十份厚重,因為,屏風上端的管風琴多達四千多枝,這麼多的管風琴架子就靠屏風支撐著,因此,說是屏風,其實,屏風極厚,厚得像城牆一樣。
這看似城牆的屏風,屏風上還有浮雕呢。屏風的浮雕,與牆上的雕、教堂正門的浮雕互相呼應,另人嘆為觀止。
這屏風是國王(亨利八世)與王后(安波莉恩結)合作設計的。國王與王后結婚時,非常的『在上願為連理枝』;國王公開讚嘆王后「美而慧」,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是,三年後,也就是在一五三六年的時候,國王居然把王后殺了。
雖然亨利八世如此兇狠,他在英國的歷史上,還是佔了一席之地;原因無他,乃國王家學院教堂是歐洲所有歌德式教堂當中,最晚蓋的(像末代皇帝一樣, 成了絕響。)是也。
英人看到王家學院教堂之美而懷念亨利八世,而附帶的,也見識到當初女權的低落,連王后之尊,也慘遭毒手,令人扼腕不已。(英國人愛欣賞建築藝術的風氣一直到現在依然很盛)
現在,我走近了屏風牆的牆門。
屏風牆的牆門的正面,也有木雕藝術。
當初,國王很愛王后,國王昐吩咐雕刻師,在的牆門右側,留下一些夫妻倆恩恩愛愛的浮雕,這雕刻師也挺絕的,他把其中一張臉他調包了,換上了自己愛妻的臉;雕刻師愛妻的臉,因而保存在教堂內,一直到今天。
走過了屏風牆的牆門,牆內就是「合唱席廳」了。
在「合唱席廳」走啊走的,我突然發現,「合唱席廳」裡面的地板,居然比外面(前廳)低一些些呢。
很不尋常喔!
真妙!原因是,教堂裡面的名畫。名畫面積很大,整個牆面容納不下。因此,教堂裡面的地板,就重新再設計一次,這樣一來,名畫就可以一覽無遺了。
(名畫和祭壇的擺飾,很像國內民間信仰、在四合院正廳中央,敬拜神明的裝飾。)
既然地板改建,改建後,得更美才行,因而,重鋪以後的地板,鋪上了大理石,變成了黑白兩種顏色,看起來,黑白分明,像人間閃善惡一樣。
(黑色大理石來自比利時,白色大理石來自義大利的卡拉拉。)
合唱席全是木造的,合唱席的座椅上,也鑲嵌著精緻的木雕藝術。
在合唱席上,最有意思的,是寶座華蓋板(Canopies)和寶座週遭的浮雕、徽章;那些形形色色的徽章、浮雕,分別是亨利六世、查理一世,還有,伊頓高中的校徽。
伊頓學高中的高材生,是國王親信主要的來源。
歷代英國皇室的徽章啦、伊頓學高中的徽章啦、我覺得還好;倒是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徽章,讓我覺得最有意思。
這兩所學校的徽章,同樣都是一本書籍。
不同的是,劍橋大學的書,是蓋著的 ;而牛津大學的書,則是打開著的。
劍橋人因而嘲笑牛津人說,牛津人最最懶惰了,從不翻閱書本;牛津人則反唇相譏,笑劍橋人,從不打開書本。
讀者諸君,您倒評評理,誰講得對呢?
再來,往前瞧瞧!前面,就是王家教堂的心臟-祭壇。祭壇旁邊的牆上,有不搭調的字跡哩(是紅色的)。

這些字跡,是克倫威爾手下幹的勾當。
克倫威爾跟海珊半斤八兩,也是一個「槍桿上出政權」的實踐者,在內戰時,他老兄,居然把教堂當軍營哩。


註:名畫位於祭壇後面。
「東方方三博士朝聖」-魯本斯- 一六三四年畫的。一九六一年,一位善心人士把這幅畫奉獻給劍橋大學。魯本斯真是鬼才,只花八天就畫好了。當時,他喜獲麟兒,因此,把兒子當模特兒,畫成圖畫中聖母懷抱中的基督。這畫本來放在比利時魯汶的Convent church,這畫是該教堂的祭壇畫。一九五九年,一位匿名人士,以二十七萬五千英鎊的代價把它買了下來,再轉贈給劍橋大學的王家學院教堂。


