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財富重分配,有錢人更有錢,窮人變得更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當中,
這不是景氣循環!你不能再用舊有的模式過日子,要開始調整心態和策略,
否則你會像溫水中的青蛙,最後在這個社會中被淘汏...。
讓我先來分享一個故事。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距離智利西方3,700公里的海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島,
面積只有118平方公里,還不到台北市的一半大,18世紀初被荷蘭人發現時,
第一眼看到的是數百尊碩大無比的巨人雕像。這個小島是不經意被發現的,
因為在航海地圖上並沒有標示。
發現當天正好是復活節,於是被命名為「復活島」。
後來,考古學家展開研究發現,復活島曾為森林所覆蓋,
擁有世代相傳的特殊知識和技能,但是後來卻沒落了,沒落的原因眾說
紛紜,許多人認為是因為他們不斷地製造巨人像,將島上的森林和
天然資源都耗盡了,後來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貧瘠,再加上
天災、內戰等,歷經800年的緩慢變化,文明崩盤、島民滅絕,昔
日的文明風光,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種種跡象證明台灣步入「M型社會」
台灣目前也存在著一種現象,早年「台灣錢,淹腳目」的均富
榮景已漸不存在了,現在有錢人愈來愈有錢,而窮人卻更窮人!日
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甚至斷言,台灣已經走入「M型社會」了!
所謂「M型社會」,是指財富在全球性的重新分配下,富者在
大賺全世界的錢後,財富加速累積:而昔日的中產階級因為失去競
爭力,財富卻急速縮水,逐漸淪為中下階層,整個庄會原本分為三
塊,但是右邊的富人變多了,左邊的窮人也變多了,而中間這一塊
卻變少了,有種突然陷下去的感覺,若以圖形表示,看起來很像英
文的大寫字母「M」。
事實上,台灣步入「M型社會」是有跡可尋的,至少有四種現
象可以證明:
一.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漲幅
受薪階級的可支配所得相對減少,購買力正在下降當中,荷包
不斷的縮水:而且平均來說40歲是薪水的高峰點,幾乎無法期待升
官或加薪的機會。
二.痛苦指數創20年新高
失業率攀升加上高漲的物價指數,使得中產階級的生活更困難
,以台北市為例,一般受薪階級上班族要不吃不喝持續18.4年,才
買得起一棟35坪的房子(以月薪4萬元計算)
三.銀行存款實質利率為負值
存款利率比通貨膨脹率還低,存在銀行的錢等於被不斷攀升的
物價侵蝕掉了。
四.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加劇
台灣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目前65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近9%,加
上生育率降低,20年後,65歲的人口會增加到20%,這樣的人口結
構,只會使日後的青壯年負擔更重。
●想甩掉苦日子進行「自我意識革命」
如果不去理會這種變局,未來的苦日子還有得受!然而,要怎
麼做才能擺脫呢?大前研一認為要進行四大「自我意識革命」:
一.不要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
以前不少企業推出「終身雇用制」,或是景氣不好時,政府會
降息的傳統模式,但現在社會結構已經改變,大環境已經無法支持
這些有的社會常識,因為連政府也無能為力。
二.要體認收支的落差並學習自救
如果還以為苦日子是暫時的現象,那是很可怕的心態,在收支
不平衡的時代,要承認現狀、勇於面對,調整支出結構,盡可能的
節儉,同時要開始學習自救,投資自己,累積帶得走的資產(例如
:人脈、專業)。才能在職場上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價值。
三.要重新分配有限資源
以前大家都認為,房子、車子和子女教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三
大投資,其實不然,尤其是在這個薪資成長停滯的年代,這些不但
不能帶來附加價值,反而成為極大的負擔。
四.企業要有清楚的定位
不只是個人,企業的銷售策略也要跟著調整,要賺富人的錢,
產品就要尊貴、高尚又奢華:相反的,目標客群如果是中下階層,
就要提借貼心的服務、高品質商品,並以薄利多銷的方式銷售,商
機也很可觀。只要策略正確,都是有利可圖的,但是重要的是,「
誰是客戶?」要定位清楚。
你我已經身處在「M型社會」之中,如果擔心落入中下階層之
後該怎麼辦?別太過緊張,也別亂了方寸,現在要做的是,把過去
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開,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做好保險規
劃、學習投資理財、充實自我競爭力,也別冀望有人會給你魚吃,
還是努力讓自己學會釣魚比較實際吧!
存基金的目的 也是規劃一生
建立終身的財庫
創造安定的人生
提早成為不必為錢工作的有錢人
人生最遺憾的事 :人死了...錢還沒花完!!
人生最悲慘的事 :錢花光了...人還沒死!!
計畫儲蓄 安定一生 老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