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280150
 恋愛をしたいと考える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想瘦的人照過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可憐的小孩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追風箏的孩子
作者: 恋愛をしたいと考える 日期: 2008.09.18  天氣:  心情:
 現在,世界正處於基督教與回教對立的局面,在那炙熱的沙漠地帶,到處都是衝突,衝突頻繁,讓每個身處在和平世界的人都深深覺得,不是生在那種地方真是幸運,甚至認為,平白無故去那個地方的人簡直是去送死。所以大部分的人變得對那塊土地越來越疏遠,不想去碰觸它,因為一旦看到有關中亞的新聞,不是什麼恐怖攻擊就是美軍又有多少人被炸死,總之是慘不忍睹。但是看完這本《追風箏的孩子》後,先前那種警惕都不見了,變得很想再多了解那裡的可憐百性,以前是怎樣的生活,而現在又是怎樣的生活?然後閉上眼睛,深深為他們哀悼,再次為自己所生存的空間感到慶幸,甚至憂慮,會不會我們的家鄉也可能是下一個阿富汗?

  這本書本身就有紀錄片的功能,它忠實地記下了回教世界中所有廣為人知及鮮少人所知的衝突,並以主角本身的童年一路帶出,充滿了高潮起伏,讓人得以深思,卻不見得找得出解決的方法。在回教本身裡面,就充滿了各種令人咋舌的衝突,比如宗教、種族、親子、朋友、性別等等。看這本書時,我一直覺得很怪異,回教的阿拉不該是這樣教祂的子民們種族歧視的神,卻不斷有人假借神的名義,想當另一個「希特勒」,用殺戮淨化種族與宗教的派別。我覺得太可怕了,這種只有神性、沒有人性的世界。而回教國家裡頭的性別歧視更叫人不齒,那不過是另一種種族、宗教歧視的縮小版。書中莎拉雅所發出的疑問:「她們的兒子泡夜店釣馬子,把女朋友搞大肚子,沒結婚就生小孩,沒人說半句話!喔!只不過男人找找樂子罷了!我犯了一次錯,突然每個人就開始談榮譽心和自尊心,我這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這也正是所有女性的疑問。

  至於朋友間、親子間的衝突是本書的重點,我想作者巧妙地利用鬥風箏與追風箏的習俗帶出了這故事的原點。在阿富汗當地,鬥風箏與追風箏象徵了很高的榮譽,從阿米爾的父親希望兒子在這個比賽拿第一來證明他的確是他最棒的兒子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意義了。所以如果總觀這篇故事,鬥風箏與追風箏這個動作甚至象徵了本書主角終其一生的追求。童年的時候,他用風箏來博取父親的注意,中年的時候,他用風箏來求得他背叛好友哈山以及他兒子的原諒,從一種自私,轉變為付出的贖罪,正是本書感動人的原因。風箏,便是全書最大的衝突點。

  哈山的犧牲、奉獻,阿米爾的抱歉、愧疚,外人如拉辛汗的體諒,在這本書中都呈現一種扭曲的樣態。阿米爾是最顯著的例子,拉辛汗說他對自己太苛刻了,正是他那種傷害哈山、甚至遺忘哈山的行為看出來的。沒錯,我也深深那麼以為,有時候傷害一個人、甚至想趕快把他忘掉,並不是因為討厭他,而是太在乎他,太在乎就會不斷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苛責自己,然後痛苦便會想麻痺自己,用傷害、用遺忘,希望對方的疏遠可以使自己好過一點,但天知道,心中某個地方的痛還不就是為了這個?主角本身就一直在這個痛苦的圈圈中打轉,雖然他表面上是令人厭惡的狡猾,但看細一點,他也不過想在哈山與父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哈山在無意間得到阿米爾一直很嚮往的父愛,哈山重視的卻是阿米爾的認同與陪伴,父親因為當年犯下的錯誤而在兩個男孩身上有所偏頗,這樣的三角關係本身已很複雜,又發生在階級、道德層層緊密的回教世界,使得這複雜更牢不可破。如果故事發生在美國或更開放一點的地方,就不會有那麼多悲劇、遺憾發生了。

  總之,人生所追逐的不過就是那一點點認同與救贖嗎?
標籤:
瀏覽次數:138    人氣指數:33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想瘦的人照過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可憐的小孩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