2
現在,咱們離開教堂吧。
請看右邊。
右邊,是「河濱公園」。
這是著名的「邊陲地帶」哩。
現在, 這裡靜悄悄的 ﹔但,七百年前, 這裡卻是「劍橋港」的港口, 是「鬧區」哩!
七百年前,國王學院在這一帶開始大興土木, 這樣一來, 等於是把整個劍橋給毀了。
因此, 當時,市民對「大學人」忿忿不平。
現在, 康河旁較高的部份 ,有兩棵大樹。
樹的所在, 就是當初港口的「碼頭」。
七百年前 ,「碼頭」忙碌得很呢。
再走回大街的校門。
左轉後,注意喔﹗
再轉個彎 ,看﹗
街道對面,有兩家旅行用品店 :一家是「阿美」開的, 另一家是「來德」開的。
兩家都很有名的喔。
每年五月,「王家學院」都會舉辦「五月舞會」
因此,到了五月,同學們都會來這兩家店,租禮服穿。
旅行用品店的窗口, 陳列著各種行事曆 , 像是 「競賽日期表」啦、 「競賽隊伍表」啦,蠻有趣的。



3

然後,通過聖瑪莉教堂 。
這教堂很大, 也很有名。
教堂的右扶壁上,有一塊大圓石。
這塊大圓石,是劍橋中心點。
當人們要測量劍橋附近的距離時, 是以這塊大圓石做為起點的。
古時候, 學生住的地方是不可超過三英里的。
在大圓石的後面 , 有一家「阿姨茶店」。
這茶店英國味十足。
這茶店有三面窗。
有三面窗之中,只有一面是真的 。
猜猜看吧。
( 猜對的, Hercules送你一本書)

大學評議會
現在,沿著「大學評議會」的鐵欄 杆走 。
請注意, 在開學期間, 「大學評議會」每天中午都有演講。
演講固定在下午一點鐘結束。
因此, 每天下午一點鐘的時間一到 , 大批「鐵馬(腳踏車) 」便一擁而出。
(因學生們人人一部「鐵馬〔 (腳踏車) 〕 」。
大學評議會建於1720年, 是劍橋大學行政中心。
劍橋大學的古典建築很少 ,而大學評議會是其中之一。
大學評議會具備很多功能。
它既是交誼廳, 也是頒發學位的場所;
它是大學評議會總部 ヽ更是劍橋大學「層峰」之所在。
某夜,一些捉狹鬼,把一整部汽車掛大學評議會屋頂 。
害校方花了一星期才卸下。
好 , 現在走向左邊。
左轉後 ,咱們進入了「大學評議會巷」。
小心喔 !
這巷子很窄,又是石頭巷,容易錯過。
巷自子的盡頭,是三一巷。

4
克萊爾學院 (Clare College)
三一巷,是劍橋最老的巷。
三一巷右邊,就是「龔維爾學院」及「凱吳斯學院」。
注意喔, 在所謂「榮耀之門」上面,有一具「六面太陽晷」。
巷底面左轉,是「三一巷」 。
這條巷,原來是「劍橋大街」呢。
現在,咱們右邊,就是「克萊爾學院 College) 」 。
這是「克萊爾夫人」在1338年創辦的。
往右,穿過校園,過了兩道門 ,到了「克萊爾橋」。
「克萊爾橋」是一劍橋碩果僅存的一座古橋(1640年) 。
做一下智力測驗, 算一下,古橋上,一共有幾個圓石 ?
答案是 ,十三又八分之七。
那八分之一……..
哪兒去了?
是某一位建商拿走的。
不知哪一天拿走的 ?
這hercules就不知道了。
現在, 請停下腳步。
欣賞一下康河美景。
靜靜的,一點聲音都沒有。
若碰上好天氣時,不妨租一部小舟, 以長篙撐船前進。
每天下午 ,學院庭院是對外開放。
不同學院的庭院,有不同園景。
沿著小徑參觀,深覺 : 各種優美的園景, 各擅勝場; 爭奇鬥豔 ,各領風騷。
景這美麗的校園。
現在, 來到「克萊爾學院」的邊陲地帶了。
克萊爾學院的後花園很美,賞心悅目,令人心醉。

