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29869
 懷念的Asgard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青年夜市、牛奶芭樂、冋rz。。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累得很愉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四十九年班-黎克恕
作者: 懷念的Asgard 日期: 2011.05.09  天氣:  心情:








五十有成、五十有慶;永遠的海官、永遠的母校












 




母校海官創立五十週年的回顧與感念!


四十九年班-黎克恕


歲月不居、流光如矢,母校海官,在烽火憂患中,從青島到左營已達半百之年,並有萬餘青年,投向這所國內唯一的海軍官校。我也有幸,接受它文武合一的教育,造就我的一生,無時不在感念。

回顧當年在校時的「窮究典章」、「四載鍛鍊」、「精習機航」、「生活訓練」歷歷在目,恍如日昨。尤對畢業卅餘年後能承乏官校二年期間的「灌溉耕耘」,更是倍感榮光、銘刻難忘。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變色,則隨政府機關撤退來台,時僅「髫鬌、束髮」之間的童孩,竟遭國難播遷,流離之苦。所以在高中畢業時,正值大陳局勢危急,「太平艦」被中共偷襲擊沉,一江山撤退,在全國一片「獻艦復仇」的義憤填膺,熱血沸騰下,乃毅然決然投考海軍官校,終於達成儒家「愛人濟世」的理想,「執干戈以衛社稷」的報國心願,幸獲家父開明,早知政府在台,將以發展海洋為先,故也樂見兒女「獻身海上」,為國家盡一分力量。當時,因為經濟落後、物資缺乏,軍中資源,更形艱困,仍多沿用昔日設備,凡事皆採「克難」方式,以解窘迫,生活環境,確是艱苦,與今日之富裕充沛,現代設備,確有天壤之別。不過,當年所有入學的二百餘位熱血青年,生龍活虎、不畏艱難、奮發向前。所以「我們這一班」從進校入伍到畢業,是表現非常優異的一班,諸如四十九年參加國慶閱兵成績,官校是海軍第一(海軍是三軍第一),在第十二屆校運中,我們這一年班又贏得總冠軍,更有本年班同學前十名隨「咸陽軍艦」橫渡太平洋,赴美舊金山參加太平洋節,可說是空前絕後的創舉。





更令人難忘的是在校時的良辰美景,「藏、修、息、遊」,出操站崗、風雨連床、假日苦短,每週的人員服裝校閱及裝備保養檢查,令人心慌。艦訓遠航,暈船難當,更不知有多少美好時光,徘徊在芭樂園及砲操場邊,還有說不盡的點點滴滴,不勝追懷,也不復當日,但永存心底、終身難忘。尤當升入最高年班後,個人能擔任學習幹部總隊長,初嚐身負指揮的重擔,居「長」之不易,從中學習諸多領導統御,為人處事的體驗,予我深深的磨練,也是受用不盡的寶鑑。更在畢業典禮中, 蔣公親臨主持典禮,余能親自指揮乃畢身之光榮。

畢業之後,在海軍生涯中,歷任各級艦長、艦隊長、總部署長、國防部次長等要職,均是信心十足、奮勇向前、從不畏難,自忖凡事認真努力、無私無我、犧牲奉獻,則無不「圓滿達成任務」之可言。民國八十一年,時任參謀總長劉和謙公,銳意改革教育,認為三軍教育必須從三軍官校開始改革,特組成教育訪問團,納編三軍將校級重要幹部,並借重時任教育部高教司長現任中山大學校長的劉維琪博士的經驗,隨團考察美、德等國,余也為團員之一,歷時月餘返國,隨即於該年底(八十一),就任海官校校長,是當時考察團中唯一發佈出任校長者,而官校畢業後,能返母校出任校長,可說是一項無上榮譽,也是余夢寐以求者,但在就任前夕,頓感有如萬鈞重擔、負在兩肩;因為深知官校為海軍建軍的根基,是建國、建軍、百年大計的根本所在,其成敗關繫國家、社會的前途發展,職責之艱鉅,千百倍於往昔,所以反覆思慮,何以更為海軍獻力,以培養國軍未來三軍決策指導,及決策智囊人才,特別注意學生之德、智、體、群及領導統御訓練,以奠定海軍戰備戰技,提高學術研究,舉凡學生教育、生活品德,精進淬鍊,不負教育的「責任無限」。如同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所言:「好的教育即是世界上善的源泉」真正形成因果良緣。

在職期間始終堅持「凡對教育興革有利者,不惜一切,力求實現;凡對學生習讀有益者,排除萬難,以達目的」之理念,夙夜戒懼、匪懈在公、兢業以赴、全心投入。尤其是滿足於能回到學生時代的生活園地,對往事的回憶,無不覺得甜蜜美麗,一景一物,都與我具有深厚的情感,又成為我工作、事業的寄託,特別是從每一位同學的臉上,看到我三十多年前的自己,這份光榮,欣慰的感受,絕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再大的付出,再大的辛苦,我都情願。

如今,也常靜夜省思:「究竟為官校師生做了些甚麼?」雖自感不盡滿意外,仍願舉出足可告慰的犖犖大端,以供參考。並告慰愛護我的長官,支持我的各位師友及同學:

