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58610
 明明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春節的習俗(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春節賞花去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春節的習俗(二)
作者: 明明 日期: 2012.01.28  天氣:  心情:
春節的習俗(二)

1、祭祖、放鞭炮、拜年
中國人講究孝道,即使對已逝的祖先也不例外。在許多的傳統節日中,祭祖都是不可少的項目。春節的祭祖更是當天的首要大事。此外,當天要燃放爆竹來趕走惡鬼,但經過時代的變遷,竟然演變成現今點綴年節熱鬧氣氛不可或缺的鞭炮了。在春節期間,親戚朋友間一般都是親自登門拜訪。至於平日交情不深的朋友則以賀卡代替。

2、修飾與禁忌
我國各地的春節習俗,基本上大致相同,偶爾有日期上的差異。一般而言,從初一到初五,所有的商店都休市五天,農民也不下田耕作。為了求取新年的好兆頭,從初一到初五人們要遵守許多的禁忌。例如:小孩不准哭鬧,如果小孩犯了錯,也不能加以打罵。不准打破碗盤,萬一不小心打破了,要趕快說「碎碎(歲歲)平安」來化解凶災。新春期間也不準動刀剪(代表凶殺及口舌之爭)。不准掃地、倒垃圾,以免將一年的財富都掃出去。

3、舞龍舞獅
新春期間,除了家人親友間的團聚玩樂活動外,也有大眾化的娛樂活動。最常見的就是舞龍、舞師了。我國自古就是「龍」為吉祥的象徵,他們認為龍掌管降雨,春節時舞龍可以保佑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4、過元宵
現代人過春節,到初五已經告一段落,各自返回工作崗位,等待十天後元宵節的來臨。過完元宵後,「新年」就算真正結束了。

5、新年歌
台灣民間流傳著一首「新年歌」,將正月間的行事以歌謠的方式逐日記載下來,內容如下: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
初四頓頓飽,初五隔開,出六挹肥,
初七七元,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
十一請女婿,
十二查某子返來拜,
十三食暗糜配芥菜,
十四節燈棚,
十五上元瞑,
十六拆燈棚。

初一元旦,事先要依據天干地支找出當年「開正」的時刻。「開正」的時刻通常很早,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歲,等到時刻到來,就燃放鞭炮,在神明前擺上各色「甜料」,例如: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全家老一同祀神、祭祖,迎接新年的到來。平日信奉某一神明的人,也在春節到寺廟燒香禮拜,稱為「行香」。

傳說已嫁的女兒若在正月初一回娘家,會使娘家變窮,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台灣稱為「作客」、「返外家(娘家)」。

正月初三,俗稱「赤狗日」,認為此日不宜外出、宴客。若犯此禁忌,就會終生貧困。所以經過了初一、初二兩天的忙碌後,初三大家都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但是,工商社會的步調已經不像以往的悠閒,許多的公司都在初四就已經開工了。所以即使民間有「赤狗日」的禁忌,許多人還是會把握這最後一天的假期出遊踏青。

初四接神,去年臘月二十四日升天報告的諸神都在初四那天返回人間。因此要準備牲禮、香燭紙馬迎接諸神下降。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接神一般都在中午以後舉行。由於要準備接神的供品,飯菜特別豐盛,所以才說「初四頓頓飽」。

初五隔開,表示春節暫告一段落。各商家已經正式開張,恢復正常營業。

初六挹肥,表示舊時農民在這一天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初七八日,在台灣並沒有特別的慶祝活動。

初九天公生,是新年以後最隆重的祭典。出八午夜交子時後,全家人要齊聚廳堂,由長者上香,向天公行三跪九叩之禮。祭祀完畢,還要燒一種特製的「天公金」,然後燃放鞭炮。

由於拜天公的祭品非常豐盛,所以到了初十還「有食食」。

十一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俗稱「子婿日」。

十二日女兒歸寧。

十三日因為連續吃了多天的大魚大肉,所以就吃點清淡的稀飯配芥菜。

十四日開始節燈棚,新年的歡樂氣氛就在元宵燈火的高潮中劃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

6、春節的食俗
  春節在以往可說是一年中飲食最不虞匱乏的時候了,因此春節的飲食習俗除了追求食品的美味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祈福驅邪。除了家人之間相互飲酒祝福外,也會擇日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喝春酒」,共同沾染春節的喜氣。春節期間不管招待客人或是自己享用的食品,都要討個好彩頭,在此這段期間吃的菜都有相對應的吉利話。例如,吃年糕代表年年高昇;吃菜頭代表好彩頭;吃魚代表年年有餘;吃長年菜代表長壽;吃餃子象徵財源廣進;吃湯圓表團員;吃鳳梨象徵旺旺來等等。
=======================================================================================================

7、春節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由於曆法定得不準,天時與農事往往不能準確的配合,農作物的收成因而不理想。當時的天子祖乙見到節令紊亂導致民不聊生也非常憂慮。他就召集百官詢問節令失常的原因。節令官阿衡自己也不明白,就隨便邊了個理由,說是人們得罪了天神;要使節令恢復正常,就得祭拜天神,請求寬恕。祖乙聽信了阿衡的話,就親自率領百官,前往天壇祭祀天神,並傳令全國百姓設壇祭天。可是折騰了半天,節令還是照樣的亂。

當時有個青年樵夫名叫「萬年」,他看到節令紊亂,農人無法種田,也是急在心裡,苦苦思考解決的辦法。有一天,萬年上山砍柴,砍累了就坐在樹下休息。他眼看著樹影發呆,心中想的仍然是如何將節令定準的事。不知不覺的過了大半個時辰,他才發現地上的樹影已經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為何不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後,萬年就設計了一個「日晷儀」。可是,一遇上因雨天,日晷儀就失去效用了。」有一天,萬年在泉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網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後,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壺,利用滴水的方法來記時。如此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的掌握時間了。有了記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時間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運行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

  萬年帶著自製的日晷儀及水漏壺去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臺、漏壺亭,又派了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研究時令。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瞭解萬年製曆的情況。萬年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阿衡聽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擔心萬年製作出準確的曆法,得到天子的重用,直接的威脅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買了一名刺客,準備殺掉萬年。刺客趁夜深人靜時,射殺萬年。結果,被守衛的士兵及時抓住,將他送到天子那。祖乙問明了是阿衡的詭計,就下令將阿衡收押,親自去探望萬年。萬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給祖乙:「現在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名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經過了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曆終於完成了。當他把太陽曆現給祖乙時,已經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曆定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直到今天,人們將陽曆稱為「萬年曆」,並在春節時掛上日月壽星圖,據說都是為了紀念功高德重的「萬年」。


《 謝謝各位夥伴給予我的日記10顆愛心的鼓勵加貼紙,感恩啦! 》
標籤:
瀏覽次數:39    人氣指數:1039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春節的習俗(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春節賞花去
 
給我們一個讚!