每年春天,克萊爾學院都會舉辦花展。
這花展,遠近馳名。
不特此也,克萊爾學院的後花園,更擁有「 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
這美景,居然在劍橋市中心區呢。
向右轉,是河堤 。
河堤旁,另一座橋又出現了。
這座橋,名叫「 嘉列 (Garret) 橋」。


5

過了「 嘉列 橋」,咱們又進入一條窄巷。
小心腳踏車喔﹗
先左轉, 再右轉 ,然後, 沿著「三一學院」的外牆走囉。
你將經過一個裝飾過的側門。
這兒 , 左邊上頭 就是學生宿舍。
(學生宿舍不夠 ,有些學生住市區公寓。
改裝過的。
走到巷底 ,你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 :左轉,到三一街
或是,走捷徑 ,直接到對面的「玫瑰彎月(Rose Crescent) 」。

6
三一街 (Trinity Street)
沿著三一街, 請注意,
這兒的建築款式變化多,特別是,商店正門上方的部份。
「蘿拉 . 薆胥黎(Laura Ashley) 」這店的所在地,曾經是「土耳其人之頭」夜店。
(英國首相兼大文豪「邱吉爾」 曾被凱末爾〔土耳人英雄〕打敗 ,因此 ,英國人喜歡諷刺土耳其人)
很酸喔 !
十七世紀時 ,「土耳其人之頭」夜店。是學生愛逛的地方。。
夜店旁 , 左邊,是「黑賀爾」書店 ,是劍橋大學最有名的書店。
接著 ,來到「三一學院」大門
「三一學院」,是亨利八世贊在1546年創辦的。
三一學院的前身,是兩所小學院。
兩所小學院之中, 其中一個,是愛德華三世創辦的。
德華三世的王徽和六位王子的徽章,都雕刻在門上面。
仔細第四面盾牌喔。
嗯 ,第四面盾牌是空白的 。
沒錯。
四王子在獲頒徽章之前,就去世了。
德華三世的王徽和六位王子的徽章上方,是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拿著十字架上的寶珠(象徵王權)……還有 ,一支「椅腳」。
原來亨利八世拿的是「王笏 」,卻被某位人兄調包成「椅腳」了。
這仁兄,也夠皮的吧
接著 , 來到名人故居 -----牛頓住的地方。
據說,庭院前的蘋果樹, 就是牛頓發現地心引力那棵蘋果樹後代。


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
現在,走進了三一學校門。
現在,我們來到響往已久的三一學院校園裡。
三一學院引以為傲的是,得諾貝爾獎得主勝過其他所有學校。
本校財富在英國也名列前茅,僅次於王室ヽ英國教會。
右邊,是鐘樓
這鐘樓,是兩所學院共用的。
鐘樓美每半個鐘頭響一次, 打鐘的響聲不同。
鐘樓聲響一共是12個。
從第一響到第12響,一共43秒。
43秒跑完廣場一周,是三一學院的傳統。
三一學院校園也是「火戰車」拍片背景所在地。
校教堂內有「牛頓」、詩人「但尼生」、哲人「培根」等先賢雕像。
拜倫,在三一學院名氣很大。
學院禁止帶寵物上課。
拜倫為了挑戰禁令,居然牽了一隻熊上課。
不特此也 每個禮拜,拜倫還都一定溜到校園噴泉旁,洗一次澡。
另一位名人,是查理王子(女村都討厭他吧)。

現在,到了學生餐廳的階梯。
注意學監喔﹗
學監戴禮帽,看起來很紳士,其實,有時,是兇巴巴的。
曾把學生關禁閉呢。

好,再介紹下另一個三一學院的「傳統」。
這個「傳統」是 再登上階梯,回頭,一口氣,往下跳。
(註 : 這是劍大學生的傳統,遊客可別試喔)
登上階梯後 ,慢慢穿過通道
好,發現沒 ?
現在,我們在「尼微爾Niville」庭院了
尼微爾庭院屬於修道院區,因此,走到這,似乎感受到一股特別安詳、平靜的氣氛。
前面,就是圖書館
這圖書館 ,是克里斯多夫伍倫在1676~1690年創立的。