首先是「精進課程」:本校教育是融匯哲學、科學、兵學於一體之軍事教育,在通才中求取專長教育發展,這已是歐、美、日各國軍事教育中,「通才求專」之原則,因此訂定四年八學期之大學教育,在四年中必須完成一百二十學分之共同必修科目,及十五至二十學分的專長選修科目,隨即策定「校際選修」,因考量所策定之專長選修課目中,師資、設備不及一般大學,諸如電機工程、資訊管理、機械工程、海洋資源、應用科學等,因此即針對南部各大學,包括成功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海專、高雄工專等校訪問研商,最後承蒙當時中山大學校長林基源博士之大力支持,與該校合作,校際選修,培養學生第二專長,也提升學生讀書風氣,對爾後從事海軍生涯及服務社會均有具體貢獻。

其次是「首開擴大招生諮詢服務」的創舉:官校學生來源,早期均來自全省各高中應屆畢業生,且多為各縣市之名校學生投考。後自辦預備班到中正幹部預備學校成立後,學生來源均以中正預校為主,近十餘年來,漸有聯招學生逐年減少的現象,到余八十一年出掌官校時,聯招學生僅一名,尚且堅持退學而求去,變成聯招學生枯竭,也不符成本效應,甚至立法院尚以海官招不到學生相指責,時總長劉謙公也認為事態嚴重,親自來校垂詢,逐將原因一一分析報告,並擬改變招生作法,蒙允全力支持,因之當年全軍動員,為本校擴大招生而努力。在全省成立十三個責任區,本人也率同幹部奔赴各地宣傳走訪,召集應屆畢業生舉辦座談會,首先使學生了解官校教育之使命,及四年課程之安排內容,進而讓學生認知海官校,才能產生進入官校之意念。記得當時有位學生提出「海軍官校在那裡?」而發問者居然是高雄地區的學生,可見我們平日之宣傳幾無效果。所以余立即把官校面臨軍校路側門重新整修,方便出入,讓海軍官校走出了軍區面對社會。這一年在台北分發學生時,當時各軍校都在「搶」學生,其熱鬧程度不亞於今年大專院校先搶分發的狀況。其實軍校已經早於四、五年已有此經驗。這一年我們海官校打破了十餘年的紀錄,招到七十餘位應屆聯招學生,其中不乏名校學生,也是首次突破中正預校「獨占」的局面,甚至聯招學生超過預校生近二十名。此即今年應屆畢業之八十六年班。自此之後,每年招生效果甚佳,情況丕變,多有向隅之青年,再也不侷限於中正預校之一端。

再是「招收女性學生」:美國三軍官校早已招收女性學生,我們在各地座談會中,許多女性青年表示均極嚮往軍校;後經我等幾位軍校校長聯合建議呈請上級採納,在我離開學校前二月,則經核准當年可招收二十名女生,結果投考學生比例甚高、錄取更嚴,成績均極優異。現在已辦了三屆,讓女性也能為國效力、服務海軍,頗符合時代的進步與要求。

其他如配合招生編撰「校況年鑑」,廣為散發,每年一期,現在已愈辦愈好,同時也恢復已停辦十餘年之「海軍官校學報」,提高學術地位。尚有要求一年級學生進校即自費購買電腦,推廣資訊化;另外尚有教育自我評鑑,編實心理諮商中心組織,校區開放參觀,讓外界能多了解學校,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另在生活方面;到校不久,首先改善學生用膳方式及餐桌,全部換新不鏽鋼餐桌、磁餐盤及各人單座,提高進餐時的整潔、靜肅及個人的自立性和紳士風度,這也是提昇素質,最需要的生活教育。在文化方面;實施開放校園,任一般民眾自由參觀,雖可說是有助於招生宣傳,其實是根本有意模仿美國的大學社區化,為營造社區文化盡一分心力,也略盡大學「服務社會」的本能,此與後來教育部長吳京先生所倡導的「社區大學」旨趣,不謀而合。惜我軍校性質有別,未便大力推行,但此意此念卻常繫我心。惜因職務調動,專程考察歐、美、日所見,尚未一一付諸實施,且個人尚有許多抱負未能實現,殊為憾事。

民國八十四年,提前軍職外調,轉任航運港務工作,仍屬海洋專業領域,發揮所學及海上經驗,續為國家奉獻棉薄,一本「鞠躬盡瘁」的忠誠,奮鬥到底。

回首個人的人生歷程,工作和事業,榮譽及讚美,歡笑與眼淚,無不與母校息息相關,所有的一切,也無不是受之母校所惠賜,得之海軍所玉成,感念無既,懷恩永世。

今逢母校五十禧慶,確可說「功成萬千半世紀,作育英才五十年」。對國家、對社會,其意義非比尋常,個人有幸,也曾為此園地全心耕耘的園丁之一,伴隨成長,薪火承傳;「親愛精誠」的校訓,依舊高懸,「同舟共濟」、「冒險犯難」、「犧牲奮鬥」、「科學報國」的精神,萬古常新,海官是永遠的海官,母校是永遠的母校。如今雖然已臻「五十有成」的佳境,但展望未來世紀更大的挑戰。謹以衷心感念之忱,祝福母校,不斷創新、永續發展、俊傑輩出、盡是棟樑,廣育「第一流人才」,躍為「第一等海軍」,決勝跨越世紀的新左券。
標籤:
瀏覽次數:757    人氣指數:1357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青年夜市、牛奶芭樂、冋rz。。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累得很愉快。。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5-09 23:17
她, 52歲,高雄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5-09 22:23
她, 52歲,高雄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