四種圖案, 象徵劍橋大學傳統學科: 神學 、 法律、 物理、 數學。
圖書館在中午12點到下午兩點間,開放參觀(週一~週五) ,
可目賭很多原稿 ,包括「溫尼熊」 (Winnie the Pooh) 。
尼微爾庭院的草坪是舉辦五月舞會所在地─記得「來 德」 和「阿美」`兩家旅行用品店嗎?
那圖片很美喔 !
香檳 、 晚禮服服 、 月光舞會、衣香鬢影……
好, 回到真實世界吧。
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尼微爾Niville」庭院。
在圖書館下方, 是後門 ,沿著河邊小路,走到下一座橋
也許,你動心了, 想試著以長篙,撐船在康河前進,浪漫一下嗎?

過了橋, 沿著康河, 通過路中一扇小鐵門, 再轉個彎,出窄巷。

7
聖約翰學院 (St. John College)
直直向前走,聖約翰學院橫跨了康河兩岸。
秋季時灌木爬上左邊牆壁 那景色極壯觀。
右邊,是「廚房橋(Kichen bridge)」。
繼續左向橋走 ,看左邊,看到 「嘆息橋了嗎
像不像「威尼斯的「嘆息橋呢

沿著通道「再通過三座庭院。
第一座庭院歷史最悠久─1511年
馬上「你來到聖約翰學院大門在外面 「 可欣賞到可愛的雕刻。
藍色的花朵, 「是延命菊
聖約翰學院創辦人是瑪格利特 . 包福特夫人。
延命菊是瑪格利特 . 包福特夫人徽章之一

現在你以經回到三一街了
附近 是一座靜靜的小公園「 公園原址 是一座教堂
繼續往左邊走 路盡頭 ,你會看到醒目的圓形教堂
它興建於1130年─這種古老教堂全英國只剩四棟
中世紀十字軍東征回國後把也耶路撒冷聖墓建築式樣帶兵英國
到了 圓形教堂時, 今天步行之旅也將將近尾聲了
向右走 就是21世紀 熱鬧的
血拼區了

如果想再多看一點 就往下閱讀吧

8
橋街 (Bridge Street)
出了站在三一街盡頭是圓教堂 左轉, 是 「橋街」」(Bridge Street)窄巷。
在「橋街」 讓你有這個寶貴的機會 看到中世紀劍橋的盧山真面目
很快的,會 你會看到 「抹大拉 橋 Magdane Bruriddge」﹔抹大拉就是聖女 耶穌所說 愛比恨多 即指抹大拉)
抹大拉橋, 是康河第一座橋原址。
抹大拉 橋接通羅馬路與柯爾鍥斯路。
橋旁 , 就是租撐高船所在。
橋那頭 , 是抹大拉學院。
抹大拉學院創立於1428年 ,是聖本篤修士的家。
撒姆爾.佩皮斯(Samuel Pepis,著名的日記文學家)曾是這所學院學生。
抹大拉學院內, 有一座「撒姆爾.佩皮斯圖書館」。
「撒姆爾.佩皮斯圖書館」收藏了一份日記原稿 ,可別忘了進去瞧瞧。

抹大拉學院對面,有不少商店。
這些商店,跟士林夜市一樣,商品應有盡有的 , 非常有趣。
從商店橋街再往上走一點路,左邊有一棟16世紀建築物 。
這建築物,就是「劍橋郡民俗博物館」。
過了馬路 ,有一棟教堂
這教堂外面積很大名叫「吉爾斯教堂」
「吉爾斯教堂」就是銅拓中[心
有人說, 到劍橋如果沒到「吉爾斯教堂」親手拓一張文稿 , 等於沒來劍橋一般。

現在 ,這古城主要的名勝古蹟,都已導覽完畢。
當然, 幾小時要看完全劍橋最,是不可能的。
漂亮的學院、博物館還很多,公園,花園, 商店等待發掘的還很多 其若想索取其他資料。
請跟Vincent(西螺)索取。





標籤:
瀏覽次數:69    人氣指數:6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牠回頭看著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荷蘭-台夫特(Delft)步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